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江蘇省考古隊在徐州顧山出土了一座西漢墓葬,經鑒定,這是一座楚王後的墓葬;墓中出土大量女性用品,特别是化妝用品十分引人矚目;專家将目光集中在一隻眉筆上,因為這隻眉筆的制作疑似經過特殊工藝;專家研究發現,這種工藝制造的眉筆全國找不到第二隻;這是怎麼回事呢?這隻眉筆究竟有什麼特别之處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大陸古代女子從很早就開始化妝,最典型的就是使用眉筆;眉筆最早出現在遠古3000年前,新疆出土大量眉筆,它們都是用石頭打磨制作,這些石頭比較特殊,它們來自碳精槽,于是自帶黑色,女子就将其塗畫在眉毛上;到了戰國時代,眉筆從西域傳入中原,時至漢朝時期,宮廷貴族将擁有眉筆視為女子身份的标志。
徐州是漢代時期的時尚前沿地區,全國時尚潮流中心;是以在楚王宮廷内,眉筆肯定不會少;奇就奇在顧山楚王後墓出土的這隻眉筆,專家發現它表面有一些特殊印記,取樣品經過現代儀器檢測,發現這些印記的成分是漆;也就是說,這隻眉筆很可能上過漆;到目前為止,國内出土有不少眉筆,有石質也有金屬質;
然而上過漆的眉筆還是頭次發現;這說明徐州的漢代貴族們是如此講究包裝,其對時期的追求、創新意識,也比其他地方的貴族先進不少;另外,與漆眉筆一同出土的,還有一隻銅鏡,銅鏡背面刻有銘文:“鏡以徐州為好”;充分說明,漢代時期徐州在工藝方面也是全國數一數二的;顧山楚王後墓出土的這一套應為高檔化妝用品。
除了漆眉筆,漢代還另有一件漆品頗受女性歡迎;據《後漢文·應劭》記:“延熹中, 京師長者皆著木屐, 婦女始嫁, 至作漆畫屐, 五采為系。”這段話描繪出了漢代女子出嫁時的模樣:穿着漆畫屐,屐上系有五彩飄帶,走起路來非常迷人;所謂“漆畫屐”,指的是上過漆的木屐;木屐就是木拖鞋,在曆史上流傳了很多年,不僅是日本人愛穿,歐洲人、中國人都愛穿;大陸直到解放後,才開始流行塑膠拖鞋。
除了女子化妝用品、日常穿戴;徐州翠屏山漢墓中還出土另有一種和儒雅男士密切相關的物品——漆書簡,同樣也是非常罕見;據《後漢書》記載:“時以印工不能刻玉牒, 欲用丹漆書之。”可見徐州出土漆書是漆繪之用;據史料記載,漆之用始于書簡,是在戰國時期,當時魏國史官所作《竹書紀年》為漆書,根據《晉書》記載,竹簡之“漆書皆科鬥字”;“科鬥字”是大陸古代字型,篆體的手寫;翠屏山漢墓出土的這件漆書簡,雖然表面的漆已經脫落、大部分竹簡也已經腐朽,但是漆書簡的出土還是印證了史料記載。
另據文獻記載,戰國時期,楚國曾用漆毛筆,1954年在湖南長沙左家公山墓,出土的一支
髹
漆毛筆;還有漆硯,1960年,江蘇邗江姚莊101号墓出土西漢晚期彩繪嵌銀箔漆硯,其背朱色漆地,身髹黑漆,非常漂亮;1965年,安徽壽縣東漢墓出土有長方形漆硯,上
黑漆,外加朱漆;做工十分講究;可見在漢代以及以前,古代貴族對文房就已經産生很重視的概念;所有文房應該是一整套;本次徐州漆書簡的出土,填補了關于文房研究方面的空白。
這些出土材料與“徐漢漆眉筆”一道,印證了:漆器在漢代高貴的宮廷中,扮演着審美裝飾和書寫的情境儀式物。
【參考資料:《後漢書》《後漢書》《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