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顔建國:餘華的《活着》成為高中生應對新聯考必讀書的n個理由

【建國談閱讀】

【核心提示】活着是對生命的尊重,閱讀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讀着《活着》,每一個人會找到更好的生活和隐忍成長的自己。高中生的壓力增長了許多,磨難也就步步到來,為了身心健康,可以一讀餘華《活着》……

”學習任務群“是高中《國文》新課程标準的一個重要特色和亮點,這其中,第一個學習任務群就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讨”,在學習目标與内容上除了要求學生探索整本書閱讀門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驗總體設定外,在具體閱讀範圍上設定了讀一部長篇小說和一部學術專著的要求,由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現代作家餘華的《活着》,無疑是高中生“整本書閱讀與研讨”的重要首選。

顔建國:餘華的《活着》成為高中生應對新聯考必讀書的n個理由

當代作家不乏其人,餘華是其中閃亮的一個。

《活着》是餘華的代表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曆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一生,亦将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到八十年代約有60個年頭的社會變遷凝縮其間。

作為推薦給中學生必讀的課外經典,《活着》有以下适合高中生閱讀的文本優勢:

首先是她的适當字數容量

《活着》是當代最佳小說之一,但是和《廢都》《白鹿原》《你在高原》等同量級作品比,《活着》更具有選為高中生必讀的字數優勢。

《活着》有13.6萬字,她屬于長篇小說中的稍短作品,對功課繁忙、人生閱曆尚淺的高中生更容易找出時間進行課外閱讀;而《廢都》有45萬字、《白鹿原》有49.6萬字、《你在高原》有450萬字,相比來看這些作品對于學習任務繁重的高中生就顯得字數有些太長了。

其次是她鮮明的藝術特色

新課标高中《國文》“整本書閱讀與研讨”任務群長篇小說項目要求:通讀全書,整體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藝術特點。從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反複閱讀品味,深入研究,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乃至整體的藝術架構,理清人物關系,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

高中生經過國小、國中階段的9年學習,在閱讀方法積累和人生體味方面,自是有了明顯的進步,僅僅就長篇小說閱讀上來說,對于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了解把握與運用,他們都有了較多的文本學習與課外閱讀,有了一定的鑒賞與寫作能力。

為了讓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更好提升國文素養和感覺社會的能力,是以挑選當下内容健康向上、人物相對集中明了、寫作生動靈活的作品就成為必備條件,就這些方面看,《活着》展示的内容是關于生命的意義、時代的跨度、希望與絕望、幸福與苦難等核心,人物形象主要有徐福貴這一主人公和陪襯的妻子家珍、大女兒鳳霞、小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等數人,圍繞着一個主人公和有關的家庭成員展示中國二十世紀三十到八十年代間内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的60年,讓學生體味到小人物和大時代的密切關聯。

人物關系不太複雜,事件背景相對靠近,這是當下中學生克服碎片化閱讀、逐漸學會賞析閱讀甚至主題化閱讀的提升較佳文本。

中國小《國文》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掌握了解語言并加以運用。就小說來說,小說的語言是作家風格的最好展現。《活着》的語言樸實、純粹、白話、通俗,全篇用叙事的江南特色語言,用較為溫情的叙述方式及語言使得小說真摯動人。通過文本閱讀,中學生可以進一步體會到鄉土語言的魅力和特點,進一步了解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深刻含義。

作為高中生新課标之一的整本書閱讀課,它要求的是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個性化閱讀方法和習慣,而不是教師強加的某種固定的方法,期待學生展示的是在閱讀過程中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和思考,而不是教師給定的某種标準解讀。

作為高中生課外必讀的長篇小說《活着》整本書閱讀,就是要求學生根據文學閱讀的基本原則,從“作者想講什麼?”“作品呈現了什麼?”“我讀出了什麼?”三個次元對作品進行探讨,除了從中獲得語言運用和分析鑒賞的技能,還有對自己的閱讀進行批判性反思的過程,最後形成自己的讀後感悟和人生重構,形成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落實“立德樹人”總目标的基礎上,為以後個人成長和服務社會國家人民奠基鑄魂。

再次是她可以作為考題訓練的精彩片段模本

自從《活着》2008年面世以來,因為她文本中精彩的章節描寫進入教研員和聯考命題者的法眼,有多次入選高中現代文閱讀訓練和測試試題,成為高中生進行閱讀訓練的重要文本,比如小說開頭不久作者描寫作為文化宮從業人員的采訪者認識主人公福貴老人的村莊場院對話章節的1500字22段,就曾出現在聯考試卷中,分别以對小說有關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準确項的選擇(5分)、簡要分析主人公福貴的性格特點(6分)、論述作者為什麼以“活着”為題的含義(8分)等考查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可見作為當代有着代表意義的長篇小說,《活着》對提升學生的國文素養有着一定積極意義與範本價值。

顔建國:餘華的《活着》成為高中生應對新聯考必讀書的n個理由

最後是《活着》對高中生寫作的積極意義

閱讀是為寫作服務的,這是中學生《國文》學習的内驅力與價值。《活着》描寫了主人公福貴活着的苦難和他一步步由浪子轉變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會讓有着一定人生體驗和歲月積累的高中生在遇到困難時想到繞路走的克服之道,了解不是非要攻克某種目标才是不二選擇,能夠樹立睿智生活的智慧與勇氣。

中學生作文最大的不足是辭藻堆積,認真分析《活着》的内容與藝術特色,中學生會進一步使自己的作文厚重與樸實,學着把寫文與做人以及服務社會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為文的能力與做人的勇氣和定力。

活着是對生命的尊重,閱讀是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讀着《活着》,每一個人會找到更好的生活和隐忍成長的自己。

高中生的壓力增長了許多,磨難也就步步到來,為了身心健康,可以一讀餘華《活着》。

顔建國:餘華的《活着》成為高中生應對新聯考必讀書的n個理由

(作者,顔建國,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宋元文化研究專家,系中國散文學家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數家報刊專欄作家,著有《元朝東平學派》《蘇轼與東平文士考析》《文宗義脈》《春風有約》《家鄉的石闆坡》等專著。本文由作者獨家授權釋出,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