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解讀古今人物廬山情緣

聳峙于長江與鄱陽湖畔的廬山,襟江帶湖,山高谷深,孕育出了變幻多姿的大美勝景,也讓無數人魂牽夢萦,與之相“戀”。2月13日(周日)21點檔,世界遺産揭秘互動紀實文化類節目《萬裡走單騎》第二季在浙江衛視播出了第九期節目,“萬裡少年團”單霁翔、周韻、肖央、牛駿峰與飛行嘉賓複旦大學曆史系教授錢文忠和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副教授張曉龍以一場《廬山戀》電影之約開始,撥開雲霧,一識匡廬的真面目。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解讀古今人物廬山情緣

節目播出後,衆多網友了解到,原來廬山就在古稱浔陽的九江,更被廬山的多重魅力所吸引,想要去旅遊體驗打卡節目中的同款路線,去看那是聚是散的雲霧,億年的冰川地層肌理,異彩紛呈的中西建築,以及隐匿着無數珍稀動植物的森林秘境;去感受數千年來文人墨客的心境,領略文化和自然遺産的風采。

看“山”也看“廬”

“萬裡少年團”多角度诠釋“廬山戀”

《萬裡走單騎》第二季解讀古今人物廬山情緣

廬山是一座藏在文人墨客詩詞裡的人文聖山,也是中國的第一處文化景觀類世界遺産。在這裡,誕生過一部獲得吉尼斯紀錄的電影《廬山戀》,電影以廬山美景為外景,既是一部愛情片,又是一部優美的風光片。1980年首映至今,創世界同一家電影院放映同一部故事影片,觀衆人次最多,放映場次最多,使用拷貝最多等多項紀錄。

本期節目中,“萬裡少年團”與飛行嘉賓以《廬山戀》電影院為彙集地,先是“兵分三路”,在深度遊覽廬山的過程中诠釋多角度的“廬山之戀”。牛駿峰與張曉龍表達的是一種“慕戀”,一步一景觀,一步一世界,親身體驗無數遊客來到廬山是出于哪一種仰慕和向往;周韻和錢文忠體會到了“眷戀”,這些眷戀展現在廬山的每一塊石壁上,那些古人留下的詩句就是對廬山的留戀和懷念;“老單”單霁翔和肖央則在廬山世界遺産監測預警展示中心等地捕捉到了“愛戀”,給他倆做介紹的吳倩妮作為第四代“廬山人”,生于此、長于此,學成歸來又守護于此,如她一般的衆多廬山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廬山的熱愛,為建設家鄉做出貢獻。

在詩詞中遇見廬山

“萬裡少年團”解讀古今人物廬山情緣

唐宋八大家中的七位以及陶淵明、周敦頤、謝靈運等古代名士都曾來廬山“打卡”,又寫下名篇佳作“種草”給天下人,讓更多人慕名而來,寫詩著文。可以說這些“承包”了中國國文課本的文人大儒,與廬山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因為廬山是一座人景交融的文化仙境方使得李白五登廬山,所見之景與心之所想妙曼相融,才誕生了如《望廬山瀑布》等傳誦千古的詩篇。

來到廬山,不得不提到素有“中國候鳥小鎮”的永修縣,本期節目的“守護世遺行動”就在這裡開啟。“荻蘆霜似雪,候鳥結伴歸”,數十萬隻候鳥翻山越嶺,從世界各地飛抵鄱陽湖越冬,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拍鳥發燒友、觀鳥遊客以及國内外的鳥類專家紛至沓來,前來永修觀鳥賞景。

節目中,“萬裡少年團”不但于詩詞中遇見最美的廬山,解讀古今人物廬山情緣。還在白鹿洞書院了解到廬山之是以被稱為“理學聖山”,正是因為有效地把理學推廣和書院教育結合了起來。朱熹還親自為學院制訂了學規,即今天在書院裡可見的《白鹿洞書院教條》,又稱“白鹿洞學規”。這份學規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集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法則于一身的教育方針。

此外,老單、肖央在複旦大學考古學教授高蒙河的引領下,還來到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之稱的鄱陽湖口,見證了長江中下遊的分界線和“水天三色”的中國第一大江與第一大湖的交彙線。在石鐘山,蘇東坡曾在此留下千古奇文《石鐘山記》,實地領會了蘇轼那種實地調查、務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正如廬山的入選世界文化景觀遺産評語所道:廬山的曆史遺迹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彙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廬山之行讓“萬裡少年團”從自然、人文、社會多個次元全方面地感受到了“悠然廬山、魅力九江”。2月20日(本周日)21點檔,跟随浙江衛視《萬裡走單騎》第二季,和“萬裡少年團”一起,繼續探尋世遺魅力,感受古老的揚州,一睹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來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