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從古至今,中國的飲食文化一脈相承,千百年前的古人吃什麼,我們現在也還基本都在吃,比如說雞鴨魚肉等等,但相同的之處肯定也有所不同。就拿漢朝來說,當時古人食用動物的标準和現在不一樣,究竟是在什麼方面有差異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在揭秘之前,小編有必要給您說一下馬王堆漢墓,因為問題的答案盡在其中。1971年12月底,正是湖南長沙最冷的時候,但是勞工們還是頂着嚴寒,在馬王堆施工修建醫院。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勞工在挖地基時,竟然一鏟子戳出來個碗口大的窟窿。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勘察,确定了該處是一座漢代古墓,因為在地下掩埋了千年,是以沉積了大量的可瓦斯體(沼氣等)。專家們為了對古墓進行妥善的保護,随後便展開了深入的發掘和清理……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震驚世界的馬王堆古墓被發現了。經過專家們對出土文物的研究,确定了墓主人為西漢長沙國丞相利倉,并且在之後的發掘過程中,又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木器漆,絲織品和竹簡帛畫等。

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們還在墓室中,清理出了大量的糧食和動物遺骸。比如有稻谷、籼谷和大麥等等,說明了當時的北方人主要吃麥,南方人主要吃米,他們和我們如今南北方的飲食習慣完全一樣。不過出土的動物遺骸就非常有意思了。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專家們通過生物科學的鑒定,确定在大量的遺骸中,有着豐富的動物種類,比如最常見的雞鴨,豬狗和牛羊等等。當然,也還有不常見的野味:大雁,仙鶴和海魚等等。專家們經過研究,結果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那就是漢代人食用動物的标準和我們現代有很大的差别。

專家們總結了鑒定結果後發現,馬王堆出土的動物遺骸都很“稚嫩”,比如其中的豬,它們的生長時間都不超過半年,多數都隻在3個月左右,而此時的豬也還隻是小豬仔。我們現在養豬,一般的出欄時間都在1年左右,是以在時間上差了9個多月。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其次還有狗,墓室中狗的生長時間也很短,大部分都隻有1年左右,而我們現在吃狗肉的話,一般都喜歡吃3-5年的老狗,因為老狗的肉質更香,且回味無窮。還有其中的牛羊,它們的生長時間也不長,隻有一兩年左右。由此可見,漢代人喜歡吃幼畜和壯畜,而不喜歡吃老畜,與我們現在食用動物的标準截然不同。專家們就疑惑了,為什麼漢代人要這樣選擇呢?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圈養衛生條件很差,導緻家禽家畜容易生病,而當時又沒有多少獸醫,一但生病很快就會死掉,再者當時還經常爆發瘟疫,故此,還不如将它們早點吃掉,以滿足口腹之需,不然等死了就沒得吃了。另外,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因為當時人們的糧食匮乏,導緻很多家庭的糧食都不夠吃,是以也就不會将家禽家畜養的很久,畢竟連人都吃不飽了,索性等家禽家畜剛長大一點就直接殺掉了。

馬王堆出土豬、狗和羊的标本,揭秘漢朝食用動物的标準

飲食是一門大學問,承載着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的發展脈絡,是以當我們在探讨和研究飲食的時候,也是對曆史和文化的一種思考和回憶。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飲食标準,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古代先民自有适合他們的最佳選擇,而其中蘊含的深刻的道理,也值得我們去細細的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