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先秦的天下觀“天下”的字面意思可以了解為天地之下,蒼穹籠罩之處皆是天下。然而我們卻不能用今天的宇宙空間感去比對先秦時

二、先秦的天下觀

“天下”的字面意思可以了解為天地之下,蒼穹籠罩之處皆是天下。然而我們卻不能用今天的宇宙空間感去比對先秦時代的“天下”視野,一個時代的視野受制于那個時段的知識與技術的發展水準。是以,古人的“天下”雖然呈現出廣闊遼遠的一幕,但并非無遠弗屆,它似乎存在着邊界。

受到“天圓地方”觀念的影響,它的邊界就展現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極至,所謂極至就是最遠所能達到的地方。《禹貢》所描述的“天下”邊界為“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這段材料道出了東、西兩邊的所至,分别是海和流沙之地,然而南方和北方的所至卻叙述的模糊不清。

這段話向我們傳達着一個明确的資訊:古人認為“天下”是有邊界的,它介于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極至範圍之内,既然是極至,必然有個确切的地理位置,但是四方極至的位置在他們的觀念意識中又是渺茫的。換言之,他們雖然相信四方邊界的存在,然而這僅僅是一種模糊的存在。

且不說《禹貢》中對于南、北地理所至叙述的含糊其辭,即使東、西也隻是籠統地指出至于“海”和“流沙”,并無實質地确認詳細位置。除《禹貢》之外,我們再看兩個關于四方極至的記載。《楚辭·大招》的記載:“東有大海,溺水浟浟隻……魂乎無南,南有炎火千裡,蝮蛇蜒隻……魂乎無西,西方流沙,漭洋洋隻……魂乎無北,北有寒山,趠龍赩隻。”

這段話是說,東面是大海,有不可逾越的溺水;南面烈火蔓延,有兇猛的毒蛇;西面有流動的沙丘,望不到邊際;北邊是冰冷的山峰,有殘暴的燭龍。這首詞充斥着神秘與怪誕,祈禱逝去之人的靈魂不要涉足四方危險之地。在此辭的作者屈原眼中,四方極至成了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的出沒之地,即使擁有神秘力量的靈魂也要退而避之,遑論生人。

二、先秦的天下觀“天下”的字面意思可以了解為天地之下,蒼穹籠罩之處皆是天下。然而我們卻不能用今天的宇宙空間感去比對先秦時
二、先秦的天下觀“天下”的字面意思可以了解為天地之下,蒼穹籠罩之處皆是天下。然而我們卻不能用今天的宇宙空間感去比對先秦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