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型血女兒接受61歲A型血母親捐腎,“媽媽,謝謝你讓我重生!”

極目新聞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龔雨西

“感覺身上是前所未有的輕松,不用再數着月曆計算着到醫院透析的時間,也不用擔心青紫變形的手臂紮不進粗粗的針管……”仍在術後恢複期的李女士,或許沒有想到,在自己人生的第38個年頭,61歲的母親會以“跨血型腎移植”這樣的方式,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2月15日上午,來自湖北荊門李女士在丈夫的陪伴下,如約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科複診。今年38歲的李女士,因尿毒症曾在醫院接受了8年的血液透析治療,隻能勉強維持生存,她母親得知後,強烈要求跟她配型。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科周江橋主任團隊為李女士及其母親成功實施跨血型腎移植手術,将其母親的左腎移植到李女士體内,術後兩人均恢複良好,李女士終于擺脫透析,得以重生。

B型血女兒接受61歲A型血母親捐腎,“媽媽,謝謝你讓我重生!”

女子突然嘔吐乏力,一家平靜生活被打破

38歲的李女士來自湖北荊門,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小家庭,全家都在廣州做服裝加工生意,老公體貼顧家,兒子也于2008年出生。而這一切的平靜與美好,在10年前被打破。

15日,當記者問起李女士最初生病的情形,所有細節她都曆曆在目。

“那是2012年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去制衣廠工作,結果就一直感覺惡心、嘔吐,吃不下飯。”李女士說,最初出現這種症狀時,她以為就是感冒,于是吃了一點治療感冒的藥,但誰知幾天後,症狀不僅沒減輕,反而更加嚴重,後來直接到廣州的一家大醫院就診,一量血壓,高壓竟然高達200多毫米汞柱。在住院一周穩定了血壓之後,李女士就回到家鄉荊門,在當地又住院治療了1個多月的時間。醫生說李女士患的是“腎病綜合征”,由腎性高血壓引起,當時已經到了3期。

讓李女士最為懊悔的是,當時自己過于大意,加上醫生也說沒有更好的治療方式,僅僅回老家休養了幾個月的時間,李女士又回到了廣州,開始了和老公一起打拼的日子。

然而,僅僅一年多後,2014年,李女士就出現了尿少、雙腿水腫、再度全身乏力等的症狀,這次去醫院檢查血肌酐升高到1000umol/L以上,病情惡化。結果一查:尿毒症,隻能靠透析維持生命。

拿到這個結果後,全家人一下子都蒙了。

B型血女兒接受61歲A型血母親捐腎,“媽媽,謝謝你讓我重生!”

透析8年,母親反複要求配型捐腎

為了友善李女士治病,全家搬回了荊門。李女士也開始了每周3次、數着月曆到醫院透析治療的日子,每次透析需要4個小時,一透就是8年。

期間,李女士的丈夫在照顧妻子、兒子之餘,靠去工廠打些零工維持着家庭的運轉。經過長達8年的透析治療,家底被掏空,可療效卻不理想。由于雙腎衰竭,李女士無法排出小便,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靠透析機排出毒素和尿液。有時2天不透析,她體重便長了6斤,肚子脹得難受,走路腿都發軟,生活品質大大降低。多年的尿毒症還讓李女士患上高血壓、腎性貧血、腎性骨病、高磷血症、心衰等嚴重并發症,每次粗大的透析針頭要紮好幾次才能紮進血管,長期透析治療讓她的胳膊上的血管嚴重受損,青一塊紫一塊,還長出了大大的血管瘤。

看着李女士日漸衰弱的身體,母親周紅(化名)心如刀絞。直到有一次,母親從親戚那裡聽說尿毒症可以通過腎移植的方式來治療,并且今後也不用再透析了,“這或許是救女兒的唯一方法了!”但母親的提議卻遭到李女士的強烈反對,李女士說表示,甯可自己多受苦,也不願意讓母親的健康受到影響。

但母親的态度也異常堅定,她還讓家裡親戚們輪番給李女士做“說服”,“我捐出一個腎就能救孩子,既然有辦法,我就不能眼睜睜地看着她比我先走。”

最終,雙手血管已經千瘡百孔、幾乎已經沒法維持後面透析治療的李女士,還是被母親說服了。

2021年9月,李女士在母親的陪伴下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器官移植科求診,咨詢腎移植手術治療。邱濤副教授為她安排了詳細的檢查,發現李女士是B型血,她母親是A型血,兩人血型并不比對,如果直接進行腎移植,可能會發生超急性排斥反應及溶血反應。但當時李女士的肌酐值已高達898(成人女性一般為41-73),透析治療隻能勉強維持生存,她和家人均希望能通過腎移植手術改善生活品質。

就在一家人再度陷入絕望之際,另一個消息卻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腎移植科可以開展ABOi血型不相容親屬供腎腎移植(俗稱跨血型腎移植)技術。器官移植科的團隊經過讨論,從該技術的可行性、安全性、經濟條件等方面綜合評估後,考慮為李女士進行跨血型腎移植手術。“我們先經過一段時間的‘脫敏’處理,清除李女士體内的血型抗體,達到手術要求後,再把她的母親健康的腎髒移植到她體内。”周江橋主任解釋說。

B型血女兒接受61歲A型血母親捐腎,“媽媽,謝謝你讓我重生!”

專家接力3小時手術,幫患者母親實作救女心願

經過親屬腎移植相關配型檢查,以及前期該醫院及湖北省活體腎移植倫理委員會的稽核通過後,2021年12月底,李女士一家人來到醫院器官移植科住院,準備接受親屬腎移植手術。

在做了充分的術前準備後,專家團隊通過一次血漿置換,便使得李女士達到跨血型腎移植的标準。同時,她的母親作為腎移植供體的檢查也一切正常。12月28日手術當天,周江橋主任帶領手術團隊順利将李女士母親的一顆左腎移植到李女士體内,手術曆時3小時左右。

當李女士從術後醒過來,醫生告訴她,手術非常成功。雖然她8年來每天無法小便的痛苦終于消失了,但想到母親是以失去了一顆腎髒,李女士忍不住淚如泉湧,她第一時間向醫生詢問母親的情況,并表示“是母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而李女士的母親經手術蘇醒後,第一句話也是問女兒的情況。得知手術順利,母親眼含熱淚。

在術後恢複治療中,李女士每天的尿量正常,肌酐值已經降到80多,她終于擺脫了透析,感到久違的輕松。

恢複良好的母親在出院那天,李女士緊緊地抱住她說:“謝謝媽媽,是你又一次讓我重生!”目前,李女士定期回醫院複查,各項檢查名額良好,恢複正常的生活指日可待。

B型血女兒接受61歲A型血母親捐腎,“媽媽,謝謝你讓我重生!”

跨血型腎移植,讓尿毒症患者的腎源增加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腎移植科主任周江橋教授介紹,腎髒移植是目前治療終末期腎病最有效手段,但器官短缺,一直是限制腎移植的最主要瓶頸。在大陸,目前“家庭内互助自救”模式的活體親屬腎移植,是部分終末期腎病患者的選擇方式。以往,血型不相容被認為是腎移植“禁區”,據統計,适合做親屬活體腎移植的病例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供體與受體存在着血型不相容的情況。而随着器官移植技術的進步和學科的發展,跨血型腎移植手術的開展,給更多需要接受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周江橋主任介紹,跨血型腎移植術前需要檢測受體體内的血型抗體滴度,一般要求在1:16以下,如抗體水準高于該值,就需要通過血漿置換、免疫吸附、抑制抗體産生的藥物等手段将抗體降到安全範圍内,才能進行跨血型腎移植。移植術後還需定期檢測血型抗體水準,如果抗體再次升高,需要将血型抗體進行處理,幫助移植腎平穩度過排斥反應期。另一方面,由于患者血型抗體降低,免疫力也會進一步降低,要注意患者可能出現凝血障礙、抗感染能力急劇下降等狀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跨血型的最大難點在于術前和術後如何控制排異、預防感染的問題。”周江橋教授解釋,對于跨血型腎移植的患者,由于術前通過血漿置換,強效免疫誘導藥物的使用,再加上移植患者本身使用的三種免疫抑制劑,術後近期容易出現巨細胞病毒、微小病毒、細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是以,建議這一類患者在術後早期定期監測免疫功能,戴口罩,勤洗手,預防感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