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文化
SPRING FESTIVAL
虎,在中國曆來被稱為“百獸之王”,《說文解字》介紹:“虎,山獸之君也。”因為虎的威猛,其形姿畫像, 自古以來就得到廣泛使用,以辟邪驅祟。
在中國民俗生活中,人們如此地喜愛虎,是因為虎有力量、有氣概。如虎将、虎士、虎威、虎步、 虎夫等,形容的都是英雄好漢。如形勢雄威稱“虎踞”,英雄豪傑奮發有為稱“虎嘯風生”。在山西、陝西等地,姑娘的陪嫁品中必有一對特大号的面老虎, 還有虎頭鞋、虎頭枕、虎頭帽等。帶有這些東西,什麼邪惡都不敢栖身。由于虎花紋斑斓,額頭紋路似 “王”字,是以民俗物品中虎的形象也常常是額頭飾“王”字,俗稱“虎頭王”。從這些虎紋肚兜、 虎頭帽、虎頭鞋等帶有虎的大小飾物上看,好像人和動物都是朋友,或許是表現人和獸之間的親密和諧關系。
平針繡虎羊鑲邊苫盆巾
年代 民國
地區 山西忻州
尺寸 長 42 厘米 寬 42 厘米
這是一件尺寸較大的苫盆巾,以虎和羊為主題,圖中繡有八隻虎、兩隻羊,另有花卉點綴。
在陝西、山西,每到端午時節,人們戴着虎辟邪。有的在小孩的額頭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其意在于借虎驅邪,姑娘出嫁的陪嫁品中必有一對特大的面老虎,還有虎頭鞋、虎頭帽等,已成為陪嫁的風俗習慣。其實老虎很通人性,傳說有一個故事很有趣。有一個老太婆去官府告狀,說老虎吃了她的兒子,使她無人贍養,快要餓死了,官府于是指令老虎出庭,裁決結果,老太婆從此以後由這隻老虎供養,老虎果然照這樣做了。
中國人對虎和羊有很多美好的寄語,是以,在民間的很多飾品中均有虎和羊的吉祥圖案。
關于虎的吉祥說辭非常多,而且都為人們喜聞樂見。例如,“虎将”比喻将軍勇猛善戰,“虎子” 比喻兒承父志、雄健有力,“虎士”“虎夫”比喻英雄好漢,“虎符”是兵權的象征,等等。在民間,人們稱那些結實有力的兒童為“虎娃”“虎妞”。為了迎合這種意願,民間普遍喜歡為兒童做帶有虎紋的肚兜、鞋子、帽 子、圍嘴等。
平針繡虎蝶紋坎肩
地區 山西
尺寸 肩寬 26 厘米 衣長 38 厘米
這件坎肩上的蝴蝶和老虎圖案都是民間人們喜愛的裝飾形象。蝴蝶輕盈而美麗,是幸福和愛情的象征;老虎作為獸中之王,則是勇猛威武的象征,常常作為兒童的保護神,廣泛運用于兒童服飾中。
蝴蝶和老虎圖案沿用至今,和其他傳統吉祥紋樣一起,共同譜寫着中國傳統紋樣史。
端午節時,人們戴艾虎辟邪,小孩戴繡有“王”字的虎頭帽,其意就是借虎立威,再加上龍紋的融合,其威力就更大了。傳說吉祥猛獸能震百鬼、排百病。
平針繡武松打虎錢荷包
年代 清代晚期
地區 浙江
尺寸 長 15 厘米 寬 9 厘米
武松在中國是人人皆知的打虎英雄、梁山好漢。
武松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水浒傳》中塑造的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秉性剛烈,打抱不平,敢與封建惡勢力抗衡,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水浒傳》最有名的是武松連喝了十八碗白酒,隻身過景陽崗打虎。“武松打虎”一節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有英雄氣概的是“血濺鴛鴦樓”,敢做敢當, 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突出表現了他的反抗性格。英雄總是有英雄行為,是以在文學作品中《水浒傳》是最受歡迎的一部長篇佳作,書中的人物也是人們曆代傳頌的好題材,作為繡荷包主題内容和裝飾紋樣,受到人 們的喜愛。
民間為什麼如此喜歡虎紋肚兜?作為肚兜紋樣,貼身而置,人們認為其效果會更加突出。 聽老人們說,虎不但能鎮宅辟邪,而且有益婦女懷孕可令子孫長大升官。據說,将虎鼻子挂在門上, 一周年後取下來,燒成粉末,沖水給婦女喝下,不會生育的婦女便會懷孕,而且以後所生之子必定是富貴之子。還有一種說法,将虎鼻挂門上,這個家庭裡必定有子孫得官帶印。
平針繡如虎添翼鑲邊肚兜
年代 民國初期
地區 山西聞喜
尺寸 長 42 厘米 寬 46 厘米
這件肚兜雖是虎紋,但它是一隻長了翅膀的虎,如虎添翼,形容更加威猛,可在陸地上跑,還可在天上飛, 猶如龍一樣能上天、能入海,顯示非凡的力量。
在各地的民俗、民風中離不開虎的形象。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說和故事很多,在原始圖騰時代,虎文化有着豐富的底蘊。在原始圖騰的部落中,老虎是人們所崇拜的聖物。圖騰物一般是某種動物的圖形,圖騰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和保護神,圖騰崇拜是維系與凝聚氏族部落的重要手段。氏族名稱往往以崇拜的圖騰命名,有的甚至發展為同一個氏族的姓氏。對于圖騰物的崇拜,集中展現于巫祭儀式,平時對圖騰物有一定的禁忌,不能随便傷害,如果無意中傷害了,要舉行贖罪儀式。圖騰崇拜的各種标準圖形成為人類最早的吉祥圖案。而虎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了很多重要角色,在民間已是一種象征性的吉祥符号。這些出現在各種飾物上的虎紋形象,不正是最好的說明嗎?
平針繡虎鎮五毒肚兜
尺寸 長 42 厘米 寬 45 厘米
翻開曆史資料,像這種人獸合體的造型十分普遍,說是奇怪,但也不奇怪,是一種可以了解的現象。隻是到 今天,那些民間符号造型所表現的寓意漸漸減少了,甚至被沖擊消失了。因而在吉祥圖中出現這樣人獸合體的造 型就會感到新奇、不了解。
古代人類首先崇拜的是天地,進而崇拜的是動植物,最後才是對人的崇拜和對人獸的崇拜。埃及的人面獅身, 印度的人頭蛇身、牛頭人身,希臘的人頭馬身、羊身、鳥身以及美人魚身,都是人類崇拜的典型。那麼,大陸伏 羲女娲的人面蛇身、西王母的虎面獸身,以及《山海經》中描寫的神怪,宗教中的牛頭馬面,小說中的孫大聖和 豬八戒等,也是同一類的神靈。民間老百姓把它繡在吉祥圖案中十分常見,當你了解了這些人獸合體的神話傳說 以後,也就不以為怪了。
五毒是對毒蟲、毒物的泛稱。五毒蟲包括蟾蜍、毒蛇、蠍子、蜈蚣、壁虎。每年的農曆五月是這些毒蟲最為 活躍的時間。為了保護兒童健康成長,大陸民間各地區在端午節時都有民俗活動。民間往往用很多反襯的藝術手法表現五毒蟲的形象。實際上,人們就是為了達到除害辟邪,順順利利的讓孩子一年一年地健康成長、健康生活。
了解更多中華服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