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0歲了還不嫁人,注定老無所依”,女兒: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30歲了還不嫁人,注定老無所依”,女兒: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01

羅素:“乞丐并不會妒忌百萬富翁,但是他肯定會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嫉妒心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比較常見的狀态就是:不和跟自己差距太大的人比較,隻會和身邊跟自己差距不大的人比較。

有的人嫉妒别人能激發自身的動力,奮勇向前,不知不覺間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樣的人值得表揚,如果他們能在自己變好以後淡化嫉妒心,專注做自己,結合自身情況讓自己變得更好,這一生定會活得有滋有味。

而有的人嫉妒别人,純粹是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過得好,不想着努力趕上别人,隻想着怎樣把别人拉下馬。換句話說,這樣的人隻想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看不得自己不如别人,卻不知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存在很多制約因素,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懂得靠自己努力,終究會活得一團糟。

上面這兩種情況,有時候還會開枝散葉,最常見的情況有兩種。

第一種情況是:有的人結了婚以後,嫉妒别人,聰明人會和另一半一起奮鬥,不聰明的人則會憤憤不平,接着就開始拿自己的另一半和别人做比較,進而生出夫妻沖突。

第二種情況是:有的父母對待子女婚姻的态度,跟嫉妒心有關。有一種說法是有些父母催婚隻是顧及自己的面子,實際上跟嫉妒心是一回事,意思就是别人有的我也必須要有,不然就會被人看不起。

“30歲了還不嫁人,注定老無所依”,女兒: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02

朋友夢蝶認為,她的父母催婚,就是因為他們嫉妒心太強,隻是不想讓别人看不起他們,卻不去理會女兒的感受是好是壞。

那天她跟我傾訴的時候,從語音中能明顯聽出她的憤怒:“這個家,我一天也不想待下去了,本以為放假回家可以好好過個春節,結果生出一堆破事。我雖然不排斥相親,雖然沒說不結婚,但逼着我相親完就結婚,我做不到!”

她本以為相親完以後,決定權可以在自己手中,結果卻發現,父母想代替她做主。當她表示對相親對象沒感覺的時候,父母開始追問到底哪裡不滿意。

她一時間回答不上來,因為感覺這種東西很主觀,有時候沒辦法用言語表達。可是父母一直追問,她沒辦法,隻好絞盡腦汁找一些借口。

隻可惜,她所找的借口并沒有換來父母的尊重,反而讓父母有了借題發揮的機會,否定了她的每一個借口,意思就是:“你這樣想不對,你啥都不懂,這些都不是你不嫁人的理由,我們覺得可以,你沒理由拒絕。”

她不想說話了,覺得或許賭氣就可以讓父母不再逼她,結果父母卻私自把她的号碼給了媒人,撒謊說她對男方超級滿意,讓媒人無論如何要撮合成這門婚事。

接着,男方開始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她聊天,她很想鼓起勇氣把實話說出來,但卻像是被一根無形的繩索拽着一樣,想說的話說不出口,父母還在旁邊催促她跟對方好好說話,争取盡快把婚事辦了。

她恨自己懦弱,恨父母逼婚,但隻是在心裡恨,不敢真正反抗。之是以轉機出現,是因為男方和她同病相憐。

“30歲了還不嫁人,注定老無所依”,女兒: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隻說勇氣的話,男方比她有勇氣,有一搭沒一搭聊了幾天之後,有一天晚上,男方直接發了一大段話,看得出來是深思熟慮提前編輯好的:“我爸媽聽媒人那邊傳話說你和你爸媽對我很滿意,他們讓我不要有意見,說盡快把婚事辦了才是正經。我說沒感覺,我說暫時不想結婚,他們就拿我的年紀說事,說我30歲了還不結婚,注定會老無所依,說我們鄰居和親戚家的孩子都比我結婚早,說我再拖就隻能撿别人吃剩下的,堅持認為我不按他們說的做就一定會後悔。”

這也是她一直想要表達的意思,之前不敢主動開口,但聽了男人的話以後,就沒什麼好顧慮的了,一股腦兒把滿腹怨言全都傾訴了出來,說她爸媽也說過“30歲了還不嫁人,注定老無所依”之類的話,即便她回複“你再逼婚,我就去死”,也無濟于事,她連最狠的話都說出來依然無濟于事,是以才會一直顧慮重重。

兩個人越聊越投機,她直接坦言:“我們也算緣分一場,并且同病相憐,我不妨明說,我不想和你做夫妻,隻想和你做兄弟,不知你是否樂意。”

男方正有此意,兩個人一拍即合隔着螢幕結拜了,之後她借着和男方出去約會的名義,提前返程回了工作地。

她說她以後應該不會再接受父母安排得相親了:“礙于親情這兩個字,很多小的不開心我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這一次,感覺他們傷我太深了。他們隻顧着愛自己的面子,隻顧着和别人比較,從來不問我想要什麼。難道我随便找個人結了婚,他們就有面子了嗎?萬一我離婚了呢?他們難不成還要反反複複為了自己的面子催我結婚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斷了他們的念想。”

“30歲了還不嫁人,注定老無所依”,女兒: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03

夢蝶自己也不例外,她也有嫉妒心,也會跟别人比較,隻不過她的标準跟父母的标準不一樣。

她屬于比較過之後,得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的結論,然後逐漸去追求。而她父母,則是盲目比較,不去思考合不合适,不去在乎女兒的感受,說白了,隻是想讓她結婚,其他一概不管。

誰堅持的東西才是合理的,旁觀者有旁觀者的答案,當事人有當事人的答案。有的人會站在她的父母立場上說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她好,她反抗就是不對;有的人則會站在她的立場上說父母逼婚說到天邊也是錯的。

我想說的是,孰對孰錯暫且不論,至少有一個事實需要被明确:但凡一件事涉及到“雙方”,都不是其中一方所能決定的事。

父母催婚,隻要子女心有抵觸,這件事就不可能圓滿解決。父母強行要求子女聰明,隻是表面上看起來赢了,而事實上,子女内心會一直有積怨;同理,子女誓死反抗父母的指令,就算你勝出了,父母心裡依然會堅持他們的看法。

是以,不管是哪種情況,不管你是哪一種角色,是妥協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隻能靠你自己做決定,别後悔就行,别意難平就行,否則不能痛痛快快做決定,做了決定又擔驚受怕,會活得很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