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顔建國:貴氣高情言不得—記東原畫家毛鋒波、戰鳳

【建國悟語】

2月6号是年假最後一天,下午稍閑,于是到縣城西南的毛鋒波、戰鳳夫妻的畫室小聚,一邊品茶聊天,一邊坐在靠北的陽台欣賞白佛山的連綿景緻。這個潔淨的畫室南北通透,光線明快,再加上名畫數幅、盆花襯伴,來到這裡的人,不忍狂聲高語甚至能憋回快到嘴邊的俗語和髒字,讓美好與溫馨,留在這清爽彌漫的畫畫清雅地。

毛鋒波、戰鳳老師由曲阜師範大學畢業後來到東平工作十幾年了。在這些年裡,作為他們的藝友,我目睹了他們的進步與成長。

作為鄉村子女,他們有着一般學子考學、謀職的大衆追求,但是,和他們的婚姻是建立在共同愛好基礎上的超凡格調一樣,在能夠維持基本生活以後,他們都擠出時間讀完了山東藝術學院的專業國畫碩士,毛老師繼續研習寫意花鳥、戰老師專攻重彩工筆,他們的作品得到韓璐、唐秀玲教授的指導與好評,在近年的全國美展中,他們的作品數次入選,戰老師去年加入中國美協且成為唐秀玲教授工作室的助教之一,作為視繪畫為神聖的跋涉者,這是多麼幸福和難得之幸事。

顔建國:貴氣高情言不得—記東原畫家毛鋒波、戰鳳

唐秀玲教授水墨人物《鄉情》

毛鋒波、戰鳳老師的畫室挂有一張業師馬林春教授的紅牡丹,筆動花舞,可見春天豔陽升;南面潔璧挂有唐秀玲教授一張豎幅人物小景圖,全畫以小寫意畫兩個山東小嫚,以淋漓的線墨潑樹林的高揚背景,把女孩的質樸與樹木生機互置表達出來,讓人感受到畫家駕馭畫面的才情與妙筆。多年前曾有緣見過唐教授,想想至今已經快有二十年,每每想起就幸福自樂曾經見過剛過天命之年的唐老師,且聆聽她談藝說做人。

毛鋒波、戰鳳兩人才剛過不惑之年,他們正處在繪畫探究的鍛造期。在他們的畫室裡,談到的多為畫理與畫技,很少涉及東家長李家短的費時事。

有幸得他們夫妻的小幅牡丹圖,毛老師的紅牡丹一枝獨秀、灼灼有真意,戰老師的粉牡丹一大兩小互襯潤似玉,看了戰老師的七牡丹畫面仿佛看到了下到凡間的七仙女。難怪,在他們的雅緻畫室,彌漫着淡淡的書香與清氣,這是文化的那種洗心滋味啊。

顔建國:貴氣高情言不得—記東原畫家毛鋒波、戰鳳

戰老師作品

那個下午,談了一會,聽我說起家鄉的老宅,引起了他們二人的興趣,于是我們驅車匆匆一遊。寒風中,他們二人一邊看,一邊拍,啧啧贊歎中找到了引起共鳴的人與景,或許不久,他們會畫出打動人心的佳作,再次以新緻作品創驚奇。

《貴氣高情》,這是毛老師紅牡丹的自題,出自唐朝詩人孫鲂的《題未開牡丹》七言律詩。在五代十國的混戰期,文士之命運多随波于割據武夫,幾經離合,孫鲂和南唐司空李建勳成為詩文好友,在李建勳的私人花園,他們和文友沈彬時畫時歌,孫鲂存世詩隻有二十餘首,僅僅寫李建勳後亭花園牡丹的就有七首,可見作為詩人兼畫家的孫鲂對牡丹的深情與癡愛。

青苞雖小葉雖疏,貴氣高情便有餘。

渾未盛時猶若此,算應開日合何如。

尋芳蝶已栖丹檻,襯落苔先染石渠。

無限風光言不得,一心留在暮春初。

唐才子孫鲂的這首《 題未開牡丹 》從剛剛吐綠含苞的花園牡丹起筆,描寫了好友宰相李建勳家的雅士生活。牡丹剛迎春就這麼喜人,到盛開的時候該是多麼讓人驚歎呀!夕陽西下,翩翩起舞的蝴蝶已經栖息在門欄,水邊的苔藓染綠了溪石,這是多麼美好的和平世間呀。在這怡人的風光裡,孫鲂覺得時間慢慢走吧,讓美好的春光永留世間,可見在割據戰亂中,文士們是多麼膽戰心驚和渴望和平安甯之盛世呀。

一千二百多年後,孫鲂盼望的中華盛世已經變為現實。欣賞着毛老師、戰老師的姣姣牡丹圖,欣喜能與盛世同行,能與德藝雙馨畫者為友,我們的自樂與努力,說不盡,談不完,盼望向前走,相攜不回頭。

顔建國:貴氣高情言不得—記東原畫家毛鋒波、戰鳳

毛老師作品

(本文作者,顔建國,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宋元文化研究專家,系中國散文學家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數家報刊專欄作家,著有《元朝東平學派》《蘇轼與東平文士考析》《文宗義脈》《春風有約》《家鄉的石闆坡》等專著。本文由作者獨家授權釋出,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