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表妹來我家,晚上我們倆聊天時她說:我現在懶到什麼程度了,躺在床上時有尿意都不想去解決,尤其是回老家那幾天,被窩以外都冷飕飕的,半夜想小便硬生生忍着到天亮啊……
聽她這樣說,我趕緊給她看了一個報道:
2月4号,上海一位女孩,在家窩在被窩裡看電影。
看的時間長了,難免想上廁所。但女孩卻一忍再忍,非要等到電影結束後再去衛生間解決問題。
終于,電影結束了,女孩趕緊去衛生間。沒想到友善完之後,女孩感到腹痛難忍,急忙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女孩居然是“黃體破裂”。
網友評論說:
大學的時候憋尿憋到尿道炎真的好痛苦,更别說結石黃體破裂什麼的……是以真的不要憋尿,男女都不要!!
我去年也因為憋尿黃體破裂進醫院…… 體内大出血 積液從盆腔到腹腔。
表妹一看這個,吓得立馬去了衛生間,說:以後每天默念一百遍不能憋尿不能憋尿,憋尿容易黃體破裂!
言歸正傳,接下來咱們聊聊今天的重點:黃體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憋尿還容易黃體破裂呢?
1、黃體是什麼?
在女性的每個月經周期,都有一個卵子從卵巢排出。卵子排出後。卵泡壁塌陷,形成許多的皺襞,在激素的作用下,留在卵泡内的黃色顆粒聚集并增生,形成黃豆或花生米大的小體,這就是黃體。
組成黃體的細胞分為兩種:粒黃體細胞和腺黃體細胞,前者分泌孕酮,後者分泌雌激素。
現在大家應該猜到了,黃體的作用正是為懷孕做準備,為孕期“保駕護航”。黃體分泌出雌孕激素,能讓受精卵更好地在子宮“紮根”。受精卵成功着陸後,黃體就變身為妊娠黃體,充當胚胎的“保姆”,生成胎盤,確定宮内狀況穩定。
2、什麼情況下黃體易破裂?
排卵基本是在例假來之前大約14天時進行的,從排卵後到例假來的前一天,這段時期叫黃體期,在這段時間内黃體會出現增大的現象。
一般在排卵後一周左右(月經前七天左右),它的大小可以達到1-4厘米,在極少數情況下,還能達到8-9厘米甚至更大,這時的它看上去就像個“蛋黃”……
當黃體的體積變大時,外壁被撐得越來越薄,就容易發生破裂。
黃體破裂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好發于14-30歲年輕女性。造成黃體破裂的原因有很多,可分為自行破裂和外力因素。
自行破裂:一般是黃體發育時,不小心破壞了小血管,導緻内部出血,緻使内部壓力上升,進而破裂。
外力因素:一般是在黃體期進行了劇烈運動,腹部受到強烈沖擊,導緻黃體破裂。
比如“愛愛”時用力過猛,女性下腹部受到強烈撞擊,就可能導緻黃體破裂。
如果“啪啪啪”過程中,或者在結束之後突然但很輕微的一側下腹疼痛,這種情況下,有可能是黃體破裂了,但比較輕微。這種情況破裂黃體内的毛細血管會自行愈合,流出的少量血液也會自行吸收,不留任何後遺症。
但如果發生劇烈難忍的腹痛,說明黃體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向腹腔,進而造成持續性腹痛。這種情況下會出現大汗淋漓、頭昏頭痛、血壓下降、四肢冰冷等症狀,嚴重者可是以發生出血性休克,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危及生命。
除了性生活動作粗暴,便秘時排便太用力導緻腹壓增大,或者跑步、劇烈運動、劇烈咳嗽、過度憋尿,都可能導緻黃體破裂。
袋鼠麻麻有話說:
坦率地講,黃體破裂防不勝防。
因為在發生之前你根本無法預知,是以我們想要遠離黃體破裂,就要盡量避免上文提到的那些病因。
在黃體期的時候,如果發現類似的症狀一定要及時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