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果鍊一哥“造車”引股價大漲5%,公司卻說“不造車”,什麼情況?

股價持續低迷一段時間後,“果鍊一哥”立訊精密(002475)上周五(2月11日)晚間一則“造車”公告引爆市場熱情,2月14日上午,立訊精密股價一度漲超5%。

果鍊一哥“造車”引股價大漲5%,公司卻說“不造車”,什麼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立訊精密13日夜間最新披露調研紀要稱,公司并不造車,而是協同奇瑞開拓另一個新産業——為别人造好車,即整車ODM模式。換言之立訊精密與奇瑞成立的合資公司主要做汽車代工業務,此種模式也有利于幫助立訊精密實作其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1(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

立訊精密詳解“造車”

2月11日晚,立訊精密公告,公司與奇瑞集團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并與奇瑞新能源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部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産平台及出海口,緻力于實作公司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1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其中立訊精密股權占比30%,奇瑞方面占比70%。另外,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直接100.54億元人民币入股奇瑞控股及其關聯子公司。

作為蘋果産業鍊“一哥”,市值近3000億的企業,立訊精密突然宣布上述消息,迅速引來市場廣泛關注。

據立訊精密最新披露的機構調研紀要顯示,2月13日下午3:00至4:30,數百家機構趁周末加緊就“造車”公告調研立訊精密,而公司方面也對相關情況做了詳細說明。

立訊精密高管表示,本次與奇瑞的戰略合作,公司并不造車,而是協同奇瑞開拓另一個新産業——為别人造好車,即整車ODM模式,本次合作也将開創全球整車ODM業務的先河。

“合資公司做ODM平台開發和整車的組裝,合資公司預計主要目标業務将是國外傳統品牌車企的業務及國内新SmartEV(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業務。”立訊精密方面表示,立訊精密在消費電子、通信、汽車領域擁有豐富的ODM經驗,對ODM商業模式有着非常熟悉的掌握度,同時,在核心客戶資源方面也能為合資公司提供賦能。而奇瑞在整車領域深耕多年,對整車産品擁有深度了解。

立訊精密進一步表示,當ODM造車業務模式前期不到百萬台規模時,公司職能更多是協助奇瑞開拓ODM業務,将平台打造好,因為做品牌與做ODM存在本質性的商業差異及管理差異。随着ODM業務的不斷發展,公司核心零部件業務也将随之發揮。

換言之,立訊精密此次全面牽手奇瑞,雙方合作第一個目标是發力汽車整車代工業務,通過這個目标的達成,将進一步助力立訊精密汽車零部件Tier1(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上司廠商的中長期目标的實作。

記者注意到,在2月11日的公告中,立訊精密已載明,立訊精密與奇瑞成立合資公司之間的合作具有排他性,即奇瑞集團不能與其他汽車代工企業合作,但可以獨立代工業務或與汽車品牌企業合作代工業務等。

立訊精密還透露,ODM業務目前已經有比較明确的落地項目,大約在12-18個月陸續投産。

與華為直接競争?

一直以來,華為造車始終備受關注,也不間斷引來市場傳言及華為的快速澄清。而華為方面則自始至終聲明,華為不造車,旨在幫助車企造好車,緻力于成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從在汽車領域的定位來看,立訊精密上市公司方面在汽車領域的定位與華為類似。

“公司專注于為市場提供産業鍊的零組部件解決方案,也緻力于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1上司廠商。”立訊精密在13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公司在汽車業務沉澱十餘年,主要專注于整車的“神經系統”,主要産品有:連接配接器/連接配接線、低/高壓整車線束、特種線束等,主要客戶包括國内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大型Tier1廠商。

立訊精密認為,SmartEV是中國汽車人百年不遇的機會。SmartEV産生了一個新的商業機會,給市場帶來很多新的加入者。但也因發展速度迅速,競争殘酷,新加入者往往在電動化、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上有優勢,卻缺少傳統車企在汽車行業的基礎,比如車規級品質标準的了解、體系能力、平台開發能力和經驗積累、制造資質和制造能力、供應商資源和管理能力、經銷商管道等。SmartEV帶來的機會不隻包括整車,更加包括生命力更強的Tier1。

“公司要抓住這一機會,在未來3個5年實作Tier1騰飛。”立訊精密表示,Tier1的市場規模本身幾乎是所有車企總産值的70%,如大家所熟知的全球4大Tier1廠商博世、日本電裝、采埃孚、麥格納,成立時間都在50年以上,收入規模都在300億美金以上,沒有中國企業。而前全球100大Tier1廠商中,中國企業也僅有8家。

至于對科技巨頭紛紛造車的潮流,立訊精密表示,公司的優勢在于能看清市場的機會與挑戰,不會出于盲目追風造車,而是通過主動選擇,在有限資源投入中獲得最好的結果,公司從事的是ToB業務,即為品牌客戶提供零元件服務,這一點不會改變。

(編輯:彭勃)

這些,使用者都在看

果鍊一哥“造車”引股價大漲5%,公司卻說“不造車”,什麼情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