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賈 平 凹

林建法是閩人。閩人多有外出者,說:在家蟲,出外龍。這蟲應該是大蟲吧,大蟲就是老虎。我認識不少的閩籍文人,他們真的都在家是卧虎在外是遊龍。林建法就是個在外者,愛折騰,有風雲,能大能小,忽隐忽現,即便不是個遊龍,也是個浪人,行者。我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他還在西藏,疑惑他怎麼從中國的最東頭到了最西頭?後來認識了,多少年裡他是在東北,又多少年裡在江蘇,又又多少年裡在了雲南。他好像哪兒都有房子,但哪兒都沒有家,好的是老婆孩子一直跟着他。我的生性裡最難兩件事,一是出門走動,一是人前說話。記得八十年代劉紹棠來西安,我們見了,劉紹棠給我提出能不能聯系個大學去作場演講,還有主動要求去演講的,這讓我很吃驚,也敬佩不已。而多少次見林建法,他那麼走四方,在路上,什麼皆敢去,什麼皆适應,也使我不大了解,又羨慕至極。看着他們,一家三口皆是高個子,大長腿,就感慨:山海經過,得大自在啊。

自第一次見他,他背着個大背包,背包裡裝了那麼多我的書讓我簽名,以後幾十年裡,但凡見到他,他仍然是背個大背包,裡邊裝着我的書讓簽名,還有他編輯的刊物和他要送我的别的作家的書。他總是來去匆匆,相見的時間很短,甚至隻是吃一頓飯,但他說的都是他辦刊物的事,文壇的事,什麼新思潮,什麼新流派,哪個省市又冒出個文學新人如何優秀,哪個作家又發表了新作如何了得。林建法而不說文學上的事了,他就沒了話,除了餐桌上的魚頭外,好像什麼都不感興趣。他不是作家,卻一心一意要給作家們辦事,錦上也能添花,雪裡更能送炭,之是以四處漂泊,就是要辦評論刊物。我說他是孫悟空呀:生我孫大聖,必有花果山。果然,哪裡能辦刊物,他就到那裡去,到了那裡就有刊物辦,都辦得有聲有色。“足音為空谷之響,蚯蚓作泥土之歌。”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賈平凹《說林建法》手稿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林建法在西藏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文壇上隻要提起辦刊和編輯,大家首先就說到林建法。他辦刊,思維開闊,眼界廣大,追蹤思潮,關注作家,研究問題,提出觀點,圍繞着作家和作品設定欄目和開展各種研讨活動。為了組織一批稿件,倚重著名評論家,發掘新銳評論家,為一篇稿件會反複和作者商議進行修改調整,一絲不苟,認真甚至固執得讓人生氣。為了辦一次研讨會,他要找場地,尋經費,上下跑動,求情賣臉,藏怒宿怨,又讓人可憐。而當一期刊物問世,或一次研讨會結束,作家出名,評論家出名,大家在一起轟飲了,他不會喝酒,就坐在一旁微笑,而集體合影了,又也隻站在最後一排最邊的位置上。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林建法在武夷山

他是個事業上的狂人,生活上卻毫無趣味。在辦刊上一意孤行,自立崖岸,個人事情上得過且過。此人貪德讓名,可謂“前輩典型,秀才風味”。

現在,我們都老起來,走動就少,我也是好多年未見過他了。西安的文友們聚會,時常就說起他,眼前便浮現他那清癯的面孔,那連說帶笑的形态。哈,讓人常常惦記的人,就是人間佛啊。

2021.11.7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賈平凹書法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暫坐》|2020

賈平凹|作家出版社

2022年第1期 | 目錄

名編視野·林建法|賈平凹:說林建法

名編視野·林建法

莫 言| 建法兄安好

賈平凹| 說林建法

閻連科| 嫂子和建法

陳衆議| 莫言的意義——緻敬林建法先生

陳思和| 膽肝相照真兄長——林建法與他的編輯風格

王 堯| 一份雜志的個人印記

張學昕| 建法兄的“心事”

謝有順| 我常常想起林建法老師

名家三棱鏡·葉彌

葉 彌| 擡頭看一看

遲子建| 美哉葉彌

李德南| 轉折時期的心迹與心學——葉彌論

作家廣角

張清華| 戲劇性和抒情性問題:小說叙述的兩個向度

文學史新視野

張福貴| 中國新詩的曆史演進與經典化了解

敬文東| 來自《塵埃落定》的啟示錄

陳 軍| 論中國當代話劇接受的主體場域

青年批評家論壇

房 偉| 語言的“過量”及轉型焦慮的“超克”——重評《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兼論九十年代世俗化問題

王東東| 中國現代詩學中的元詩觀念

作家作品論

劉 俊| 黑暗·地方志·寫實/象征——論黎紫書的《流俗地》

西 渡| 戈麥詩歌中的智性想象——戈麥詩歌方法論之一

臧 晴| 先鋒的遺産與風格的養成——論畢飛宇的小說創作

文學現場

李敬澤、阿來等| 生态:作為文學的方法——“生态文學與自然詩歌論壇”發言選編

“新世紀文學二十年20家/部”榜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