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作者:昭通廣播電視台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昭通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廣播《大家說法》

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播出時間:2022年2月11日

地點:昭通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廣播直播間

主持人:安然

嘉賓:昭通市警察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張世宇

節目編審:陳明洪

節目監制:王志紅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左: 主持人 安然

右:嘉賓:昭通市警察局刑偵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張世宇

電信網絡詐騙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利用通信工具、網際網路技術等手段編造虛假資訊,設定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端、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轉賬彙款的行為。受害人一旦接收到精心僞裝的詐騙電話或資訊,便會在各種複雜心理因素的支配下試探着去嘗試,而騙子則編出種種看似合乎情理的要求,讓受害人一次次心甘情願的拿出自己的錢财,最終落入騙子精心設計的騙局中。

昭通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主要有以下幾類:網上貸款詐騙、網上購物退款、網上兼職刷單、冒充好友、網絡交友誘導賭博投資(殺豬盤)、冒充公檢法等。

2021年1-12月,昭通市共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1922起,造成經濟損失近6990萬元。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經過不懈的努力,破電信網絡詐騙案83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51人,破獲“跑分”案件160起,搗毀“跑分”窩點49個,抓獲并采取強制措施243人,扣押銀行卡491張、手機207部。但是由于詐騙分子大多躲藏外地和境外,利用網絡的虛拟性隐藏真實身份,不斷更新詐騙手段和方式逃避打擊,給公安機關偵查破案帶來諸多的困難和挑戰。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所謂“跑分”就是用銀行卡或微信、支付寶的收款碼為他人進行代收款,賺取傭金的行為。在操作過程中,跑分平台要求參與人員向平台充值一定的保證金換取相應積分,當然這個積分對應的金額要大于收款的金額,每收到一筆代收款,其賬戶積分就相應被扣減,跑分行為沒有真實的交易,實際上是有組織的欺詐交易,本質上是幫助網絡犯罪、網絡賭博等違法幫派進行洗錢活動,涉嫌幫助資訊網絡犯罪活動罪,參與者要承擔刑事責任。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案例解讀:2021年1月19日,鎮雄縣警察局對工作中發現的吳某偉銀行卡涉嫌詐騙案開展核查,進而擷取到一條為境外詐騙團夥提供資金轉移的收販卡及“跑分”團夥線索。鎮雄縣警察局立即成立專班開展偵查工作,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最終查清了一個以常某山為首,王某月為主管,汪某敏為前台管理,楊某梅、蔣某超、高某偉、等多人為成員的收販卡和“跑分”團夥,該團夥主要通過QQ、蝙蝠等通聯工具聯系為躲藏在高棉的電信詐騙團夥和網絡賭博團夥提供資金轉移,經初步估算,轉移犯罪資金上億元。在對常某山幫派開展偵查過程中,又發現了一個以江某信為首,成某金、韓某龍、羅某東等多人為成員的收販卡團夥,該團夥除大量收購銀行卡,還帶領招募人員在鎮雄、畢節、貴陽、昆明等地開辦銀行卡,寄往全國各地及菲律賓為詐騙幫派提供資金轉移。查清常某山團夥和江某信團夥的組織架構後,見收網時機成熟,2021年2月15日,鎮雄縣警察局精心部署,同時在昆明、鎮雄城區及多個鄉鎮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成功抓獲常某山、江某信等犯罪嫌疑人24名,現場查獲用于犯罪的銀行卡200餘張、U盾20餘個、手機30餘部、帳本4個、卡号登記冊一本、快遞郵寄單10餘張、平闆電腦一台,成功實作了對開卡、收卡、販卡及用卡幫派的全鍊條打擊,初核,涉及電信網絡詐騙案件40餘起。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目前,鎮雄縣人民檢察院已對常某山、江某信等20人準許逮捕,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随着支付服務方式不斷豐富,具有支付功能的賬戶形式也是十分多樣,如銀行卡、手機銀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這些賬戶需要個人實名注冊,在賬戶注冊或使用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個人敏感資訊。如果不小心洩露或者買賣、出租、出借賬戶,不僅會損失錢财,一旦被犯罪分子利用還會違法,會給個人信用帶來嚴重影響。

“跑分”分為兩種,一種是“網絡跑分”,一種是“線下跑分”。“網絡跑分”是指詐騙分子通過自建“網絡跑分”平台,通過QQ、群、微信群、論壇發帖、傳播參與“網絡跑分”項目連結。“線下跑分”是指在一些人員密集場所用話術把“網絡跑分”包裝成一個門檻低、來錢快的網賺項目,進而吸引貪圖利益、風險意識淡薄的人成為代理人,欺騙誘導其買賣、出租、出借個人銀行卡、微信或支付寶收款碼。這些代理人向平台繳納一定的押金,然後用自己的網絡收款碼為平台代理收錢,還能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被騙者不斷用自己的網絡止付收款碼替網絡跑分平台代收款賺取傭金,被騙者沾沾自喜做着發财夢的時候,殊不知自己的收款碼是在幫助詐騙團夥洗錢,自己也成了協助洗錢者,成了違法犯罪的幫兇。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在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朋友:1、不買賣、出租、出借任何形式的個人金融賬戶,包括銀行卡、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雲閃付”二維碼、支付寶、微信支付二維碼等各類具有收款、付款轉賬功能的實名賬戶。

2、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付款碼暴露在公共場所,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掃碼請求,以免個人資訊被洩露,或被他人掃碼扣款。

3、不要随意打開可疑網站、下載下傳可疑APP,以防止惡意病毒陷阱,導緻個人資訊被竊取。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4、可以對個人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适當設定交易限額,謹慎開通小額免密支付業務。

案例解讀

肖女士(35歲、離異、某公司員工)2021年10月中旬,在刷抖音的時候看到一個名為“Soul”的交友APP廣告,肖女士下載下傳了該APP,在聊天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名男士,這名男士說妻子三年前因車禍去世獨自一人帶着一個5歲的女兒,經營着一家外貿公司,想尋找一位溫柔有愛心的女士來給女兒一個溫暖的家,這名男士經常曬自己工作和旅遊的照片,展示自己的豪車、豪宅,對肖女士噓寒問暖關懷備至。經過數天網聊後,肖女士覺得這名男子很有想法能給自己的後半輩子帶來幸福,期間兩人聊得十分投緣互訴衷腸,肖女士感覺期待已久的白馬王子已經出現。在之後的一次聊天中,男子告訴肖女士自己在“平安理财官網”投資收益豐厚,詢問她有沒有興趣嘗試一下,一起“撈金”賺大錢,并将網站的二維碼發給小王。經過一番考慮,肖女士決定試試,她在登入該網站後,男子就開始教肖女士操作,投資了8萬塊錢之後僅僅幾天時間就賺了6萬多元。見盈利可觀,肖女士開始加大投資額,在平台客服的引導下,通過手機銀行分23次将70萬餘元轉款到該平台客服指定的賬戶内。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張隊長:上述案例中,肖女士的經曆就是誤入了臭名昭著的“殺豬盤”詐騙,而她的白馬王子正是“磨刀霍霍的網絡屠夫”。這種詐騙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所謂的主動型就是當事人為謀求不勞而獲的一夜暴富自己去找賭博網站、投資網站進行賭博、投資被騙的情況。所謂的被動型就是當事人思想單純、交友不慎被騙子以“愛情”之名設計圈套詐騙的情況。網絡投資、賭博類詐騙的共同特點是:前期先返還小額利潤,降低受害者的戒備心理,等受害者逐漸加大投資後,再不斷設定“提現、返款困難”,最後關閉平台,将受害者拉黑。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殺豬盤”詐騙的套路:1、“找豬”,騙子通過微信、QQ、婚戀網站等社交軟體尋找“獵物”,和受害人成為好友,在網聊中慢慢取得受害人信任;2、“養豬”、騙子在聊天中會想盡一切辦法與受害人拉近距離,迅速确立戀愛關系或者好友關系,逐漸将聊天話題轉到投資賺錢上,誘導受害人進行投資、賭博,前期會讓先讓受害人獲得一定收益,待受害人建立起“投資雄心”後,繼續設套誘騙投入更多資金;

3、“殺豬”,當發現“獵物”已經沒有錢繼續投資後,騙子迅速收網,将投資平台、賭博網站關停,同時“拉黑”受害人,切斷一切聯絡方式。

在平時生活中要牢記這幾點:1、網絡交友慎之又慎,不輕易添加陌生人為好友,多方核實對方真實身份後才可以添加。

2、遇到“極熱情、短期交往就要求确立情侶關系”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這類人基本上可以斷定是騙子。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3、提防那些“身世曲折的白富美、高富帥”之類的典型異性網友,這幾類網友往往是善演“感情戲”的騙子,當這類網友以“突發意外”為由,向你尋求金錢支援,或者以“投資理财”為由,指引你到某平台投資時,千萬不要輕信。

4、與陌生人來往,不要涉及金錢,那些讓你掏錢資助或者讓你出錢投資的網友,都是騙子。

5、及時止損,不要帶着“扳本”的賭徒心理,當你發現不小心誤入“殺豬盤”時,不要再投入一分錢。在生活中,廣大市民朋友一定要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對目前較為突出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類型,提醒廣大群衆提高警惕。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類型一:網絡購物退款詐騙

近期周女士到派出所報稱:2021年12月18日,接到一個陌生号碼來電自稱為京東商家,說周女士在京東商城購買的衣服在運輸途中因交通事故損壞,現在要通過微信向周女士三倍退款。在騙子的誘導下周女士下載下傳一個叫“中目”的APP輸入了對方發來的會議号和密碼進入視訊會議,對方叫周女士把微信提現到銀行卡裡防止退款後零錢清零,周女士将微信零錢25000元提現到銀行卡裡。然後,對方說因系統故障微信退款延遲隻能退款到銀行卡裡,周女士按照對方的要求下載下傳了一個名為“易速理賠”的APP上傳了銀行卡、身份證照片,對方發了一條所謂的“退款”資訊并讓輸入驗證碼,周女士将短信驗證碼告訴對方後,對方将其卡内的25000元錢全部轉走。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案例剖析:在網絡購物退款詐騙中,詐騙分子事先通過非法途徑擷取事主相關網購資訊,并通過此資訊取得事主信任,利用各種理由,誘使事主轉賬彙款。一般情況下,消費者在網購後都會如期收到商品,電商客服不會主動提出退款要求。是以一旦在網購後收到客服發來的退款要求,無論對方出于何種理由,都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騙局。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多與家人朋友溝通,第一時間通過電商的官方客服平台進行咨詢确認,所有電商平台的退貨、退款都是有一定流程的,整個流程都應該在該電商平台上完成。正規的購物退款是不要求購物者輸入身份證号、銀行賬号等個人資訊,一旦接到所謂“客服人員”的退款電話,要保持鎮定,及時通過電商平台與賣家進行溝通。不要輕易相信對方所說的話,更不要随意提供個人資訊。同時,手機短信驗證碼相當于“一次性密碼”,隻要是陌生人來電索要短信驗證碼的,都是騙子,切勿相信,對于那些經常網購的人,在電商平台綁定銀行卡時應專卡專用,銀行卡裡面不要放太多的錢,萬一發生類似情況亦可減少損失。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類型二:網絡貸款詐騙

網上貸款:2021年10月2日有人通過微信加劉先生為好友,對方說貸款利息低、無需擔保、不查征信,劉先生近期急需周轉資金,于是就在對方的要求下載下傳安裝新橙分期的手機APP,劉先生APP内填寫自己身份資訊并綁定銀行卡,申請貸款5萬元,劉先生看見該APP提示貸款審批成功,劉先生就操作提現,但是一直提不出來,系統提示卡号錯誤,劉先生聯系客服人員,客服人員說需要吳先生繳納5000元作為修改卡号的保證金,修改後會連同貸款一并返還,吳先生向對方轉賬5000元後依然不能提現,後又被對方以交易流水不夠需要繳納貸款額的50%驗證還款能力,劉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轉入2.5萬元後發現APP已停止,劉先生被騙3萬元。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案例剖析:“貸款無門檻、貸前亂收費、遲遲不放款”是常見的三大貸款詐騙套路!選擇正規貸款機構是必要條件,且正規貸款都有嚴謹的審批過程,如果個人資質存在“硬傷”,也不能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去擷取貸款。不管通過什麼途徑擷取貸款資訊,均不能盲目相信,務必保護個人資訊,更不能事前轉款。春節臨近,廣大人民群衆謹記,請選擇正規的貸款途徑,切勿相信網上任何的所謂“無門檻”貸款資訊,且在貸款前以任何名目收取費用的均是詐騙!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類型三:網絡兼職刷單詐騙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2021年12月10日,楊女士的手機上收到一條内容為“淘寶刷單,隻要一步手機,不限時間、不限地點,傭金單筆結算,輕松轉錢,适合寶媽、上班族!”的兼職刷單資訊。點選連結刷了幾單都得到了傭金,楊女士逐漸放松了警惕,在轉入1.3萬元後,本金和傭金均不能返還,楊女士才意識到被騙。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案例剖析:刷單本身即屬于違法行為。對于涉及提前“交納定金”、“輕松日賺上百”、“要求先墊付資金”等網絡資訊應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類型四:冒充公檢法詐騙

近期,毛女士接到陌生電話,自稱是廣州市警察局的彭警官說毛女士的身份證被盜賣給幫派使用,犯罪分子用毛女士的身份證在廣州辦理了一張銀行卡進行洗錢,現在要對毛女士名下的銀行卡進行調查。然後,對方加了毛女士的微信并叫毛女士把銀行卡拍照上傳,對方說需要對銀行卡進行當機調查,調查完畢後會發一個驗證碼給毛女士,隻要輸入驗證碼就可以解凍。對方發來一條短信,毛女士将驗證碼告訴對方後毛女士銀行卡内的9000元錢被轉走。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案例剖析:1、公檢法機關辦案會當面向涉案人出示證件或相關法律文書,不會通過電話、QQ、傳真、網頁等形式辦案,不會要你的銀行賬号,更不會讓你下載下傳所謂的“安全防護”APP。2、公檢法機關不存在安全賬戶或者核查賬戶,更不會讓公民提現轉賬彙款。3、要保護好個人資訊,特别是銀行卡号密碼驗證碼、U盾相關資訊,千萬不要透露給陌生人。4、電信、醫保、公安、檢察、法院部門不會互相轉接電話。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類型五:冒充熟人詐騙

近期,張先生到派出所報案稱被詐騙了4800元。經了解:一個好友通過QQ發消息給張先生說自己的父親摔傷住院治療急需用錢,向張先生借款12000元過兩天就還錢。張先生見朋友有困難就向對方提供的銀行賬号轉款12000元,第二天張先生在街上遇到借錢的好友問起此事,好友回答自己的QQ号被盜了,張先生才發現被騙。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案例剖析:不法分子通過盜用他人QQ、微信、微網誌等聊天軟體的個人資訊、頭像等身份資訊,将自己僞裝成受害人的親戚朋友,以自己急需用錢、購買商品且自己的銀行賬戶被限額、當機、丢失等為由對受害人實施詐騙。接到好友或親人通過短信、QQ、微信發來的要求轉賬彙款的行為,一定要仔細确認對方身份,待核實準确後再進行轉賬。

在此,公安機關提醒廣大市民,一方面要加強自我保護,增強防範意識,對待詐騙電話和網絡資訊,堅持不聽、不信、不轉賬,防止上當受騙。另一方面,要加強自我資訊保護,私自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銀行卡、電話卡、對公賬戶、第三方支付裝置可能構成犯罪,會受到法律追究和懲治。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提高識騙防騙能力是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生的關鍵,如今科技高度發展,騙子的反偵查意識逐漸加強,詐騙手段持續更新,電信營運商更應該積極部署,強化防範機制,多舉措保障資訊安全,不斷加強業務源頭管控和重點問題治理,遏制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發展蔓延勢頭。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小廣告專項治理舉報電話

市委網信辦,聯系人:胡祖偉 電話:0870—2159980;

市警察局,聯系人:吳昊,電話:13908707916

昭陽區執法局,聯系人:趙澤波 電話:18869570635

來源|整理安然

稽核|倪 娜

編輯|楊超烨

平台聯系方式|0870—2153979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大家說法》(146)-關注《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