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嘉定博物馆天价买下一件破衣服,其价值堪比"元青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笔者同样的兴趣爱好?闲暇之时,总是喜欢去一些历史类博物馆,观赏极据文化和研究价值的文物。通过这些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前,老祖宗们的生活方式,从中也能得出不少欢乐之源。然而,上海嘉定博物馆,有一件普通的清代麻布坎肩夹带。这件普普通通清代麻布衣服,却被称为嘉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么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清代麻布衣服,是否暗藏玄机呢?

这件清代麻布坎肩夹带,还有个特殊的别称叫做"作弊衣"。从样式来看,衣长53厘米,胸围116厘米。衣服的材质,款式,就是一件清朝时期的破衣服。据坊间传闻,2001年嘉定博物馆花费近7位数的价格,从北京拍卖市场购得这件珍宝。2010年,时任嘉定博物馆副馆长罗卢金德公开表示:这件文物具有极高研究价值,拿什么宝贝都不与其交换。甚至卢馆长还认为:这件"作弊衣"价值更是堪比元青花。
如果从这件衣服的外表来看,笔者认为确实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然而,这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内里可是大有玄机。这件坎肩前襟到后背以及内衬,密密麻麻写了很多蝇头小楷。这些蝇头小楷不是别的,全部都是清朝时期科举内容。嘉定博物馆购得这件珍宝之后,4位历史工作人员耗费近三个月的时间,才将这件清代坎肩上所夹带的内容全部破译。据相关人士透露,这件普普通通的小坎肩,包含了乡试、会试、殿试等等一系列科举考试内容。
说得更通俗点,如果你是一位清朝学子,得到这件衣服,便可以于科举考试中名列榜首。即使考不了状元,最起码一级甲等肯定是有你的名号。这件"作弊衣",堪称是万能小抄。最让人惊奇的是,即使嘉定博物馆的历史工作人员拿50倍放大镜仔细摸索,才能勉强看清这上面的字迹。大家想想:如此紧张的科举考试环境中,这件"作弊衣"的主人,他的眼力可见得多好。古代也不可能有如今这么好用的显微镜,和其他一些辅助光学可视设备。即使是这样,衣服的主人肯定不会做无用功,必是可以轻松看到衣服上面所有字迹。
古时考试内容,大部分还是深套硬搬,差一个字便得让整篇文章词不达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也很佩服这件衣服的主人,绝对是"火眼金睛"。封建时期,不少学子为走捷径也闹出不少笑话。但科举考试时,被主考官当场逮到作弊,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不仅会面临牢狱之灾,今后也不大可能凭借科举入仕当官,整个人生将会背上污点。同时朝廷为了顾及颜面,收取作弊工具之后往往会将其销毁。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位"作弊衣"的主人用其得利,他肯定也会销毁证据,被人发现必将大难临头。
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这件"作弊衣"完好的保存下来。我们已不知道这件衣服的主人到底是谁,以及他是否科举考试时被当场逮到。或者说通过走捷径的方式,鲤跃龙门,博得功名。然而这件清代麻布坎肩,确实是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或者说它代表了部分清朝学子当时的所思所想。而笔者也有个想法:这件"作弊衣"究竟是考生自己所制,还是某些特殊的机构的"常规"产物?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通过这件衣服,也能看出古代学子对于功名的渴望。毕竟"十年寒窗苦读",也不如考试时稍微获得点助力。至于这些文物价值,那肯定是见仁见智。最后笔者也是衷心佩服,这件衣服的主人,到底是如何于紧张的考试环境中,还能看清这件衣服上的蝇头小楷?
参考文献:嘉定博物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