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來太白湖新區石橋鎮這個館,聽紅色故事、憶紅色事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鄧超 王浩然 通訊員 武海濤

“魯南突圍,是我華野第一、第四縱隊的老同志難忘的往事,成為老同志們經常談論的話題……當時,老作家黃源對我說,如果日後有人寫出這段經曆,很可能是新的《鐵流》。”這是葉飛将軍在《葉飛回憶錄:雨季,特殊的進軍——魯南突圍》中關于魯南大突圍的描述。1947年7月,華東野戰軍在取得孟良崮大捷後,為協同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由葉飛、陶勇率領第一、四縱隊向魯南外線出擊。敵人集結重兵對葉陶兵團圍追堵截,我軍将士在後部有追兵、空中有敵機、暴雨山洪暴發的情況下突破重圍,依靠中共凫山縣委上司下的泗河沿線軍民強力支援,在張橋用船搶渡并在南王搭建浮橋,順利跨過泗河,成功實作大突圍。不屈不撓地奮戰往事,給石橋鎮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遺産。為紀念魯南大突圍,石橋鎮建設了紅色石橋記憶館。

來太白湖新區石橋鎮這個館,聽紅色故事、憶紅色事迹

5大主題闆塊

再現魯南烽火

在位于石橋鎮張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紅色石橋記憶館,大門處有一座名為“激流搶渡”的主題花崗岩雕塑,通過寫實具象人物造型技法,十多個人物各具特色,參差錯落,生動再現了華東野戰軍英勇戰鬥和泗河沿岸軍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步入四合院造型的紅色石橋記憶館主場館——魯南大突圍紀念館,迎面是熠熠生輝的“魯南大突圍”5個大字。在場館中,魯南大突圍的壯觀場景一一在眼前浮現。第一部分主題為“7月分兵,鐵流千裡戰魯南”。在該闆塊中,主要介紹了魯南大突圍發生的背景:1947年,孟良崮戰役後,編旅幾十萬的反動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發起新的進攻,計劃兩個月解決華東野戰軍主力。為策應劉鄧大軍挺進大别山,華野執行了中央軍委提出的三路分兵的方針,史稱“7月分兵”。

第二部分主題為“軍情危急,華野兩強懸敵後”。主要介紹了為策應劉鄧千裡躍進大别山,四縱奉命強攻費縣的作戰情況,在這個展示空間裡,讓公衆了解到了魯南大突圍将領和士兵們的各個作戰細節。

第三部分主題為“聲東擊西,葉陶兩将突重圍”,講述了葉飛、陶勇兩位将軍采取聲東擊西的戰法,迷惑和牽制敵人,在滂沱大雨中沖過了津浦路,進入了積水盈尺的魯南地區,跳出敵人第一個包圍圈的過程。

第四部分主題為“澤國疾行,一路沖殺脫險境”。該闆塊展示了一、四縱隊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與華野三、八、十縱隊勝利會師于運河西岸的來龍去脈。1947年7月30日,一、四縱隊先頭部隊經郭裡鎮(鄒城市)跨白馬河,從泉上村西(古稱淵源泉村)、馬坡、盛樓、朱集、西程樓趕到張橋渡口,30餘艘船如穿梭般來來往往,整整擺渡了一夜,安全渡過2萬餘人。從7月31日淩晨在馬坡西北寨子村西泗河裡(南王村東)開始搶搭浮橋,到8月1日深夜,10萬餘人從浮橋上安全渡過,與三縱、八縱、十縱先頭部隊在泗河西岸順利會師。至此,華野一、四縱主力部隊基本擺脫了敵軍糾纏,與三縱、八縱、十縱先頭部隊在泗河西岸順利會師,徹底粉碎了敵人的“圍殲”。

第五部分主題為“無聲戰鬥,秘密‘五台’顯神功”。“五台”是華野一縱司令部内一個專門負責破譯的秘密電台組,在這一闆塊中,詳細介紹了“五台”和它的負責人秦基在魯南大突圍的敵後戰鬥中作出的貢獻。

豐富展陳表達

沉浸感受曆史

“泗河沿岸的石橋人民和凫山縣武工隊衆志成城,合力幫助華東野戰軍第一、四縱隊渡過泗河,實作戰略轉移,值得後人永遠銘記。”5個主題簡明扼要地介紹了魯南大突圍的曆史,為了讓來訪群衆更直覺、深刻地走進那段曆史,與牆面上的文字、圖檔搭配的是玻璃櫃中的勳章。還有随處可見的關于魯南大突圍的文藝作品、功勳人物簡介。

“我們就是要通過細節、文化内涵的捕捉,運用創意進行全新表達,讓原有的曆史記憶在當代人的腦海中‘複活’,用當今年輕人更願意接受的方式,讀懂魯南大突圍精神。”紅色石橋記憶館項目策劃李偉奎如是說。為了讓參觀更有趣味性,設計團隊前期反複進行了史料考證。通過實物、展闆、聲光電場景體驗、視訊資料、全息投影沙盤、文藝作品全方位呈現魯南大突圍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結局、人物、意義以及人民群衆在該事件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等内容,引領閱聽人回顧這段曆史。

“關于魯南大突圍的曆史,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曆史著作、文獻、回憶錄,走訪了多位親曆者、見證人,展館内的每一處文字、每一張圖檔、每一個實物都凝聚着設計團隊的心血。”李偉奎說,魯南大突圍艱苦卓絕、兇險萬分,在《葉飛回憶錄》、《譚啟龍回憶錄》、《張文碧--歲月如戈》、《楊思一日記》、《凫山春秋》、《中共滕州地方史》、《中共鄒城地方史》、《鄒城革命鬥争紀實》等文獻均有較長的描述,并對沿湖沿河軍民不畏艱險、無私奉獻支援革命的事迹給予高度評價。

除了文字、文物、圖檔和視訊資料記載,紅色記憶館還着重設計了“魯南大突圍”場景體驗區,站在場景體驗區搭建的浮橋上,電腦模拟的水花聲此起彼伏,槍聲不絕于耳……4台投影儀再現戰争場面,人們沉浸其中,得到視覺、聽覺的雙重體驗,使戰争場景形象生動。

來太白湖新區石橋鎮這個館,聽紅色故事、憶紅色事迹

現代化互動體驗

趣味與科普兼備

“文物、圖檔、故事,結合多媒體技術手段,構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曆史場景,一幅幅多元生動的剖面,講述了魯南大突圍中蘊含的紅色精神。”李偉奎說,展館立足内容打造亮點,運用了多種前沿數字化展陳技術,鮮活地展示了魯南大突圍的戰鬥曆程。

例如,全息投影動态沙盤以聲光電技術投影于沙盤,勾勒出魯南大突圍中敵我雙方的行軍路線,按照4個時序步驟将魯南大突圍的背景、過程、結局全方位呈現在來訪者面前,動畫投影與聲效演繹,還原泗河兩岸鏖戰槍林彈雨的激烈交戰氛圍,在數字科技裝置的演繹中,仿佛讓觀衆穿越時空,置身于戰火紛飛的魯南大突圍現場,紅色文化得以生動展現與觀衆面前,令觀衆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偉大。

來太白湖新區石橋鎮這個館,聽紅色故事、憶紅色事迹

而為了将史實場景真實還原在沙盤中,設計團隊提前做足了功課。“首先要查閱海量資料摸清敵我行軍路線,再着手做平面設計、視訊設計,當年突圍路線和實際地形走向的論證……僅制作地形就耗費了兩個月。”李偉奎告訴記者,利用現代化手段引發紅色文化的認同感,這也是紅色文化類基地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獨特優勢。“為了最大限度展現紅色曆史文化、紅色文物的精神内涵,我們還設有電子翻書系統、視訊資料、今後還将設定VR體驗裝置等等,讓來訪者不僅僅是單純地‘看展覽’,還能夠深入了解革命曆史,學習革命先輩們不畏犧牲、不懈奮鬥的精神,自覺傳承紅色基因,促進石橋鎮鄉村旅遊和紅色旅遊的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