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虎年春節前夕,相比娛樂圈接連曝出的大瓜而言,IT圈顯然算相當低調的了。而就當大家都開始忙着采購年貨準備過年的時候,從聯想“跳”到小米的常程卻毫無征兆宣布因個人原因離職。要知道,當初因為常程加入小米,曾因“違反競業限制需賠款525萬”一事在業内鬧得沸沸揚揚。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不過這次從小米手機離職,我們倒覺得常程絲毫不必擔心下家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憑常程的能力,加入任意一家手機企業都不算難事,甚至即使跟随雷布斯一起造車也并不是問題。畢竟類似的供應鍊體系,手機行業其實跟汽車行業有很多互通的地方。但對于常程來說,或許還是在手機圈裡“混”更穩妥一些。但問題來了,哪家企業更需要常程的加入呢?從目前我們猜測來看,對常程而言吉利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落腳點。

漂亮的履曆,能讓常程迅速融入新環境

熟悉常程的人,想必對其履曆都不陌生。抛開後期加入小米後不談,早先的常程曾在聯想一幹就是19年。從2000年加入聯想,擔任筆記本事業部研發總監,負責聯想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的研發工作。可以說,當時的經曆為常程日後獨挑一面奠定了基礎。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随後在2011年,常程又投身到移動互聯業務,打造了聯想樂商店和茄子快傳,孵化并研發聯想Yoga平闆電腦和聯想K900智能手機。而在2014年12月,常程迎來了最大的曆史性轉折時刻,成為北京神奇工場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2015年6月1日,聯想集團宣布人事調整,神奇工場副總裁常程會出任CEO。其實單說神奇工場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要提起ZUK手機,那基本上“機圈”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就産品體驗來說,ZUK可以說在當時安卓手機裡面算是相當出色的了。

除此之外,常程在營銷層面也表現出了不錯的統籌能力。在微網誌社交平台上,常程就十分活躍,其個人粉絲也早就突破了350萬。此外,聯想期間的常程還曾經因屢屢“碰瓷”友商,而獲贈網友給到的“萬磁王”稱号,注意這個“萬磁王”可不是某ONE哦。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而在加入小米手機之後,常程又見證到了小米模式的強大,是以在疊加了“BUFF”之後,現在的常程更成為了不少企業眼中的“香饽饽”。至于我們為什麼猜測常程有可能會加入吉利?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常程加入吉利造手機對于其它手機廠商而言,影響并不大,不至于再鬧出 500多萬限制賠償的問題;另一方面,吉利又急需手機領域的人才,而常程恰好處于“待業”狀态。如果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那麼又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吉利對待造手機這件事必須是認真的。

對待造手機這件事上,吉利究竟有多麼認真

2021年9月,吉利官宣要進軍智能手機圈。随後,李書福表示将在手機領域投入100億元,未來産品的定位為高端手機産品,并計劃于2023年推出産品。值得一提的是,手機公司主體是由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

據悉,該公司CEO正是曾任中興通訊副總裁的王勇。與此同時,曾擔任中興通訊小靈通産品線總經理的張亞東以及前小米MIUI首席架構師汪文俊也都加入到了星紀時代。是以說,如果常程哪天突然宣布,自己也加入吉利的手機團隊,屆時各位大可不必感到意外。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從最新的動向來看,還傳出吉利或将收購魅族的消息,但結果如何還需進一步觀望。與此同時,有報道稱,目前吉利造手機的項目進展十分迅速,已經開始在業内尋覓人才(這個暗示不知道常程能看懂嗎?),并将在湖北武漢、上海甚至海外設定辦公地點。

除此之外,星紀時代還注冊了好幾個商标,包括“來者”、“随身大屏”、“UPON”和“UPUPHONE”等等。對此業界内部的猜測也是此起彼伏,比如有人猜測這些商标有可能會成為新手機的名稱,還有業内人士推測,吉利造手機的思路可能會是多品牌布局的打法。

綜合來看,在造手機這件事上,吉利顯然不是為了玩概念,而是實打實地要出産品。當然,行業内部也有一些聲音對吉利跨界造手機比較擔憂。畢竟早先像格力這樣的家電行業巨頭也曾參與其中,但結局卻是相當不盡人意。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而在我們看來,吉利造手機的成功幾率其實并不算低。首先,李書福并沒有直接宣布打造一款吉利品牌的手機,這樣就不會稀釋品牌。同時,吉利造手機也是通過單獨成立一家新公司,并聘請了一批專業手機團隊成員,這都與格力有所不同。畢竟專業的人才能做專業的事嘛,手機又不是比誰結實就好,不然諾基亞當初為啥會倒?

總的來說,吉利不光認真造手機,就結果成功率而言,也肯定會比格力強很多。

深扒吉利造手機,想要當“汽車圈的華為”?

衆所周知,華為曾提出1+8+N的戰略架構生态藍圖,其中“1”代表了智能手機。而作為生态架構的核心,智能手機早已成為大家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吉利看來,進軍智能手機領域,将會在其汽車智能化、軟體能力建設、科技化轉型等方面互相賦能,進而實作超級協同。我們認為,這就是吉利所布局的生态架構,特别是要實作車機和手機軟體技術的緊密互動。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雖然,建構生态是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但想要達成這個目标還是要花費不少時間的。而擺在吉利面前的,最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其實是新能源市場。要知道,作為自主品牌傳統巨頭之一,吉利在燃油車賽道上已無需再證明自己的任何優勢。反倒在新能源賽道上,不光有造車新勢力搶跑,後面還緊跟各大手機廠商追趕,這就給了吉利不小的壓力。

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吉利汽車總銷量為132.8萬輛,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但其中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僅為100126輛,占吉利全年總銷量的7.5%,還不到10%。在我們看來,到了新能源時代,車企不光要尋求續航、電機等方面的突破,特别是在智能互動上,同樣需要進行全新的嘗試。而上面也已經提到了,車機跟手機之間的互動才是關鍵,這也是一般大企業布局的重點。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比如華為研發的HarmonyOS可實作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這意味着車機跟手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便捷。而在汽車行業内部,更多車企則是通過與其它手機廠商合作的方式來實作手機、車機之間的互動,自主研發最多也就是在智能穿戴産品上。比如WEY推出的智能手表,相當于在遙控鑰匙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互動功能。是以說,吉利這次造手機,其實同華為造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唯一不同的是,華為并不承認自己造車,而吉利直接官宣自己要造手機了。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現在的吉利還有點“着急上火”。為啥這樣講?因為新能源代表的是未來,吉利不光在排名上距離自主品牌同陣營的比亞迪遠遠落後,就連市值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據消息顯示,吉利去年的市值一年就蒸發了500億港元!是以說,吉利布局手機業務,看似是建立車機、手機技術的互動關系,實際上也有可能是想借建構生态藍圖來提升市值。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常程離職小米後,會不會加入到吉利造“手機”?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吉利造手機,志向并不是想在手機圈裡取得多麼牛的成績,畢竟手機業務充其量自負盈虧對于吉利來說就算是成功了。而吉利的目标應該是整個生态的建構,并以此為基,向新能源賽道不斷加碼,直至趕上甚至超越,進而帶動市值的提升。當然想要實作這些,吉利或許要成為“汽車圈裡的華為”才行。

歸根結底,布局手機版塊是吉利實作最終目标的一顆重要棋子,而吉利光靠自身顯然很難達成目的,是以就需要吸納更多的手機業内人才加入。是以,我們才大膽猜測,常程如果加入到吉利的團隊參與造手機,那麼對于吉利來說算不算是一份虎年賀禮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