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作者:曾敏敏老師

因為疫情的肆虐,從2020年開始,英國連續兩年取消A-Level和GCSE考試,改為由老師評定學生成績。

考試規則的變動,對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來說,不可謂是一次大挑戰,很多家長甚至将火力轉向了“操刀”分數的人——老師。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英國大考政策的變動

GCSE和A-Level這兩大考試,素來有着英國中考和聯考之稱。

很多學生一進入中學就開始準備實體、化學、數學等各類考試,以求拿到理想的分數來備戰大學申請。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圖源 Getty Images

然而2020年,英國教育部因疫情宣布取消A Level與GCSE後,最初是想開發一套演算法系統,通過學生在校成績來預測A Level考試的分數。

結果卻是讓很多學生的成績遭遇滑鐵盧,降低了約40%之多,引起了家長們的普遍不滿。

當時的教育大臣Gavin Williamson也承認這套系統的不足,并提出改成由“學校評估和預測分數”的方案,讓老師根據在校成績表現,來估算每位學生最終能拿到多少分數。

具體的評分标準,主要是參考以往公開考試的成績,以及學生在校的整體表現,然後再用統計的方式标準化之後,得到一個最終成績,作為學生的升學依據。

英國政府對考生成績政策出現180度大轉彎,可以說将學生的考試分數的決定權,交到了他們的老師手上,而不是通過客觀的考試來計算。

這讓部分英國家長急了眼,開始想方設法接近老師,試圖私下“遊說”老師,達到給孩子高分的目的。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英國虎媽給老師施壓要高分

英國記者塔妮絲·凱裡,曾在7月發表了一篇名為《疫情如何催生了新一類“虎爸虎媽”》的文章。

文中她闡述了和一位“英國虎媽”的相識過程,在初次見面的短短10分鐘内,對方就自豪地回憶了她在學校發動的一場“戰役”,好讓16歲兒子拿到應得的GCSE高分。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圖源 Unsplash

這位媽媽不僅經常在電話裡追問老師,兒子的成績會被如何評定,還向校方部門的負責人發送郵件,“善意”提醒兒子所具備的能力。

英國中學校長協會(ASCL)的秘書長巴頓表示:“從宣布取消GCSE和A-level考試的第一天,我們就看到有些家長發郵件給老師,表示:‘我的女兒在未來要當醫生,她的GCSE化學課要拿9分!’”

一名私立中學校長透露,有家長發郵件給他,如果自家孩子沒有取得預期的A-level成績,他們希望學校退還近8萬英鎊的學費。

ASCL主席理查德·西利夫更是指出,英國已經出現了很多“頤指氣使、聲稱有律師朋友的家長”,想要軟硬兼施地說服老師,給孩子一個理想的GCSE和A-level成績。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向老師出手、給校方施壓的家長們,并不在少數,而且多數來自富裕家庭。

教育慈善機構Sutton Trust,曾對英國3221名老師展開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發現:

有23%私立學校的老師表示,過去一個學年期間,至少有一位或多位家長因孩子成績接觸他們,或者向他們施壓。

相比之下,公立學校系統的相關資料,折射出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教育選擇。

在英國最富裕地區的公立學校,有17%的老師透露因學生成績受到過家長的施壓; 在貧困地區的學校,則隻有11%的老師表示,曾有家長為了孩子成績而聯系他們。

一些家長的行動,甚至來得更加直接且激烈。

2021年的5月,英國有6個家庭提出集體訴訟,他們質疑自己的孩子獲得了“錯誤的”GCSE和A-level成績,是以錯失了上大學和學職業技能的機會。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老師給分不利于弱勢學生

富人家長可以“另辟蹊徑”、為孩子奪高分使出渾身解數,那麼對于社會經濟地位處于弱勢的家庭,這種老師預估給分的方式,又有什麼影響呢?

老師預估給分,參考的依據通常是學生以往的考試表現,既然是基準線,那麼今年學生拿到的分數,可能會受上幾屆學生考試分數的影響。

倘若學生本身就讀的是學區,整體社會經濟地位趨于弱勢,往屆學生的考試表現也不太理想,今年學生拿到的分數自然不會太高。

英國富人家長逼老師給高分:我女兒要當醫生,她GCSE化學要拿9分

倫敦政經學院經濟績效中心的兩位學者,通過搜集2020年英國的考生資料,再比對過去3年的升學資料,發現這種老師預估給分的方式,隻有16%是精确的,75%是高估,而來自弱勢家庭的高成就學生,往往會得到低于預期的分數。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社會流動學教授李·埃利奧特·梅傑表示,即便老師盡量保證公平,但還是會不自覺地産生偏見,比如黑人與少數族裔會拿較低的分數。

另外,如果隻靠在校成績來評估,這會讓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失去了在考場最後沖刺的機會。

即便學生可以在考後進行申訴,但申訴流程耗時且繁瑣,最長處理時間有84天,還要求以學校為機關申訴、繳納一定的費用。

這對于弱勢背景學生來說,要付出的時間成本太高,隻能默默接受老師給的評估分數。而有資源也懂得如何去申訴的家長,在督促學校順利申訴拿到高分數後,勢必會産生跟風“要挾”之風,就像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

可以看出,在正常情況下,考試比老師評估成績更彰顯公平。

所幸在經曆了兩年考試混亂景象之後,英國政府宣布,2022年的GCSE和A-Level考試會如期舉行,但學生獲得高分成績的門檻将提高。

獲得A-levelGCSE考試最高分數的比例,可能會降低約10%和4%。

這是考慮到疫情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希望整體成績能以過渡形式逐漸回歸正軌——到2023年,成績将恢複到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

不管考試分數如何通脹,2022年夏季考試近在眼前,作為學生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付出更多努力,不讓自己成為被淘汰的那一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