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南戰役75周年|百萬群衆支前忙

做了俘虜的二十六師師長馬勵武,在被押出峄縣城時,看到無數的民工在戰場幫助野戰軍運物資、送彈藥、擡擔架,感慨地說:“為什麼老百姓對你們這般好?主動給你們送吃送喝,見到我們卻東躲西藏?”

估計馬勵武想不到,魯南戰役之前,山東解放區成立了聯合支前指揮部,充分發動群衆,是以解放區的男女老幼踴躍支前。整個戰役期間,前線支前民工達六十餘萬人,擔架六千五百餘付,各種非機動車輛一千三百餘輛,組成了一支數倍于作戰部隊的支前大軍,後方還有百萬婦女老人負責後勤保障,使敵軍陷于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

魯南戰役75周年|百萬群衆支前忙

群衆支前

山東解放區自1946年6月開始土改運動,讓無數缺地少地的農民,分得了土地和生産工具,翻身做了主人。當國民黨全面進攻山東解放區時,他們積極要求支援前線,而宿北、魯南戰役期間,則掀起了人民群衆有組織大規模參戰支前的序幕。

為了便于統一指揮和管理,支前隊伍實行準軍事化管理。主要任務包括三個方面:民兵配合主力部隊作戰,負責騷擾敵軍、打掃戰場;強壯勞力編成擔架隊,負責火線搶救和運送傷員、運輸彈藥糧草;後方群衆負責照顧傷員、洗衣磨面。

民兵們提出“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口号。戰前他們發揮機動靈活的優勢,搜集敵軍的情報,與還鄉團、特務展開鬥争。他們深入敵戰區埋地雷、打遊擊、破壞交通線,不斷襲擾打擊敵軍,讓敵人心驚膽戰,并湧現出趙镈縣姚成功爆炸隊、魯中高金爆炸隊等數十支英模群體。戰役前後,民兵還為部隊擔任向導、打掃戰場、押送俘虜,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作戰。

擔架隊把獨輪車變成了武器,砍倒房前屋後的樹木做成了擔架和扁擔。他們說“部隊打到哪裡,物資就送到哪裡!”支前民工采取肩挑、車推、畜馱等辦法,把彈藥物資和幹糧源源不斷地運往前線,又把傷員運送到後方。在路上他們甯願自己餓着、凍着,也堅決讓傷員吃飽、穿暖。很多重傷員不能動彈,在擔架上很難大小便,擔架隊員就用自己僅有的茶缸、飯瓢,甚至雙手為他們接屎接尿。趙镈、郯城、臨沂三縣,10天内運送公糧1200萬斤,臨沭縣一次出動就搶運了100餘萬斤,趙镈縣一區一天送軍糧6萬斤到80裡以外。臨沭縣王運昌率領的運輸部,為部隊運送幹糧,恰逢部隊正在追擊敵人,他們在泥濘中馬不停蹄,連趕五天終于把幹糧送給部隊。

魯南戰役75周年|百萬群衆支前忙

擔架隊轉移傷員

後方的男女老幼齊上陣,全力提供後勤保障。很多婦女與在前線支前的丈夫展開競賽,還說“保證一定多做軍鞋,種好地,磨好面,碾好米,一心支援前方打勝仗。”趙镈縣60多歲的孫殿銀,連夜挑燈為部隊烙油餅,他說:“我60多歲了,不能到前線,在後方也要當模範。”東安莊一位村幹部為給部隊辦給養,九天九夜沒有休息好,竟一頭栽倒在火裡,連衣服都燒着了。後方群衆還開展多樣的慰問部隊、照顧傷員的工作,他們視傷員為自己的親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魯南戰役期間,老百姓支前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這首先是由于共産黨真正為老百姓着想,通過土改解決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其次因為部隊和老百姓之間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魚水親情;再次是建立了嚴密細緻的組織管理系統,進而保障了支前工作的順利開展。

精彩不錯過

作者:陳印政

微遊棗莊 編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