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北京冬奧會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了一周,遠離公衆的“閉環”平行世界裡的記者、運動員和從業人員們每天靠什麼出行 ?會是當下大熱的電動汽車嗎?

答案:不是。

不過,“綠色冬奧”是本屆冬奧會的主題之一,北京冬奧會的交通出行肯定不可能是以燃油車為主。留心觀看電視報道的人可能已經注意到了,本屆冬奧會大規模使用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大巴代步、氫能無人機電力巡檢、氫能物流車配送設施。

據北京冬奧組委介紹,本屆冬奧會期間将最大限度應用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規劃占比高達85.84%,超過去年東京奧運會為曆屆冬奧會最高。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為何使用氫燃料電池汽車?

本屆冬奧會共有三個賽區,分别為北京、延慶和張家口。這當中,延慶和張家口賽區場景多為高寒山地,道路坡度大、彎道多,很多地方溫度甚至低至零下三十餘度,氣候條件較為惡劣,且距離北京市中心約200公裡,對整車的耐低溫性,以及控制和動力輸出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我們都知道,電動車無論是配備三元锂電池還是磷酸鐵锂電池,即使配備了熱管理系統進行保護,在如此低溫狀态下,其動力電池的性能依舊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衰減,而氫燃料電池汽車能更好地适應高海拔、低氣溫和山地起伏大的環境,能在-30℃環境中實作120秒内快速冷啟動,真正實作“全氣候運作”。是以實作冬奧會碳減排的重任就落在氫燃料電池汽車上了。

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一般配備三個儲氫罐,可以将儲氫罐了解為是氫燃料汽車的“油箱”。一次充滿氫燃料就像加油一樣隻需要幾分鐘,續航裡程就可以達到500KM,解決了電動車充電時間長和裡程焦慮的問題。是以,氫能源汽車在北京冬奧會期間被重點應用。

根據官方資料,本屆冬奧會期間将示範營運1000多輛燃料電池車,已經建成30多個加氫站。在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将有700餘輛氫燃料大巴車投入使用,有至少3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負責賽時觀衆及從業人員的運輸。提供車輛的企業包括豐田汽車、北汽福田、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吉利商用車等。

是以,北京冬奧會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這也使得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綠色冬奧中一抹亮色,來自豐田汽車、北汽集團、宇通客車、福田汽車等車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均積極投入到北京冬奧會之中。

主要有哪些氫能源汽車?

豐田是本屆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贊助商之一。豐田為本屆冬奧會提供服務車輛超2200輛,其中包括107輛柯斯達氫擎中巴車和140輛第二代MIRAI氫燃料電池轎車。

豐田MIRAI 2的首次亮相是在2021年的進博會上,該車采用氫燃料能源,基于全新GA-L平台打造,能夠搭載三個高壓氫氣罐,整車的續航裡程和燃料容量相比第一代車型多出30%,續航裡程為402英裡(約為647公裡),在本屆冬奧會承擔延慶等山地賽區觀衆及從業人員的運輸任務。目前該車已經在日本上市,據悉有望今年在國内上市。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柯斯達氫擎是基于豐田的電動化技術打造的第一款國産氫動能汽車,專為冬奧會開發,由豐田在中國的研發中心負責研發,四川一汽豐田進行生産。新車的動力系統由70MPa高壓儲氫系統和74kW氫燃料電池組成,可以儲存8kg氫氣,綜合續航裡程可達600km。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歐輝氫燃料客車是本屆冬奧會使用數量最多的氫能源客車。在515輛福田歐輝氫能源客車中,有212輛搭載了豐田氫燃料電池系統,被視為豐田、北汽、億華通三方合作成果。據悉,歐輝BJ6122可以實作在零下30℃極寒低溫啟動和零下40℃極寒低溫存放和停機自動保護的功能,一次加注氫氣隻需15-20分鐘,即可續航600公裡以上。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宇通客車為本屆冬奧會提供了185輛氫燃料電池大巴車,服務于北京、延慶、張家口全賽區。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吉利旗下的商用車品牌遠端星際,也為本屆冬奧會提供了80輛氫燃料電池大巴車。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氫能源汽車的前景廣闊

為了保障氫燃料車輛的需求,加氫站承擔着冬奧會的能源保供責任。其中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國電投、億華通等能源公司建設加氫站,圍繞大興機場-北京城區-昌平-延慶-張家口,進行加氫站建設。據統計,冬奧會共有超30座加氫站,可服務超2000輛車加氫,為張家口、崇禮、延慶賽區沿線氫能源燃料車提供加氫服務。

這些氫能車使用的儲氫瓶,一部分是來自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由該公司研發的165L儲氫氣瓶組能實作續航裡程630公裡,并有超強的溫度對抗力,在零下25℃的嚴寒下均可實作正常行駛。不僅如此,中材科技還特意定制開發了容量為53L的儲氫瓶,應用于冬奧會使用的氫燃料電池警務巡邏車、消防巡邏車和郵政車等勤務車輛上。

北京冬奧會出行靠它,為什麼不是電動車?

雖然氫燃料電池車載北京冬奧會實作了大規模營運,但從目前來看,全世界無論哪個國家,要實作燃料電池的大規模産業化還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包括氫能設施、運輸和加注等問題。但借助北京2022年冬奧會,燃料電池将獲得進一步發展是肯定的。

目前,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氫能已被全國多個省市列入發展規劃。2020年10月,工信部釋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也明确目标,到2030年大陸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達到百萬輛,加氫站建設超過1000座。

據了解,服務于冬奧會的氫燃料電池大巴車,将在冬奧會之後,繼續通過北京公交、張家口公交等各種客運服務商體系,繼續為公衆提供安全、舒适、環保的出行體驗。随着政策、賽事和各家車企的不斷推進,氫能源汽車有望成為純電動汽車之後的下一個發展拐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