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嘉定博物館天價買下一件破衣服,其價值堪比"元青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筆者同樣的興趣愛好?閑暇之時,總是喜歡去一些曆史類博物館,觀賞極據文化和研究價值的文物。通過這些文物,我們可以了解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前,老祖宗們的生活方式,從中也能得出不少歡樂之源。然而,上海嘉定博物館,有一件普通的清代麻布坎肩夾帶。這件普普通通清代麻布衣服,卻被稱為嘉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那麼這個看似平平無奇的清代麻布衣服,是否暗藏玄機呢?

這件清代麻布坎肩夾帶,還有個特殊的别稱叫做"作弊衣"。從樣式來看,衣長53厘米,胸圍116厘米。衣服的材質,款式,就是一件清朝時期的破衣服。據坊間傳聞,2001年嘉定博物館花費近7位數的價格,從北京拍賣市場購得這件珍寶。2010年,時任嘉定博物館副館長羅盧金德公開表示:這件文物具有極高研究價值,拿什麼寶貝都不與其交換。甚至盧館長還認為:這件"作弊衣"價值更是堪比元青花。
如果從這件衣服的外表來看,筆者認為确實沒什麼出彩的地方。然而,這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内裡可是大有玄機。這件坎肩前襟到後背以及内襯,密密麻麻寫了很多蠅頭小楷。這些蠅頭小楷不是别的,全部都是清朝時期科舉内容。嘉定博物館購得這件珍寶之後,4位曆史從業人員耗費近三個月的時間,才将這件清代坎肩上所夾帶的内容全部破譯。據相關人士透露,這件普普通通的小坎肩,包含了鄉試、會試、殿試等等一系列科舉考試内容。
說得更通俗點,如果你是一位清朝學子,得到這件衣服,便可以于科舉考試中名列榜首。即使考不了狀元,最起碼一級甲等肯定是有你的名号。這件"作弊衣",堪稱是萬能小抄。最讓人驚奇的是,即使嘉定博物館的曆史從業人員拿50倍放大鏡仔細摸索,才能勉強看清這上面的字迹。大家想想:如此緊張的科舉考試環境中,這件"作弊衣"的主人,他的眼力可見得多好。古代也不可能有如今這麼好用的顯微鏡,和其他一些輔助光學可視裝置。即使是這樣,衣服的主人肯定不會做無用功,必是可以輕松看到衣服上面所有字迹。
古時考試内容,大部分還是深套硬搬,差一個字便得讓整篇文章詞不達意。是以,相關從業人員也很佩服這件衣服的主人,絕對是"火眼金睛"。封建時期,不少學子為走捷徑也鬧出不少笑話。但科舉考試時,被主考官當場逮到作弊,其後果将是不堪設想。不僅會面臨牢獄之災,今後也不大可能憑借科舉入仕當官,整個人生将會背上污點。同時朝廷為了顧及顔面,收取作弊工具之後往往會将其銷毀。退一步來說,即使這位"作弊衣"的主人用其得利,他肯定也會銷毀證據,被人發現必将大難臨頭。
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這件"作弊衣"完好的儲存下來。我們已不知道這件衣服的主人到底是誰,以及他是否科舉考試時被當場逮到。或者說通過走捷徑的方式,鯉躍龍門,博得功名。然而這件清代麻布坎肩,确實是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或者說它代表了部厘清朝學子當時的所思所想。而筆者也有個想法:這件"作弊衣"究竟是考生自己所制,還是某些特殊的機構的"正常"産物?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通過這件衣服,也能看出古代學子對于功名的渴望。畢竟"十年寒窗苦讀",也不如考試時稍微獲得點助力。至于這些文物價值,那肯定是見仁見智。最後筆者也是衷心佩服,這件衣服的主人,到底是如何于緊張的考試環境中,還能看清這件衣服上的蠅頭小楷?
參考文獻:嘉定博物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