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燈競處 樂事年年

華燈競處 樂事年年

元宵佳節,花燈錦繡。清明上河園璀璨燈展帶遊客重回北宋上元夜,感受汴京燈會的魅力。袁航 攝

2月14日,平頂山市衛東區繁榮街花燈市場人頭攢動,家長帶着孩子挑選花燈,喜迎元宵佳節。王蔚瓊 攝

隋唐洛陽城推出“國風隋唐上元節”活動,身着漢服的遊客登上應天門阙樓,觀萬盞明燈,賞古都“雪景”。隋唐洛陽城供圖

2月14日,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的演員們在表演“一眼千年,一演千年”元宵節古樂舞節目。本報記者 王铮 攝

編者按

中國年,總要過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才算圓滿。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燈節,是最能展現中國式浪漫的節日。“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穿漢服、猜燈謎、看花燈、吃湯圓……在歡鬧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一天,伴着農曆新年的第一個圓月,既有張燈結彩,火樹銀花的絢爛,也有家家戶戶團團圓圓的溫馨,更有對未來一年的美好期盼。虎“笑”迎元宵,開“新”啟征程。

品民俗 享盛宴

本報訊(記者 王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烜)璀璨燈火訴說三國故事,火樹銀花盡顯曹魏風韻。2月13日,三國名城許昌推出的一道道“文化大餐”,“色香味”俱全。

“夜許昌,最三國。”當日晚,在曹魏古城景區,裝飾着帶有三國文化符号的彩燈在夜空中流光溢彩,“魏王帝都巡遊”等互動文旅節目帶給遊客耳目一新的視聽盛宴;在灞陵橋景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打鐵花”驚豔上演,兩位藝人熟練地操作舀、打、抛的動作,火紅的鐵汁兒飛濺起一丈多高,在夜空中綻放奪目光華,引得群衆陣陣喝彩。

多彩民俗,精彩演出。在許昌春秋樓景區、曹丞相府景區等地,不僅舉辦了花燈展、有獎猜燈謎活動,還相繼上演了以三國元素為主線的“關羽秉燭夜讀”“曹操許下屯田”等情景劇,帶給遊人穿越時空的新鮮體驗。

“擎看花千樹,處處流光舞。”在許昌市護城河畔,由許昌水上巴士公司舉行的“夜遊護城河”項目,吸引遊客泛輕舟、蕩碧波、賞花燈,感受别樣的視覺盛宴。

許昌市圖書館還推出了“我們的節日·元宵節”“古韻迎元宵、詩詞進萬家”等豐富多彩的線上活動,和讀者分享元宵節習俗、名詩名句等,展現出傳統文化的魅力。

猜燈謎 賞非遺

本報訊(記者 李鳳虎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通訊員 沈志遠)2月13日,雖然天氣陰沉,但商丘市睢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人氣不減。一排排懸挂燈謎的紅燈籠下人頭攢動,遊人聚在燈謎前絞盡腦汁地猜着謎底;非遺表演輪番上陣,演員們精神百倍,觀衆們笑聲連連……

在“稻戀雪糕山戀冰”謎面下,市民李玲玉反複念叨着“打一運動員名字”,突然脫口而出:“谷愛淩,我猜着啦!”

“這些燈謎準備得都挺不錯的,我已經拿到兩份禮品了。”李玲玉喜形于色,成就感滿滿。

而非遺展演木版年畫體驗處,被前來學習體驗的遊客和小朋友們圍得水洩不通。非遺傳承人魏青松指導小朋友用刷子飽蘸黑色水墨,均勻刷在木版上,紅色紙張鋪好、刷平,輕揭起來,“輕輕地、輕輕地,你看小老虎就出來了。”一幅“祥瑞福虎”迎新春的年畫在快樂的氣氛中制作完成。

據悉,本次元宵節系列活動分為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兩個時間段開展,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群衆參與其中,切身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也營造出熱鬧、紅火、吉祥的節日氛圍。

穿漢服 看花燈

本報訊(記者 孟向東 刁良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樣的元宵節美景,在南陽府衙内生動再現。遊客們和身穿各色漢服的“才子佳人”們一起,遊府衙、賞花燈、猜燈謎。

2月14日,走進南陽府衙,撲面而來的是朱紅大門,室内素雅古風,還有耀眼的大紅燈籠,炫彩的燈光,年輕的女子身着豔麗或雅緻的漢服漫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南陽府衙的門票以“通關文牒”的形式出現。遊客每通過一關,從業人員就會在門票上蓋一個别具情調的紅色印章。而且,“金虎添印”跳脫了傳統的紅底印章,采用拓片的表現形式,把虎的生動形象和故宮的元素相融合,将曆史的精彩盡收囊中。“金榜題名”和“豫言成真”牆前,遊客更是擠得裡三層外三層,一些家長紛紛把自家孩子的名字懸挂牆上,許以美好祝願……

市民王女士帶着父母和孩子跑十幾裡到府衙賞燈,她激動地說:“這些年,燈節燈會少了,元宵節總覺得缺少點什麼,今年府衙這種穿漢服、賞花燈、猜燈謎活動,不僅給市民一個過節的好去處,還讓更多人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精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