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岁了还不嫁人,注定老无所依”,女儿: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30岁了还不嫁人,注定老无所依”,女儿: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01

罗素:“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嫉妒心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比较常见的状态就是:不和跟自己差距太大的人比较,只会和身边跟自己差距不大的人比较。

有的人嫉妒别人能激发自身的动力,奋勇向前,不知不觉间让自己变得更好。这样的人值得表扬,如果他们能在自己变好以后淡化嫉妒心,专注做自己,结合自身情况让自己变得更好,这一生定会活得有滋有味。

而有的人嫉妒别人,纯粹是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不想着努力赶上别人,只想着怎样把别人拉下马。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只想看到别人不如自己,看不得自己不如别人,却不知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懂得靠自己努力,终究会活得一团糟。

上面这两种情况,有时候还会开枝散叶,最常见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有的人结了婚以后,嫉妒别人,聪明人会和另一半一起奋斗,不聪明的人则会愤愤不平,接着就开始拿自己的另一半和别人做比较,从而生出夫妻矛盾。

第二种情况是:有的父母对待子女婚姻的态度,跟嫉妒心有关。有一种说法是有些父母催婚只是顾及自己的面子,实际上跟嫉妒心是一回事,意思就是别人有的我也必须要有,不然就会被人看不起。

“30岁了还不嫁人,注定老无所依”,女儿: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02

朋友梦蝶认为,她的父母催婚,就是因为他们嫉妒心太强,只是不想让别人看不起他们,却不去理会女儿的感受是好是坏。

那天她跟我倾诉的时候,从语音中能明显听出她的愤怒:“这个家,我一天也不想待下去了,本以为放假回家可以好好过个春节,结果生出一堆破事。我虽然不排斥相亲,虽然没说不结婚,但逼着我相亲完就结婚,我做不到!”

她本以为相亲完以后,决定权可以在自己手中,结果却发现,父母想代替她做主。当她表示对相亲对象没感觉的时候,父母开始追问到底哪里不满意。

她一时间回答不上来,因为感觉这种东西很主观,有时候没办法用言语表达。可是父母一直追问,她没办法,只好绞尽脑汁找一些借口。

只可惜,她所找的借口并没有换来父母的尊重,反而让父母有了借题发挥的机会,否定了她的每一个借口,意思就是:“你这样想不对,你啥都不懂,这些都不是你不嫁人的理由,我们觉得可以,你没理由拒绝。”

她不想说话了,觉得或许赌气就可以让父母不再逼她,结果父母却私自把她的号码给了媒人,撒谎说她对男方超级满意,让媒人无论如何要撮合成这门婚事。

接着,男方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她聊天,她很想鼓起勇气把实话说出来,但却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拽着一样,想说的话说不出口,父母还在旁边催促她跟对方好好说话,争取尽快把婚事办了。

她恨自己懦弱,恨父母逼婚,但只是在心里恨,不敢真正反抗。之所以转机出现,是因为男方和她同病相怜。

“30岁了还不嫁人,注定老无所依”,女儿: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只说勇气的话,男方比她有勇气,有一搭没一搭聊了几天之后,有一天晚上,男方直接发了一大段话,看得出来是深思熟虑提前编辑好的:“我爸妈听媒人那边传话说你和你爸妈对我很满意,他们让我不要有意见,说尽快把婚事办了才是正经。我说没感觉,我说暂时不想结婚,他们就拿我的年纪说事,说我30岁了还不结婚,注定会老无所依,说我们邻居和亲戚家的孩子都比我结婚早,说我再拖就只能捡别人吃剩下的,坚持认为我不按他们说的做就一定会后悔。”

这也是她一直想要表达的意思,之前不敢主动开口,但听了男人的话以后,就没什么好顾虑的了,一股脑儿把满腹怨言全都倾诉了出来,说她爸妈也说过“30岁了还不嫁人,注定老无所依”之类的话,即便她回复“你再逼婚,我就去死”,也无济于事,她连最狠的话都说出来依然无济于事,所以才会一直顾虑重重。

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她直接坦言:“我们也算缘分一场,并且同病相怜,我不妨明说,我不想和你做夫妻,只想和你做兄弟,不知你是否乐意。”

男方正有此意,两个人一拍即合隔着屏幕结拜了,之后她借着和男方出去约会的名义,提前返程回了工作地。

她说她以后应该不会再接受父母安排得相亲了:“碍于亲情这两个字,很多小的不开心我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一次,感觉他们伤我太深了。他们只顾着爱自己的面子,只顾着和别人比较,从来不问我想要什么。难道我随便找个人结了婚,他们就有面子了吗?万一我离婚了呢?他们难不成还要反反复复为了自己的面子催我结婚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断了他们的念想。”

“30岁了还不嫁人,注定老无所依”,女儿:你再逼婚,我就去死

03

梦蝶自己也不例外,她也有嫉妒心,也会跟别人比较,只不过她的标准跟父母的标准不一样。

她属于比较过之后,得出“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的结论,然后逐步去追求。而她父母,则是盲目比较,不去思考合不合适,不去在乎女儿的感受,说白了,只是想让她结婚,其他一概不管。

谁坚持的东西才是合理的,旁观者有旁观者的答案,当事人有当事人的答案。有的人会站在她的父母立场上说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她反抗就是不对;有的人则会站在她的立场上说父母逼婚说到天边也是错的。

我想说的是,孰对孰错暂且不论,至少有一个事实需要被明确:但凡一件事涉及到“双方”,都不是其中一方所能决定的事。

父母催婚,只要子女心有抵触,这件事就不可能圆满解决。父母强行要求子女聪明,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赢了,而事实上,子女内心会一直有积怨;同理,子女誓死反抗父母的命令,就算你胜出了,父母心里依然会坚持他们的看法。

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不管你是哪一种角色,是妥协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只能靠你自己做决定,别后悔就行,别意难平就行,否则不能痛痛快快做决定,做了决定又担惊受怕,会活得很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