天天看點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清晨接咨詢一分如下: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先看詩人自己的說明,這是将近四年前的一首作品,幾年來修改了幾次。這位作者前面咨詢過一首五律,格律上确實标準,情感表達也算是在做自己寫作方向的探索,是屬于格律之上、可以言詩的同好。

不過這首幾年前的作品,即使修改了幾次,拿出來還是有些看不過眼的——我這人一向實話實話,不會因為你花了錢咨詢就隻撿好話講。

《中秋》 七律·新韻

适遇中秋獨對夜, 佳期故裡想君顔。

清輝月色别愁恨, 美溢人間有痛歡。

問酒傷心心意冷, 回頭湧淚淚滴塞。

抒懷往事多風雨, 曆盡艱辛志向前。

這首作品最大、最顯眼的問題在哪?這問題感覺是來分散我看詩的認真态度的。就好像以前的一個段子,說有個畫家(具體是誰我忘了),每次完成畫作,總要在角落上畫一隻狗,還是猴子(我也忘了)?客戶自然會猛烈批評這個顯眼的毛病,也就不會對其它問題提出修改意見了。

這隻狗或者猴子在哪?頸聯的韻腳字“塞”。

因為是新韻,是以我們隻需要看它今天讀什麼。“塞”字有三個讀音:“sāi”、“sè”、“sài”,意思就不用多解釋了,大家都知道。其實讀音大家也都知道,也正因為大家都知道,是以這個問題出現得相當詭異——偏偏還經過了四年多的修改,您這都改了些什麼啊?

既然是律詩,其它韻字又都是平聲字,那麼這個“塞”字在這裡隻可能是發“sāi”,我們就算不看中華新韻、中華通韻,隻看漢語拼音,您覺得“塞”(ai)與“顔”(an)、“歡”(an)、“前”(an)三個字讀音押韻嗎?

這得是哪個地方的方言?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從押韻上來說,無疑是落韻的,這是這首作品格式上最大的問題,是第一需要修改的地方。

至于平仄關系(仄起不入韻)、對仗(颔聯不對,頸聯對),都沒有問題,這也正是讓人覺得奇怪的原因,難的地方都對了,偏偏在押韻這個陰溝裡面翻了船。

隻需要将“塞”字更換成韻母和其它韻字相同的字,這就是一首嚴格遵守格律的新韻七律。

但是,這隻不過是把畫上的那條狗擦去罷了。我們不要被分了神,在合律的情況下,這首作品怎麼樣,有沒有修改上升的空間?

太有了。

也就是說去掉那個顯眼的問題,這幅畫依然不能讓我滿意,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不過這就是格律之上的事了,更多的是行文邏輯,文字修辭,表達方法,營造意境方面的問題。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首聯:“适遇中秋獨對夜, 佳期故裡想君顔。 ”

首聯兩句交代時間、地點和情感來處,即事由。本身構思可以,但是表達有些問題。像“适遇”,一般來說是恰巧碰到的意思——碰上中秋,咱不能說這種說法不對,但是不合适。有誰過節是恰巧碰到?這屬于用詞不精準,不可深究的語言邏輯問題。

“獨對夜”也是如此,相對來說,“夜”這個詞非常廣泛,我們可以說“沉浸在夜裡”,但是很難把“夜”作為一個具體的形象去面對——這些都屬于文學範疇的精準問題,如果你不講究,都說得過去,但是會讓你的作品傳情表意上大打折扣。

其實很簡單,我們把“夜”這種模糊态用“月”這種具體形态确定下來,就瞬間表達明朗,何況“月”和前面的“中秋”也互相呼應。

同樣對句的表達也很成問題。“佳期故裡想君顔”——“佳期”又表時間,有重複之嫌,“故裡”表地點,但是使用不當,含混不清,到底是詩人在“故裡”,還是想念“故裡的君顔”?

可能會有朋友說,這麼計較幹嘛?那你寫詩幹嘛?精煉不代表模糊,文言文的高概括性是指意象的內建,而不是指表達的含混。

“想”字也很生硬,一般情況下,“想念”要簡化,會簡化成“念”字,因為“想”字作為動詞,并沒有附帶思念的情緒,而“念”才有思念的意思。打個很不合适的比方吧,咱們會說“很想搞錢”,但不會說“很念搞錢”——“想”是具體行為,不附着情感,在詩中不适合表達對人的思念之情,雖然你确實是在想某人。

這與文言文無關,純粹就是字詞屬性的邏輯。

如何理順這兩句?咱麼去掉裝模作樣,不要什麼“适遇”之類的詞,說點精煉準确的大白話即可——咱們先把話給說明白了,說順暢了,最後再去考慮修辭。當然,還是建立在合律之上。

“又到中秋獨對月,長思故裡舊容顔。”——又到中秋佳節,咱一人在外賞月,總是想起家鄉老友的樣子。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再看颔聯:“清輝月色别愁恨, 美溢人間有痛歡。”

颔聯沒有對仗,這不算什麼問題,但是依舊和首聯一樣的毛病,堆砌字詞,不知所謂。出句可以了解,對句“美溢人間有痛歡”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說寫詩就是不好好說話,是指在通順表達之上附着巧思修飾,而不是真的不好好說話,讓人聽不懂。

讓人聽不懂,讀者老爺們自然把紙一扔,何來交流,何來溝通,何來共情,那麼這首作品你自認為寫得再好,沒人看,也就成了廢紙。

如果這是我自己哪天不小心翻出來的舊作,我頂多看到這一句,就會扔了。不過既然是咨詢,我就得負責任地看下去。

作者說這是表達他中秋的真實情緒,那我們能不能了解什麼是“痛歡”?痛苦的歡樂?既然痛苦,何來歡樂?這不自相沖突嘛。

不過再聯系出句看,我忽然明白了,詩人這是寫的“人間有悲歡”,實際上是想表達月色照萬家,悲歡各不同的意思——應該是這意思吧。

出句“清輝月色别愁恨”,我開始了解的是在月色下離别的煩惱,完全了解錯了。詩人在這裡的“别”字,就是“不要”的意思。是以這一聯的意思實際上是:清麗的月色啊,你不要煩惱憂愁,你普照人間萬家,其實悲歡俱在。

詩人為了合平仄格律,硬生生地生造了“痛歡”這個詞,來取代“悲歡”,嗚呼哀哉。

也許在某些青春疼痛文學裡,會有“痛歡”的表述,但是古詩詞不是青春疼痛文學,這種用詞是讓人咋舌的。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實際上颔聯描寫的内容,于“起承轉合”來說,也沒什麼道理。首聯剛寫了自己因為中秋獨對月而思念故鄉的人,颔聯忽然又說月亮你别憂愁,人間悲歡各自不同。

正常人的思緒,不是這麼跳躍的,要轉,你也得等到頸聯再動啊。

但是詩意我們就不做調整,隻把字詞句理順——“月明千裡消愁恨,滌蕩人間悲與歡。”不敢說正确了解詩人原來的意思,但應該沒有跑太遠。

頸聯:“問酒傷心心意冷, 回頭湧淚淚滴塞。”

這一句首要問題就是韻字要改。至于書寫内容,卻又跳躍回傷心、流淚了,這就是典型的行文跳脫,沒有連貫性。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頸聯“轉”,但是在颔聯已經轉過了啊?一首詩總共隻有四聯,轉來轉去,希望給讀者到底帶來哪一種心情感受呢?讀者在首聯跟随你的文字心情下沉,在颔聯剛剛輕松一點,結果在頸聯又跌入傷感。轉折過多,雖然未必是玩人,但是讀者會失去耐心,無法共情,因為讀者也無法确定你到底要表達什麼。

不信再看尾聯:“抒懷往事多風雨, 曆盡艱辛志向前。”這又表達回憶往事,立志向前了——注意,我不是說一首詩不能情感發生變化,而是說情感的變化要遞進,要有邏輯性。你可以想一出是一出,但是寫詩、寫文都不能這樣搞。

不過内容文法、意境情感、行文走向,我這裡隻給出建議,不會做出修改。因為一旦修改,就不是他的詩了,相當于重寫。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我們把韻腳搞合,句子理通順完事。

《中秋有懷》 新韻七律

又到中秋獨對月,長思故裡舊容顔。

月明千裡消愁恨,滌蕩人間悲與歡。

問酒傷心心意冷,低頭湧淚淚難幹。

唏噓往事多風雨,曆盡艱辛志向前。

其實這首作品還有很大的修改提煉空間,就不在這裡浪費時間了,不如留給作者或者讀者朋友們去修改。我這裡隻是基于格式和表達通順,提供一個修改方向,并沒有在字詞美化和修辭上下功夫。

為什麼?因為我覺得沒必要。從作者情感來說,也許這是他當時心情的反映,是值得自珍的時光碎片,但是要獲得他人認同與贊賞,是需要從個人情調升華出大衆情懷的——人的悲喜各不相同,但是好的詩詞,會讓人共通。

我們學習詩詞的目的,不光是記錄自我情感,還要打動他人,這才是一個有要求的詩人作品。

一個人的水準是會逐漸上升的,當我們到了一定水準的時候,再回頭去看以前的作品,其實很多都是看不下去的。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這沒有什麼關系,誰不是這麼成長過來的?

是以我們對自己以前的作品,要有一種正确的态度。有奇思的,修整調改,作為老照片珍藏,一般的,就不必老是糾結了。

就像這首七律,說句老實話,改得再唯美,因為文法跳脫,感情填充不足,作為讀者來說,總會覺得空洞——詩人的這點小情思,甚至可以說填不滿一首七律。

要不改成五言詩看看,是不是就會好很多?

《中秋》

中秋獨對月,長思舊容顔。

清輝照千裡,人間滿悲歡。

問酒心意冷,低頭淚難幹。

唏噓曾風雨,艱辛志向前。

注意,因為隻是精簡字詞示例,就沒有管平仄格律了。是不是還是一個意思?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原詩廢話過多。

話說得不是很好聽,但是心是很誠懇的。

希望這位朋友不要見怪,當然你要見怪我也沒有辦法。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是以,對于這類作品,于格式上練習是沒有問題的,于内容上,我們沒有必要用過多心思去修改。

有些朋友的作品,反反複複改,其實還是拿不出手,何必呢?不如重新寫過。

雖然敝帚自珍是常态,但是我們要清楚,過去的文字,反映過去的情感,永遠隻代表你過去的水準。

做人得往前看,寫詩也一樣。為什麼不在學習提高之後,寫出更好的作品來?

沉溺于過去的人,大都是無法更新更新的人。

希望大家能夠放下過去的文字和情感,面向更好、更新的未來。

以上為複。

附:咨詢溝通後得知,格律上的明顯錯誤“回頭湧淚淚滴塞”,是因為作者咨詢的時候打錯了字,原詩為“回頭湧淚淚滴寒”。這就在平仄格式上沒有問題了,但是我文章寫了一大篇了,也就懶得改了。

因為除了這個平仄錯誤,我其它的态度還是不變的。

是以,諸位朋友發作品過來咨詢,最好是檢查一下,并附帶創作手記,所謂之“失之毫厘,差之千裡”,就是這麼回事。

有朋友就會說,這麼明顯的錯誤,肯定是打錯字了啊——你們也許想不到,我見到發過來咨詢中不押韻的“詩”,可能比《唐詩三百首》還多。

悲歡各不同——可以言詩,但不要過于執着曾經的文字(改詩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