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颜建国:贵气高情言不得—记东原画家毛锋波、战凤

【建国悟语】

2月6号是年假最后一天,下午稍闲,于是到县城西南的毛锋波、战凤夫妻的画室小聚,一边品茶聊天,一边坐在靠北的阳台欣赏白佛山的连绵景致。这个洁净的画室南北通透,光线明快,再加上名画数幅、盆花衬伴,来到这里的人,不忍狂声高语甚至能憋回快到嘴边的俗语和脏字,让美好与温馨,留在这清爽弥漫的画画清雅地。

毛锋波、战凤老师由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东平工作十几年了。在这些年里,作为他们的艺友,我目睹了他们的进步与成长。

作为乡村子女,他们有着一般学子考学、谋职的大众追求,但是,和他们的婚姻是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超凡格调一样,在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以后,他们都挤出时间读完了山东艺术学院的专业国画硕士,毛老师继续研习写意花鸟、战老师专攻重彩工笔,他们的作品得到韩璐、唐秀玲教授的指导与好评,在近年的全国美展中,他们的作品数次入选,战老师去年加入中国美协且成为唐秀玲教授工作室的助教之一,作为视绘画为神圣的跋涉者,这是多么幸福和难得之幸事。

颜建国:贵气高情言不得—记东原画家毛锋波、战凤

唐秀玲教授水墨人物《乡情》

毛锋波、战凤老师的画室挂有一张业师马林春教授的红牡丹,笔动花舞,可见春天艳阳升;南面洁璧挂有唐秀玲教授一张竖幅人物小景图,全画以小写意画两个山东小嫚,以淋漓的线墨泼树林的高扬背景,把女孩的质朴与树木生机互置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画家驾驭画面的才情与妙笔。多年前曾有缘见过唐教授,想想至今已经快有二十年,每每想起就幸福自乐曾经见过刚过天命之年的唐老师,且聆听她谈艺说做人。

毛锋波、战凤两人才刚过不惑之年,他们正处在绘画探究的锻造期。在他们的画室里,谈到的多为画理与画技,很少涉及东家长李家短的费时事。

有幸得他们夫妻的小幅牡丹图,毛老师的红牡丹一枝独秀、灼灼有真意,战老师的粉牡丹一大两小互衬润似玉,看了战老师的七牡丹画面仿佛看到了下到凡间的七仙女。难怪,在他们的雅致画室,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与清气,这是文化的那种洗心滋味啊。

颜建国:贵气高情言不得—记东原画家毛锋波、战凤

战老师作品

那个下午,谈了一会,听我说起家乡的老宅,引起了他们二人的兴趣,于是我们驱车匆匆一游。寒风中,他们二人一边看,一边拍,啧啧赞叹中找到了引起共鸣的人与景,或许不久,他们会画出打动人心的佳作,再次以新致作品创惊奇。

《贵气高情》,这是毛老师红牡丹的自题,出自唐朝诗人孙鲂的《题未开牡丹》七言律诗。在五代十国的混战期,文士之命运多随波于割据武夫,几经离合,孙鲂和南唐司空李建勋成为诗文好友,在李建勋的私人花园,他们和文友沈彬时画时歌,孙鲂存世诗只有二十余首,仅仅写李建勋后亭花园牡丹的就有七首,可见作为诗人兼画家的孙鲂对牡丹的深情与痴爱。

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气高情便有余。

浑未盛时犹若此,算应开日合何如。

寻芳蝶已栖丹槛,衬落苔先染石渠。

无限风光言不得,一心留在暮春初。

唐才子孙鲂的这首《 题未开牡丹 》从刚刚吐绿含苞的花园牡丹起笔,描写了好友宰相李建勋家的雅士生活。牡丹刚迎春就这么喜人,到盛开的时候该是多么让人惊叹呀!夕阳西下,翩翩起舞的蝴蝶已经栖息在门栏,水边的苔藓染绿了溪石,这是多么美好的和平世间呀。在这怡人的风光里,孙鲂觉得时间慢慢走吧,让美好的春光永留世间,可见在割据战乱中,文士们是多么胆战心惊和渴望和平安宁之盛世呀。

一千二百多年后,孙鲂盼望的中华盛世已经变为现实。欣赏着毛老师、战老师的姣姣牡丹图,欣喜能与盛世同行,能与德艺双馨画者为友,我们的自乐与努力,说不尽,谈不完,盼望向前走,相携不回头。

颜建国:贵气高情言不得—记东原画家毛锋波、战凤

毛老师作品

(本文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