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假期告别“第三學期”——“雙減”後首個寒假觀察

作者:每日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電 題:當假期告别“第三學期”——“雙減”後首個寒假觀察

新華社記者

“雙減”政策全面落地後的首個寒假,孩子們過得怎麼樣?

新華社記者在各地采訪時發現,在政策有力引導下,這個寒假正在進一步告别“第三學期”的舊有印象,孩子們擺脫了繁重的作業,不用“背着書包在補習班轉場”,而大多是在運動場鍛煉、享受自由閱讀、體味勞動樂趣。

放下書包,在運動、興趣拓展中尋找樂趣

“不用像過去一樣趕場上補習班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遼甯沈陽鐵路第五國小長白島二分校4年級學生董沫含開心地說。

寒假期間,她時常早早來到白清寨滑雪場,開始單闆滑雪前刃和後刃技巧的練習。“每天鍛煉1小時,完成!”

每天早晨8點起床,先進行1小時課業學習,然後安排書法、繪畫閱讀和戶外運動……這是廣西南甯濱湖路國小5年級學生丁宇宸為自己制定的寒假作息時間表。

“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了,能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他變得更快樂了。”丁宇宸的媽媽孫潔晶說,“雙減”後,自己本來有些焦慮,但發現孩子反而更自覺了,每件事也能認真投入。從前較少運動的丁宇宸還在假期學會了遊泳,在運動中找到了樂趣。

過去,寒暑假曆來是學科類校外教育訓練的“黃金期”。假期開始,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做好寒假期間“雙減”工作,嚴防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教育訓練機構違規開班、面向3歲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訓練機構違規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教育訓練等問題發生。

記者近日走訪了甯夏銀川10餘家學科類教育訓練機構,發現“校外教育訓練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教育訓練”的規定得到了較好落實,衆多教育訓練機構已大門緊閉,透過玻璃望進去空空如也。

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一些中學生正走出書本,走進自然和社會生活,參加寒假研學活動。活動首日,孩子們來到谷豐園農耕文化公園,近距離觀察不同種類的樹木,了解關于樹木的知識。他們可以自己設計研學路線,參觀廣州海事博物館、北鬥博物館和無人機展覽館等,在不同場所體驗不一樣的精彩,收獲不一樣的知識。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教育局青少年實踐基地舉辦了為期三周的“寒假興趣班”嘉年華活動,内容包括陽光足球、快樂籃球、少兒搏擊、六弦琴等。“我很享受興趣班的每一堂課,還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學生旦增益西一邊換球衣一邊開心地說。

以實踐類為主,寒假作業基本告别“題海”

記者采訪發現,這個寒假,在“雙減”政策下,少了“寫寫寫”的書面作業,多了“玩玩玩”的新穎實踐,孩子們有了更多思考、創新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上午:疊被子、掃地、書法、讀書;下午:洗碗、擦桌子、跑步、騎自行車;晚上:洗襪子、拖地、寫日記……”這是河北省石家莊市神行國小3年級學生朱延錦的寒假作業表。

北京市4年級學生孟萱雅的寒假作業目前已基本完成。“這是我和3個同學一起完成的科學作業,用廢舊材料和手工的方法設計一輛有動能的車。”她說,經過多次試驗後終于成功了,非常自豪。

孩子們的作業中,“冬奧”“虎年”等元素頻繁出現,備受歡迎。安徽省合肥市興海苑國小的學生們收到了一份别樣的新年禮物《“虎”年特色寒假活動手冊》,充滿濃濃的虎年趣味。活動手冊通過“閱讀虎”“勞動虎”“健康虎”“愛國虎”等闆塊,引導“小老虎們”在這個假期裡愛閱讀、多勞動、勤鍛煉,感受年俗、健康防疫,關心冬奧等國家大事。

為了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到東西,老師們在作業設計方面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北京市朝陽區教科院副院長曾慶玉說,教研部門組織了15個學科的教研員對各校寒假作業進行指導,寒假作業涵蓋國文、數學、英語、音體美、勞動在内的各個學科,内容豐富、形式多樣、圖文并茂,注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滿足。

“在寒假作業設計中,我們遵循個性化、彈性化的原則,呈現給學生的是一種‘菜單式’的寒假作業。”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大興實驗國小教師陳飛宇說,比如數學作業,重點不是做題,而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國小低年級同學可關注過年收的壓歲錢、辦年貨的購物清單、購買物品的價格标簽等,高年級同學可以通過動手設計書包等方式,把“測量”相關的知識點用起來。

在山西太原,一學生家長李曉婷說,陪伴孩子完成實踐作業的過程中,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變得更加和睦。“以前一讓孩子寫作業,孩子緊張,家長發愁。現在的作業多元靈活,學到的知識卻一點也不少。”她說。

更快樂的假期,更有益的成長

“大家注意看我示範,兩指要對準胸腔處,再将另一隻手掌按在手指上,兩隻手開始向下按,身體重心壓在手掌上……”1月19日下午,重慶市潼南區“七彩假期”2022年寒假公益托管班的80多名孩子分成小組,在志願者老師的示範下學習心肺複蘇的知識。

負責人熊佳介紹,這個公益托管班由當地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不收取任何費用,目的是為了緩解中國小生假期“看護難”問題,幫助孩子們度過一個平安、有意義的假期。

美術繪畫手工、國學經典誦讀、安全自救知識、拔河跳繩比賽、鄉村振興研學……在這裡,主辦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志願者老師的專業特點,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興趣實踐課程,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經過暑期的初步實踐,很多學校的寒假托管班辦得更加有聲有色。

廣州黃埔區九龍第三國小是一所農村國小。該校寒假托管班巧妙地設計了“圖書修複課”,将勞動課與美術創作結合起來。校長林绮芳把學校圖書室的舊小人書拿出來,教孩子如何粘貼修複,自己畫出新封面替代舊封面,讓具有年代感的小人書舊物換新顔,讓同學們感受到勞動也可以這麼“生動”。

“雙減”政策之下,一些家長的觀念正發生改變,從過度關注學習成績到更關注孩子全面成長,注重親子互動和陪伴。

“過去自己和孩子都很累,但不見得效果有多好。”李曉婷說,在“雙減”大環境下,自己也在反思過去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分數不能成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準,健康、全面成長更加重要”。

銀川市一年級學生劉禹圻前幾日和媽媽一起做了頂“老虎帽”。他先用水彩筆和橘色卡紙畫出老虎的樣子,再沿着線條剪出來,最後組裝成一個帽子。盡管在此過程中幾次返工重畫,但這位小男孩沒有灰心喪氣,最終在媽媽的幫助下做好了。

媽媽李芸說:“在我們一起做‘老虎帽’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他的長處,如喜歡琢磨着做些小東西,也看到了他在動手靈活性方面的不足。作為父母,要給他更多鼓勵與支援,陪伴他慢慢長大。”

在甘肅蘭州,一學生家長陳亮頗有感觸地說,“雙減”減掉了孩子們機械重複的作業負擔,減掉了周末匆匆“趕班”的疲憊。同時又增加了許多:孩子與家長互動溝通多了;孩子選擇興趣的自由度大了……心靈更澄澈、發展更自主的人,未來的發展會更積極陽光。

教育部在寒假緻全國中國小生家長的一封信中寫道:“人生如長跑,起步忌沖刺,薄發需厚積。”當假期不再是“第三學期”,實踐探索代替了補課刷題,孩子們将積蓄更多能量獲得全面成長,進而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戰。(記者:王菲菲、李紫薇、鄭天虹、王瑩、艾福梅、趙琬微、白麗萍、林凡詩、任麗穎、柯高陽、周暢、李鍵、武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