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桓溫死後,其子桓玄繼承了他的爵位。
據說桓玄出生時,有光照亮房間,占蔔者都感到奇異,故得桓玄小名靈寶。
《異苑》則記載說桓玄出生時光芒滿室,有個善于占蔔的人說:“此兒生有奇耀,宜目為天人。”并取名為“神靈寶”。桓溫嫌他取的名字有三字,便減去“神”一字,名曰“靈寶”。
史學家周一良認為,桓玄的名字有“道”、“靈寶”等字眼,是桓氏其信奉天師道的标志。
忿而殺鵝
桓玄小時,與一衆堂兄弟鬥鵝,但桓玄的鵝總是不及堂兄弟強,十分不忿。于是有一晚到鵝欄殺死了堂兄弟們的鵝。天亮後家人都驚駭不已,以為發生了怪事,向桓沖報告。桓沖心知是桓玄作的,一問,果然如此。
桓溫晚年的稱帝欲望使得東晉朝廷對桓氏家族有了防範,桓玄是以受到排擠。
但桓玄并沒有沉淪,他來到荊州,韬光養 晦,靜待良機,準備東山再起。
最後桓玄終于攻入建康,廢去晉安帝司馬德宗,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強敵環視之下,他寶座尚未坐穩,便成了他人的刀下之鬼。
豪門大族,傑出少年
自東晉建國起,桓氏便是望族,桓玄之父桓溫更是聲名顯赫,先後擔任大司馬并封為南郡公,掌握軍權多年。
作為權臣桓溫之子,桓玄從小便尊榮無比,與父親在 一起的時間卻并不多。
桓溫晚年時,陰謀代晉自立,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至死都未能實作這個願望。
桓溫死後,官職由其弟桓沖接替,爵位則由當時隻有五歲的桓 玄繼承。
經過叔父桓沖的悉心調教,桓玄逐漸成為一個氣質出衆、文武兼備的少年。
桓玄常常以自己是名門之後、桓溫之子而忘乎是以,并自稱為英雄豪傑。
然而,東晉皇室始終都在防範桓氏,并對桓溫晚年的篡位之念懷恨在心,會稽王司馬道子便是其中一個。
一天,桓玄到司馬道子府上拜訪。
當時司馬道子家裡正在宴請賓客,喝得酩酊大醉的司馬道子看到桓玄站在堂下,便瞪眼說道:“想當年,你父桓溫欲篡權奪位, 是否有此事?”
桓玄聽後,十分惶恐,急忙跪地謝罪。
其他賓客急忙過來解圍,說:“桓溫曾為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何況如今他已仙逝,我們萬不可聽信他人謠 言。”
司馬道子聽後沉默不語,揮手讓桓玄起身。此事令桓玄倍感恥辱,對司馬道子和司馬氏皇族惱恨不已。
傳回荊州,等待時機
桓玄不僅為皇族所猜疑,也受到重臣的排擠,始終無法得到朝廷的重用,為此,他十分惆怅。
但是,他不願消極等待,不久便傳回了荊州,韬光養晦,靜待良機,準備東山再起。
桓氏在荊州為官數十年,社會關系網非常龐大,勢力非同小可,就是荊州刺史殷仲堪也不敢得罪桓家。
殷仲堪很欣賞桓玄的才幹,将他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朝廷大将胡藩經過江陵府時,曾對殷仲堪說:“雖然桓玄不為朝廷重用,但是此人的野心極大,希望你多加注意。”
殷仲堪并未在意,最終吞下了自己種下的苦果。
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三年(399年),桓玄的勢力已經壯大了,他認為時機已到,于是果斷起兵殺死殷 仲堪,迅速占據了荊州。
舉兵造反,建康稱帝
正當桓玄對殷仲堪痛下殺手之時,孫恩起兵反叛朝廷。
把持朝政的司馬 道子聽到了這個消息,不得已加封桓玄為後将軍,并任命其為荊州刺史,負責攻打叛軍。
看到司馬道子主動封官,桓玄極為高興,他明白此時的司馬道子正處于焦頭 爛額之際,沒有時間對付自己,于是趁機向司馬道子索要更大的權力。
為了全力對付孫恩的叛軍,司馬道子無奈地同意了桓玄的請求,将桓玄兄弟及其子侄全部封官 加爵。
面對司馬道子的讓步,桓玄的貪欲日盛。實際上,桓玄最終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皇權,他根本不在乎這些官職。
在朝廷派兵征讨孫 恩時,桓玄便開始秘密地招兵買馬,準備武器。
随後,他派人将長江航運徹底切斷,阻斷了建康的糧食供應。
此計一出,建康城裡的米價急速飙升,許多百姓無錢買 糧,不得不以野菜、糠皮充饑。
402年,忍無可忍的司馬道子指令其子司馬元顯率領朝廷大軍攻打桓玄。
司馬道子父子由于以權謀私,敗壞 朝綱,欺壓群臣,早已激起了許多人的憤慨。
桓玄便利用民憤,将司馬道子父子的罪行一一列舉,然後率領大軍征讨司馬道子父子,将司馬氏的部将打得大敗。
司馬元顯看到桓玄軍氣勢大盛,根本就不敢與桓玄正面交鋒,隻得率軍逃回了建康。
桓玄率軍一路追擊,很快便攻進了建康,處死了司馬道子父子,徹底掌控了東晉皇室 的命運。
不久,桓玄強迫晉安帝讓自己擔任丞相之職,并掌管全國軍務。
接着,他又逼迫晉安帝加封自己為楚王。403年,桓玄廢黜晉安帝,改封其為平固王,自己則登上皇位,建立了楚國。
地不能載
桓玄稱帝後入宮,坐上床上,突然床破爛了,衆人見此皆失色,殷仲文奉承說:“陛下您聖德深厚,大地也不能承受了。”這話令桓玄十分高興。
下筆成章
桓玄擅寫文章,可從其事迹中看到。王恭死後,桓玄曾登江陵城南樓,說:“我現在想為王孝伯作悼詞。”吟嘯良久後就下筆,很快就寫好了。
桓玄消滅殷仲堪、楊佺期後,荊州刺史府、江州刺史府、後将軍府、七州都督府、南郡公府皆來賀,五個版牍一同進入,桓玄見版至使即答,皆美而成章,并不揉雜。
不設寒具
桓玄喜歡收藏書畫,也特别珍惜書畫。每當有客人來訪時,他就出示自己收藏的書畫給他們炫耀。有客人吃了桓玄招待他們的寒具後,沒洗手就觸摸這些書畫,使書畫沾了油汁。桓玄很不高興,此後會客再也不設寒具。後人遂以“桓玄寒具油”的典故代指觀賞書畫。
喜好裝飾
桓玄喜好裝飾和書畫,在擊敗司馬元顯後,桓玄遷鎮姑孰,就大築城内官府,建築物和假山水池等都十分壯麗。另又曾以輕舟載着他的書畫、服飾和玩物,有人因而勸谏他,桓玄竟說這些東西應該随身,而且稱當時兵兇戰危,若發生問題就可以很快運走。衆人聽後都笑他。
好為己功
桓玄因劉裕讨伐而西走江陵時,就于道上作《起居注》,内容都是他抵抗劉裕義軍的事,自稱自己指揮各軍,算無遺策,隻因諸将違反其節度才兵敗,是非戰之罪。由于桓玄專心寫《起居注》,是以都沒閑暇時間和群下商議對策。寫成後桓玄就将《起居注》宣示遠近。
尊不及祖
桓玄尊崇其父桓溫,故在篡位稱帝後就追尊桓溫為“宣武皇帝”,太廟都隻供奉他,卻沒有追尊祖父桓彜或以上的祖宗。
故及至桓玄遭受劉裕義軍來勢洶洶的進攻時,曹靖之稱其令晉室神主流離飄泊以及追尊不及祖父觸怒神明,令桓玄很是恐懼忿怨。
史學家田餘慶考證認為,桓玄的祖上很可能就是三國時被司馬懿誅三族的桓範,其漏網之子孫桓楷、桓颢等到風頭過後,才出仕晉朝,“桓玄代晉之後,亦不願揭示桓氏家族曆史的真象,仍然諱莫如深”,是以才尊不及祖。
桓氏敗亡,昙花一現
桓玄登基之初,一度采取了唯才是舉、鏟除奸臣的措施,但是不久他便過上了荒淫糜爛的生活。
404年,北府兵将領劉裕率兵攻入建康。桓玄自從登上皇位後, 早已失去了當年勇猛無畏的氣概,見劉裕軍氣勢洶洶,便挾持司馬德宗逃到了荊州。
荊州是桓玄的老巢,他來到此地後,又忘乎是以起來。
然而劉裕率軍一路追到荊 州,再次大敗桓玄軍。
桓玄抛下平固王,獨自向西逃去,在路上被益州刺史毛璩的部将所殺,年僅36歲。
桓玄登上帝位不到半年時間便被攻殺,由此可見,沒有群眾支援的政權必然會像流星一般一閃而逝。
王朝谶言
據說,元興年間衡陽有母雞變成雄雞,八十日後雞冠卻萎縮了。後來桓玄建立楚國,衡陽郡亦在十郡以内,而自桓玄即位至敗走建康,也大約是八十日。當時亦有童謠:“長幹巷,巷長幹,今年殺郎君,後年斬諸桓。”郎君即司馬元顯,司馬元顯于元興元年(402年)被殺,桓氏則于元興三年(404年)因桓玄敗死而遭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