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颜建国:余华的《活着》成为高中生应对新高考必读书的n个理由

【建国谈阅读】

【核心提示】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阅读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读着《活着》,每一个人会找到更好的生活和隐忍成长的自己。高中生的压力增长了许多,磨难也就步步到来,为了身心健康,可以一读余华《活着》……

”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色和亮点,这其中,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上除了要求学生探索整本书阅读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总体设定外,在具体阅读范围上设定了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专著的要求,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作家余华的《活着》,无疑是高中生“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首选。

颜建国:余华的《活着》成为高中生应对新高考必读书的n个理由

当代作家不乏其人,余华是其中闪亮的一个。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到八十年代约有60个年头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

作为推荐给中学生必读的课外经典,《活着》有以下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本优势:

首先是她的适当字数容量

《活着》是当代最佳小说之一,但是和《废都》《白鹿原》《你在高原》等同量级作品比,《活着》更具有选为高中生必读的字数优势。

《活着》有13.6万字,她属于长篇小说中的稍短作品,对功课繁忙、人生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更容易找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废都》有45万字、《白鹿原》有49.6万字、《你在高原》有450万字,相比来看这些作品对于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就显得字数有些太长了。

其次是她鲜明的艺术特色

新课标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长篇小说项目要求: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研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9年学习,在阅读方法积累和人生体味方面,自是有了明显的进步,仅仅就长篇小说阅读上来说,对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理解把握与运用,他们都有了较多的文本学习与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为了让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更好提升语文素养和感知社会的能力,因此挑选当下内容健康向上、人物相对集中明了、写作生动灵活的作品就成为必备条件,就这些方面看,《活着》展示的内容是关于生命的意义、时代的跨度、希望与绝望、幸福与苦难等核心,人物形象主要有徐福贵这一主人公和陪衬的妻子家珍、大女儿凤霞、小儿子有庆、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等数人,围绕着一个主人公和有关的家庭成员展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到八十年代间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60年,让学生体味到小人物和大时代的密切关联。

人物关系不太复杂,事件背景相对靠近,这是当下中学生克服碎片化阅读、逐步学会赏析阅读甚至主题化阅读的提升较佳文本。

中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掌握理解语言并加以运用。就小说来说,小说的语言是作家风格的最好体现。《活着》的语言朴实、纯粹、白话、通俗,全篇用叙事的江南特色语言,用较为温情的叙述方式及语言使得小说真挚动人。通过文本阅读,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乡土语言的魅力和特点,进一步了解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深刻含义。

作为高中生新课标之一的整本书阅读课,它要求的是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法和习惯,而不是教师强加的某种固定的方法,期待学生展示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而不是教师给定的某种标准解读。

作为高中生课外必读的长篇小说《活着》整本书阅读,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文学阅读的基本原则,从“作者想讲什么?”“作品呈现了什么?”“我读出了什么?”三个维度对作品进行探讨,除了从中获得语言运用和分析鉴赏的技能,还有对自己的阅读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最后形成自己的读后感悟和人生重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基础上,为以后个人成长和服务社会国家人民奠基铸魂。

再次是她可以作为考题训练的精彩片段模本

自从《活着》2008年面世以来,因为她文本中精彩的章节描写进入教研员和高考命题者的法眼,有多次入选高中现代文阅读训练和测试试题,成为高中生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文本,比如小说开头不久作者描写作为文化宫工作人员的采访者认识主人公福贵老人的村庄场院对话章节的1500字22段,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中,分别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准确项的选择(5分)、简要分析主人公福贵的性格特点(6分)、论述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的含义(8分)等考查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可见作为当代有着代表意义的长篇小说,《活着》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一定积极意义与范本价值。

颜建国:余华的《活着》成为高中生应对新高考必读书的n个理由

最后是《活着》对高中生写作的积极意义

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这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与价值。《活着》描写了主人公福贵活着的苦难和他一步步由浪子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会让有着一定人生体验和岁月积累的高中生在遇到困难时想到绕路走的克服之道,了解不是非要攻克某种目标才是不二选择,能够树立睿智生活的智慧与勇气。

中学生作文最大的不足是辞藻堆积,认真分析《活着》的内容与艺术特色,中学生会进一步使自己的作文厚重与朴实,学着把写文与做人以及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增强他们为文的能力与做人的勇气和定力。

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阅读是为了找到更好的自己,读着《活着》,每一个人会找到更好的生活和隐忍成长的自己。

高中生的压力增长了许多,磨难也就步步到来,为了身心健康,可以一读余华《活着》。

颜建国:余华的《活着》成为高中生应对新高考必读书的n个理由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