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小王,随着工作和家庭壓力的增加整天疑神疑鬼。一會兒,他懷疑自己的肝有問題;一會兒,又懷疑胃有問題;一會兒,又懷疑肺有問題。總之,哪哪都是問題。
長久的疑心和壓力,讓他不堪重負。有一天,他感覺非常不舒服:頭昏昏沉沉,胃病也跟着來鬧事。
這次,他不敢再堅持。網上各種資訊提醒他:可能是很嚴重的問題。
頭不舒服,他歸咎于連日來的失眠以及趕工作量。是以,他在去醫院的路上就打定主意隻做一個胃鏡看看。

到消化科門診後,他把情況和醫生說了。醫生也沒拒絕,看他40多歲的年紀,查一個胃鏡也好。
一陣“噼裡啪啦”敲鍵盤後,醫生給他開了胃鏡檢查單。
讓他去繳費的時候,提醒他:要順便挂一個麻醉門診的号。
看到小王有些質疑,醫生解釋說:你不是要做無痛胃鏡嗎?無痛胃鏡,就是麻醉狀态下進行的胃鏡檢查。需要打麻醉的情況,就要麻醉科來評估,看看有沒有需要調整和注意的地方。
疑惑地小王,一邊走向收費處、一邊想:什麼時候冒出來一個麻醉門診啊?!以前不是直接打麻藥嗎?不會是醫院為了增收弄出來的名目吧?
交完費,看着5塊錢的挂号費,他心裡想:算了,誰讓咱得病了呢。
到了麻醉門診門口,一個人都沒有,更增加了他的判斷,但也隻能悶聲進去。心想:一會兒看你怎麼說?我倒是要看看醫院這是要搞什麼名堂。
坐下之後,醫生問他就診的目的。當醫生了解到他要做胃鏡後,從什麼藥過敏到既往是否得過各種病問個遍。小王還想:就打一個麻藥,至于搞那麼玄玄乎乎的嗎。再說,就是五塊錢的事兒,一般人也不會在乎。
如果就這樣結束了,小王這種觀念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甚至,在做完胃鏡後會和周圍親戚朋友吐槽醫院的“無端”操作。
然而,劇本并沒有按照他預想的發展。問診到後期,醫生緊抓他的血壓不放,甚至還拿出來血壓計給他測了一下血壓。
一聽醫生要測血壓,小王心裡還想:怎麼着,還想賣藥啊?!
就在小王有點不耐煩等着醫生接下來有什麼操作的時候,血壓計的語音響了:血壓一百六十一……
沒等醫生說話,小王說:你的血壓計不準吧?我沒有高血壓啊!
再次測量,還是一百六十多,低壓也在一百以上。
這時,醫生表情凝重地問:你測過血壓嗎?
我沒有症狀啊,我測什麼血壓?
明顯帶刺的語氣,一下子把診室的空氣弄得異常緊張。
原本以為,醫生碰到這樣的病人會“一推了之”,讓病人趕緊走。
誰知道,醫生繼續問:平時有無心慌等症狀?父母有沒有高血壓?平時是否願意吃比較鹹的東西?是否抽煙、喝酒等一堆問題。
都說不打笑臉人,眼見醫生這樣執着,小王隻好如實回答。
幾分鐘的一問一答,醫生似乎有了結果,鄭重地說:不能上麻醉。并且,不上麻醉的胃鏡也最好不要做。
這時,小王就納悶了:如果你不願意給我麻醉就算了,你還能不讓我做普通的胃鏡檢查?
眼見小王有疑慮,醫生解釋說:初步判斷,你應該有高血壓,應該好好調一下血壓再做。如果血壓不平穩實施麻醉,可能導緻麻醉中血壓劇烈波動。嚴重者,可能影響到重要髒器供血。如果不打麻藥、正常做胃鏡,其風險更大。假設血壓已經很高,口咽部的刺激可能會讓血壓更大。突然地血壓升高,很有可能引發心腦血管意外。
到了這裡,小王已經有一些擔心了。語氣上,已經沒開始那麼硬氣了。但是,他還是覺得不太可能啊,就疑惑的說:我才40多歲啊!
醫生清晰地告訴他:就是因為你40多歲,我才這麼說的。如果是老年人的高血壓,大家都知道平時吃點藥控制。血壓控制好,完全可以達到預期壽命。就是這些不受重視的高血壓最危險。臨床上,我們遇到的年輕人猝死,不是高血壓就是心髒病。
聽到“猝死”二字,小王幾乎忘記了要做胃鏡的事了。追問醫生:那該怎麼辦?
醫生告訴他:也不要特别擔心。這種類型的高血壓,主要是去除高血壓的誘發因素,比如長期抽煙喝酒、熬夜或者攝入鹽過多。尤其是經常應酬的人,抽煙就已經損傷血管了,抽煙喝酒更是增加了血管的緊張性,低壓高是典型特點。低壓高,就像水壩的警戒線一樣。此時不重視,随時有決堤可能。
心裡已經慌得一批的小王,忙問醫生該怎麼辦?
本以為醫生要給他開一堆藥呢,誰知道醫生隻是撕了一塊紙“刷刷刷”寫了兩個藥名,讓他到任意藥店購買。
關于什麼時候才能做胃鏡的問題,醫生還告訴他:如果不着急,可以等血壓平穩一些再做。
出了麻醉門診的門,看着手裡的五塊錢收據,隐約覺得:醫院确實應該有這樣一個部門。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