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藥股集體跌上熱搜,私募醫藥大V黃建平緊急發聲:逆向加倉的投資者“活該這麼富有”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醫藥股集體跌上熱搜,私募醫藥大V黃建平緊急發聲:逆向加倉的投資者“活該這麼富有”

圖檔來源: 攝圖網_500352030

近期市場震蕩不斷起起伏伏,資本市場的傳言也越來越多。今日有傳聞稱,中歐基金“醫藥女神”葛蘭被集體贖回了400億元。雖然今日中歐基金澄清稱,網傳“大額贖回”為不實消息,請勿輕信謠言。但是今日葛蘭的重倉股迎來大面積下跌,私募圈的各種段子也層出不窮。

私募醫藥大V黃建平也不甘寂寞,今日在某财經股票平台發帖表示:珍惜醫藥股價大幅下跌的機會,醫藥行業的基本面并沒有變化,大部分是情緒變化。黃建平還指出,遍地哀嚎時,就是投資比較舒服的時候,投資一直是逆人性的。

中歐基金“醫藥女神”葛蘭重倉股跌上熱搜

今日有傳聞稱,因為在高位布局了不少新能源品種,近日有大型險資等專用賬戶贖回中歐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的基金份額,金額高達400億元。這導緻同屬葛蘭重倉的藥明康德也一并受到影響。對此中歐基金今日回應稱,網傳“大額贖回”為不實消息,請勿輕信謠言。

不過,今日市場各類“茅股”仍然出現大幅殺跌。截至收盤,甯德時代跌5.32%,盤中一度下跌超8%。另外醫藥闆塊也是今日下跌的重“災區”,早盤CXO龍頭凱萊英延續下行,收盤下跌超8%,報收276.1元。而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截至2021年9月30日持有凱萊英1188.8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凱萊英股價曾在2021年11月30日創出曆史新高532.49元/股,但至今僅2個多月時間,股價即接近腰斬,今年以來下跌超36.53%。此外,今日泰格醫藥下跌7.62%,今年以來下跌超28.33%;昭衍新藥今年下跌超22%。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醫藥行業龍頭都是中歐基金葛蘭的重倉股。面對這樣的慘淡場景,“醫藥女神”或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瓴資本在凱萊英股價下跌前早已逃之夭夭。高瓴資本在2020年10月13日參與了凱萊英的定增,2020年年報資料顯示,高瓴資本旗下中國價值基金持有440.53萬股,到了披露2021年半年報的時候,中國價值基金仍持有220.27萬股。2021年4月13日,公司的定增股份開始解禁,之後高瓴資本就開始減持,到了2021年三季度末時已退出前十大股東。從凱萊英的股價走勢來看,高瓴資本可謂是高位出逃。

截至2月10日收盤,藥明康德今日收盤下跌7.41%,今年以來下跌超27.59%。藥明康德在2月8日曾遭遇跌停,之後公司火速回應,稱未被美國商務部列入“未經證明的名單”,公司目前的各項生産經營情況正常。但市場并不買賬,公司股價跌勢未止。

對此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CRO概念股受藥明康德等權重股帶動持續下跌。直接觸發原因有二:一是受到“未經核實清單”事件波及;二是美聯儲不斷收緊的貨币基調減緩外資流入,對外資重倉的藥明康德不利。中長期來看,CRO在藥品研發新規出台後需求空間出現萎縮,而且面臨行業滲透率過高後估值下行的曆史規律。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表示,醫藥闆塊的回調,一方面是因為集采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因為近期跟新冠相關的闆塊出現了回調。但我們認為,長期來看,醫藥闆塊依然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賽道,因為醫藥闆塊整體業績表現依然強勁,2021年四季度業績增速較高的醫藥公司仍然比較多。近期随着醫藥闆塊的大幅調整之後,醫藥闆塊的整體估值已經跌至低位,是以我們認為下跌之後的醫藥闆塊反而迎來了比較好的左側布局良機。

私募醫藥大V發聲:投資者逆向加倉,活該這麼富有

記者注意到,擁有28.8萬粉絲的雪球私募大V黃建平今日發帖稱:“一些人花在醫藥研究上的時間比泡妞時間還少,這時候開始評論醫藥的估值,不是搞笑嗎。”而他昨日曾發帖稱:“不得不佩服建平遠航的投資者,認知水準高,理性冷靜,素質超群,在醫藥行業大幅下跌時逆向加倉,活該這麼富有。”

醫藥股集體跌上熱搜,私募醫藥大V黃建平緊急發聲:逆向加倉的投資者“活該這麼富有”

圖檔來源:雪球

從黃建平的言論來看,似乎有投資者開始加倉醫藥闆塊個股。實際上黃建平管理的私募基金在去年迎來了豐收。據了解,黃建平主要是投資在美國上市的醫藥股,也令他在2021年收益頗豐,其管理的建平遠航子基金A在前期的高點收益超過40%。不過從2022年開年以來的基金淨值走勢來看,建平遠航子基金A的回撤幅度也不小,今年以來截至1月28日虧損了26.86%;此外建平遠航子基金B今年以來截至1月28日虧損了26.86%。

對于近期市場醫藥股大跌,黃建平曾在1月19日發帖表示:“珍惜醫藥股價大幅下跌的機會,最近和業内一些朋友交流,有個共識,就是港股和美股生物醫藥都跌到了近幾年來的投資舒适區。美國生物科技指數XBI最近1年下跌了40%”。

1月28日,黃建平再次發帖稱:“現在是買入醫藥的好時機,最近一年,美股和港股生物醫藥指數都跌幅超50%,股市下跌的原因很難去分析總結,醫藥行業的基本面并沒有變化,大部分是情緒變化。”

黃建平還指出:“遍地哀嚎時,就是投資比較舒服的時候,投資一直是逆人性的。市場波動是長期投資者的機會。比如我專心研究醫藥近7年,對國内哪些公司是好公司、哪些公司有前景,是心裡有數的,但是大多數時候這些明顯好的公司估值較高,無法下手。而最近這種全行業的大跌,給了很好的投資機會。這也應了那句話: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關鍵時候的決策能力取決長年累月的積累。”

不過在圓融投資股票部進階研究員潘辛毅看來,據中歐醫療健康混合2021年年報披露資訊,其主要倉位集中在CXO和醫療服務行業,其中前十大重倉股中6隻屬于CXO行業,2隻屬于醫療服務行業。随着集采和醫保談判的不斷推進,國内大部分醫藥股提前進入弱市。CXO行業由于業績釋放良好,同時在2021年5月份印度德爾塔病毒流行,海外創新藥外包服務加速流入國内預期之下表現堅挺。

不過2021年下半年醫美和醫療服務由于迎來監管和政策壓力,CXO成為醫藥行業最後的避風港,醫藥主題基金加速買入CXO行業。CXO行業上行受益于海外創新藥外包服務需求轉移和國内創新藥繁榮,2021年7月初的CDE新政對國内創新藥管線重複建設作出了限制,CXO公司短期訂單飽滿但遠期國内訂單增長邏輯受損,國内業務占比較高的公司成長邏輯最先出現裂痕。2021年三季報部分二線CXO公司業績暴雷,海外訂單加速轉移邏輯證僞,二線CXO公司成長邏輯也部分受損。

國外業務占比較高的頭部CXO公司由于受醫藥行業進入弱市的情緒影響,國内創新藥融資額資料以及全球創新藥融資資料低于預期,疊加公募募資下滑,部分公募高倉位、高集中度持股的行業及個股成為市場規避的方向。目前醫藥闆塊部分子行業經曆了近一年的下跌,對于行業政策等風險已有較充分釋放,闆塊處于偏底部區間,但闆塊上行仍需要預期驅動因素出現或者闆塊短期由于财務“洗澡”等因素大幅超跌出現顯著安全邊際才有機會,有醫藥行業配置需求的投資者可以選擇醫藥全指類ETF定投或者等待行業上行驅動因素出現。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