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以下文章来源于科研大匠

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国家工程院网站公布2021新入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11名院士和22名海外院士在名单中。8位华人学者入选。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美国国家工程学院是美国工程学界的最高学术团体,入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师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以表彰那些在“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此份名单体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入选者有:仅是本科学历的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也有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博士,也有大公司(微软)董事长萨蒂亚 纳德拉等。

张宏江,在多媒体计算领域有杰出技术贡献与领导力

马斯克,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可持续能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萨蒂亚,将企业计算基础设施作为一种云服务推进,并在社会技术系统和实践方面发挥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西北大学Cao, Jian(曹简)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新加坡国立大学Liu, Bin(刘斌);特拉华大学Yan, Yushan(严玉山);吉利德科学公司Yang, Taiyin(杨台莹);美国波音公司Chao-hsin Lin(林钊信);国立台湾大学蔡克铨等华人学者也入选。

新晋院士将于2022年10月2日的年会上正式加入,届时其院士总人数将达到2388人,国际院士成员数量为310人。

华人学者及马斯克入选理由及简介如下: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张宏江

外籍院士

入选理由:

在多媒体计算领域有杰出技术贡献与领导力

人物简介: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北京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

在郑州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在丹麦科技大学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曾任金山软件CEO,微软亚太研发集团CTO,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并成为微软第一批“杰出科学家”。

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和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双院士,曾荣获2010年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和 2012年ACM多媒体杰出技术成就奖,并获评2008年度美国杰出亚裔工程师奖。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曹简

在开创和制造柔性板材成型系统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

美国西北大学副校长、机械工程系教授、研究生教育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教授。

主要从事力学分析和宏观/微观设计、板料/复合板料成形工艺、固体力学的制造技术以及与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

林钊信

为开发航空航天环境控制系统,确保乘客和机组人员安全作出贡献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美国采暖、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会员,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和气候学会(ISIAQ)院士,台湾特许环境工程师,美国密歇根和华盛顿特许机械工程师,现任美国华盛顿西雅图波音公司技术研究员。

他的工作主要与计算流体动力学、飞机机舱环境、多相流和火/烟的特性和抑制有关。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严玉山

表彰其在分离膜和电化学反应工程、催化和材料方面的创造力、创新和创业精神

特拉华大学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Henry B. du Pont主席,曾担任特拉华大学研究和创业的创始副院长、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系主任和AlliedSignal公司高级职员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他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他曾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纳米科学和工程论坛奖,电化学学会颁发的能源技术部门研究奖等。

同时,他还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研究员、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院士。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杨台莹

用于治疗HIV的单片剂方案的发明、生产和全球分销

中国台湾人,现为美国吉利德药品开发及制造部门执行副总裁。

1993年加入美国吉利德以前,杨台莹在Syntex Corp.从事化学分析工作。

她自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并取得台大化学博士学位及美国南加州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方岱宁

对极端条件下铁电/铁磁材料的力学和轻型多功能结构的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材料与结构力学领域专家。

主要从事先进材料与结构力学理论、计算与实验方法研究。

拓展了铁电/铁磁材料宏微观变形与断裂理论,在有限元分析与器件设计中获得应用。

发展了先进材料与结构力电磁热多场多尺度计算力学方法与设计制备方法,研究成果在国际首颗增材制造卫星、国内首例轨道交通装备主承力异型复合材料悬浮架结构等高端装备结构中获得应用。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刘斌

开辟了生物医学、环境监测、传感器和电子设备的新方向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系主任,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同时也是ACS Materials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and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多个杂志的副主编及编委。

致力于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等在生物医学及能源中的应用研究,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一流期刊,h-因子高达82,连续多年荣获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称号。

其多项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并创立了LuminiCell公司。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蔡克铨

在地震工程研究和钢结构设计方面的国际领导地位和贡献

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系杰出教授,国震中心的顾问,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博士。

他学术专长领域为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型结构、地震工程、结构实验等。

从事研究以来曾获东元奖、三次科技部杰出研究奖、侯金堆荣誉奖、中技社科技奖、五次国研院杰出科技贡献奖、美国钢构造协会(AISC)特殊成就奖等。

本科学历马斯克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8 位华人学者同时入选

马斯克

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可持续能源系统的设计、制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本科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和物理学双学位。

曾被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博士项目录取,但他仅入学两天就选择退学,投身硅谷创业。

目前任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TESLA)公司CEO、太阳城公司(SolarCity)董事会主席。

关于太空,他两个代表性的工作分别是:2012年5月,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的“龙”太空舱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返回地球,开启了太空运载的私人运营时代;2018年SpaceX公司的“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成功发射,并成功完成两枚一级助推火箭的完整回收。

题图来源:自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