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以下文章來源于科研大匠

當地時間2月9日,美國國家工程院網站公布2021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111名院士和22名海外院士在名單中。8位華人學者入選。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美國國家工程學院是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術團體,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以表彰那些在“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

此份名單展現出了極大的“包容性”,入選者有:僅是大學學曆的SpaceX創始人馬斯克,也有智源研究院理事長張宏江博士,也有大公司(微軟)董事長薩蒂亞 納德拉等。

張宏江,在多媒體計算領域有傑出技術貢獻與上司力

馬斯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可持續能源系統的設計、制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薩蒂亞,将企業計算基礎設施作為一種雲服務推進,并在社會技術系統和實踐方面發揮國際領先地位

此外,西北大學Cao, Jian(曹簡)教授;北京理工大學方岱甯;新加坡國立大學Liu, Bin(劉斌);特拉華大學Yan, Yushan(嚴玉山);吉利德科學公司Yang, Taiyin(楊台瑩);美國波音公司Chao-hsin Lin(林钊信);國立台灣大學蔡克铨等華人學者也入選。

新晉院士将于2022年10月2日的年會上正式加入,屆時其院士總人數将達到2388人,國際院士成員數量為310人。

華人學者及馬斯克入選理由及簡介如下: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張宏江

外籍院士

入選理由:

在多媒體計算領域有傑出技術貢獻與上司力

人物簡介: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原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北京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

在鄭州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在丹麥科技大學獲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曾任金山軟體CEO,微軟亞太研發集團CTO,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并成為微軟第一批“傑出科學家”。

國際計算機協會(ACM)和電氣電子工程協會(IEEE)雙院士,曾榮獲2010年IEEE計算機學會技術成就獎和 2012年ACM多媒體傑出技術成就獎,并獲評2008年度美國傑出亞裔工程師獎。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曹簡

在開創和制造柔性闆材成型系統方面發揮了上司作用

美國西北大學副校長、機械工程系教授、研究所學生教育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塑性成形工程系教授。

主要從事力學分析和宏觀/微觀設計、闆料/複合闆料成形工藝、固體力學的制造技術以及與其相結合的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

林钊信

為開發航空航天環境控制系統,確定乘客和機組人員安全作出貢獻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美國采暖、制冷和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會員,國際室内空氣品質和氣候學會(ISIAQ)院士,台灣特許環境工程師,美國密歇根和華盛頓特許機械工程師,現任美國華盛頓西雅圖波音公司技術研究員。

他的工作主要與計算流體動力學、飛機機艙環境、多相流和火/煙的特性和抑制有關。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嚴玉山

表彰其在分離膜和電化學反應工程、催化和材料方面的創造力、創新和創業精神

特拉華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Henry B. du Pont主席,曾擔任特拉華大學研究和創業的創始副院長、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系主任和AlliedSignal公司進階職員工程師/項目負責人。

他于中國科技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加州理工學院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他曾獲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頒發的納米科學和工程論壇獎,電化學學會頒發的能源技術部門研究獎等。

同時,他還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研究員、美國國家發明家學院院士。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楊台瑩

用于治療HIV的單片劑方案的發明、生産和全球分銷

中國台灣人,現為美國吉利德藥品開發及制造部門執行副總裁。

1993年加入美國吉利德以前,楊台瑩在Syntex Corp.從事化學分析工作。

她自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并取得台大化學博士學位及美國南加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

方岱甯

對極端條件下鐵電/鐵磁材料的力學和輕型多功能結構的貢獻

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結構技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兼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材料與結構力學領域專家。

主要從事先進材料與結構力學理論、計算與實驗方法研究。

拓展了鐵電/鐵磁材料宏微觀變形與斷裂理論,在有限元分析與器件設計中獲得應用。

發展了先進材料與結構力電磁熱多場多尺度計算力學方法與設計制備方法,研究成果在國際首顆增材制造衛星、國内首例軌道交通裝備主承力異型複合材料懸浮架結構等高端裝備結構中獲得應用。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劉斌

開辟了生物醫學、環境監測、傳感器和電子裝置的新方向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院系主任,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同時也是ACS Materials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and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多個雜志的副主編及編委。

緻力于共轭聚合物發光材料、聚集誘導發光材料等在生物醫學及能源中的應用研究,其成果多次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h-因子高達82,連續多年榮獲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稱号。

其多項研究成果實作産業化并創立了LuminiCell公司。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蔡克铨

在地震工程研究和鋼結構設計方面的國際上司地位和貢獻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傑出教授,國震中心的顧問,美國伯克萊加州大學博士。

他學術專長領域為鋼結構、鋼與鋼筋混凝土組合型結構、地震工程、結構實驗等。

從事研究以來曾獲東元獎、三次科技部傑出研究獎、侯金堆榮譽獎、中技社科技獎、五次國研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美國鋼構造協會(AISC)特殊成就獎等。

大學學曆馬斯克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8 位華人學者同時入選

馬斯克

在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可持續能源系統的設計、制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大學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實體學雙學位。

曾被斯坦福大學材料科學博士項目錄取,但他僅入學兩天就選擇退學,投身矽谷創業。

目前任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TESLA)公司CEO、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

關于太空,他兩個代表性的工作分别是:2012年5月,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龍”太空艙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傳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營運時代;2018年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在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并成功完成兩枚一級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

題圖來源:自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