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台的規則不變,外賣騎手的速度就不太可能降下來。”一位交警告訴記者,作為經常出現在外賣騎手各類交通違法現場的執法人員,他們往往承擔着最大的壓力。“但是我們和這個群體聊天,會發現他們并非完全不在意自己的安全問題,而是配送時間短的時候沒辦法把自身安全放在心上,還有的人則是存在僥幸心理。”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算法的指導意見下,多個外賣平台也在不斷對外賣配送的算法及配送規則進行優化。記者采訪某平台相關從業人員時對方表示,目前平台測算“預估到達時間”除了模型預估時間外,還包括基于城市特性、配送過程分段累加和距離等多個次元,額外測算出三個時間,并選擇一個最長的時間給予騎手;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其他意外情況,維護好騎手和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平台方還将“預估到達時間”改成“預估到達時間段”。
“但這個預估時間也并不是最完美的,畢竟外賣配送場景複雜多變,且突發狀況多。加上很多商家出餐慢,他們可能在尚未出餐的情況下就已經點選了‘配餐完成’,這樣就會導緻騎手的等待時間變長,自然在路上的時間就受到了擠壓。”一位外賣騎手表示,如果使用者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使用者手機上顯示的騎手到達時間,和騎手手機上的到達時間是不同的。記者測試時發現,在部分訂單中,确實使用者手機上的時間往往會早一到兩分鐘,“此舉可能是平台為了安撫使用者,但是這就導緻我們為了不拿差評,必須在路上飛跑。”該騎手表示。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視訊/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蔡淩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