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禮記·大學》有雲: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想要經營好家庭,先要做好自身的修養;想要做好自身的修養,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

為人父母,是家庭的領航者,責任重大。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的齊家能力很重要。

然而,有些父母不懂得修身齊家,僅憑個人喜好、世俗觀念和利益得失,來管理家庭。

他們做不到公正無私,差別對待子女,最終導緻子女不孝,兄弟姐妹反目,家庭走向衰敗。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網上有一句話說:

多子女家庭的紛争根源,不是兄弟姐妹的分愛,而是父母的不公正。

的确如此,兄弟姐妹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決定的。

父母是兄弟姐妹的紐帶。如果他們思想端正,修養好,齊家能力強,就能夠把兄弟姐妹凝聚在一起,親密融洽,彼此不生嫌隙。

實際上,不僅兄弟姐妹的關系是父母決定的,就連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是由父母決定的。

古人言: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

父母與子女的血緣是天生的,但感情卻是後天培養。父不慈則子不孝,父母不知道對子女慈愛,子女就不知道對父母孝敬。

是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先正己而後正人,先修身而後齊家。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01.全心全意為原生家庭付出

溫娅(化名)已經3年沒回娘家了。

之是以沒回娘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父母當初的安排,确實讓她很受傷。

父母是普通的小鎮居民,沒什麼文化,長年以種菜為生。溫娅是家中長女,還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

在4姐弟中,她是最懂事聽話的一個,也是最讓父母信賴的一個。

有一本書裡寫道:運氣好的人家,第一胎準是女兒,既可以幫廚幫傭,又可以帶大弟弟妹妹,父母省了一個傭人錢,嫁出去又是一筆收入。

事實就是如此。小時候,父母忙于生計,家中大小事務,很多都落在溫娅身上。

為了幫忙做家務帶弟弟、妹妹,她不但耽誤了學習,還失去了很多童年樂趣。不過,她也是以學會了很多生活技能,被培養出很強的責任心。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國中畢業後,溫娅就開始打工賺錢。

從16歲開始,一直到她25歲結婚,她上班賺的錢,基本上都用來補貼家用,幫父母還清兩個弟弟之前的罰款,還幫家裡建了房子。

與她兢兢業業賺錢養家不同,小她兩歲的妹妹,雖然也是國中畢業就外出打工,但她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

妹妹到處跑,經常換工作,賺的錢雖說也有上交給父母,但大部分都花在自己身上。而且,妹妹23歲時,就遠嫁他鄉。

與她柔順的性格不同,妹妹比較叛逆,父母壓不住,隻能反複叮囑她,結婚不能像妹妹那樣,一分彩禮都不收,更不能遠嫁。

後來,她結婚了,沒有遠嫁,還收了10萬彩禮。10萬彩禮被父母留下,用作兩個弟弟的學費,隻是陪嫁了一些簡單的物件。

02.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

老公丁浩(化名)是縣城當地人,溫娅在餐廳做領班時認識的。當時,丁浩在餐廳做廚師。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丁浩是獨生子,父母都有工作,家境還可以。

結婚後,溫娅對娘家的事依舊很上心,經常父母一個電話,她就跑回娘家。那時的她,經濟上比較寬裕,每次回家都是大包小包許多禮物。

每年給父母的過年紅包,更是少不了;對兩個弟弟的幫襯,也是從未中斷過。無論是老三結婚,還是老四上大學,她都資助了不少錢。

《朱子家訓》裡說: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

那時,娘家的經濟狀況雖然不好,但姐弟感情甚笃,每年春節,老二從外地回娘家,一大家人在一起,歡歡喜喜,其樂融融。

然而,讓溫娅所料不及的是,娘家經濟條件得到改善,分了4套房和一部分現金後,親情反而變得淡漠。

當時,她婆家遭遇了一些變故,丁浩開的餐廳也賠了不少錢,家裡經濟變得非常緊張。這時,娘家卻迎來喜訊,分了4套房和27萬補償款。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父母告訴她,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

可是,聽完父母的安排,她有些心寒,妹妹更是當場和父母争執起來。

03.父母的安排

父母是這樣安排的。4套房子,兩個兒子一人一套,父母住一套,出租一套。出租的一套房子,将來兩個兒子平分,如果其中一個不孝順,就全部給另一個兒子。

父母住的一套,将來兩個女兒平分,如果其中一個女兒不孝順,就留給另一個女兒,如果兩個女兒都不孝順,就留給兒子。

至于27萬補償款,老四馬上結婚了,要給彩禮,要辦酒席……

妹妹非常不滿,指責父母從小到大就偏袒兩個弟弟,從來都不會為兩個女兒考慮。

父母很生氣,說誰家嫁出去的女兒,還回娘家分家産,留一套房子讓姐妹倆平分,已經很夠意思了。

後來,父母越說越氣,把溫娅也一起罵了。老三、老四還有老三媳婦,當時也在場,他們雖然沒說什麼,但臉上的表情已經表明一切。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最後,一家人不歡而散。

妹妹回去時,向她抱怨說:“我不是非要争家産,隻是爸媽的做法太傷人了,不公平也就算了,還非要拿半套房子,和孝順捆綁在一起……”

妹妹最後還說道:“姐,現在這年頭,誰都靠不住,你很快會發現婆家也不是避風港,可靠的隻有自己,學聰明點吧。”

溫娅一直覺得,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但父母這一次的做法,确實讓她有了很多的想法。

父母盡心盡力照顧孩子,孩子長大後孝敬父母,這是一種愛的展現,是一種美德,對她來說,就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

可是,父母卻将一套房子與孝順挂鈎,讓她的孝心變了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似乎成了交易。

正如妹妹所說,原本是一件心甘情願的事,父母卻把它變成脅迫,或者說利誘,這比父母的偏心,更讓人糟心。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04.我已3年沒回娘家

後來,溫娅和婆家人一起搬到省城。

丁浩将縣城的房子賣了,在省城選址開餐廳,接下來的日子,餐飲業遭遇“寒冬”,生意一直不好。

為節省開支,她一直在餐廳裡幫忙,和娘家的聯系少了很多,再加上大環境的原因,出行不友善,她已經3年沒回娘家了。

她和父母、弟弟還保持着聯系,隻是不像以前那樣親密無間、毫無保留。

丁浩知道她有些意難平,勸她說:“你覺得你爸媽自私不公平,但站在他們的角度,他們的安排最符合自己的利益,也不算過分,你何必耿耿于懷。”

溫娅覺得,作為父母,隻考慮一方的利益得失,而不顧及大家庭的團結,和另一方的感受,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她始終無法接受,父母當初那樣的安排。

“分了4套房,4姐弟人人有份”聽完父母的安排,我已3年沒回娘家

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

修身方能齊家,良好的家風,往往源自父母的言傳身教。身為父母,要克服私心,推行公平正直的愛,家庭才能和睦,家業才能興旺。

你覺得溫娅父母的安排,對嗎?

--END--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感謝您的閱讀,長按點贊關注我,帶給您更多精彩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