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好消息: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10年來首升

1

今天看到了一個資料,大受振奮,那就是:2021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7.4%;比2020年的26.18%,提升了1.22個百分點。

可不要小看這1.22個百分點,提升幅度雖然不高,但卻是2011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首次上升。

2011年,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為32.06%,其後連年下降,至2020年,已跌至26.18%,和南韓比重一樣;但顯然我們的制造業整體水準和人均GDP,還遠未達到南韓的水準。

國民未富,就先‘去工業化’,這是非常危險的信号。

當然了,一個國家随着經濟高速發展,制造業占GDP比重下降,是客觀規律;但如果下降過快,在制造業整體更新到高端制造前,就完成了去工業化,那就芭比Q了。

一個好消息: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10年來首升

2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一個國家,能在“制造業占GDP比重跌破20%”之前,成功更新到高端制造;那麼,這個國家就可以用高端制造業的高利潤和高技術,打造為其配套的高科技産業和其他服務業。

比如:美國正是有了強大的“計算機制造業”和“晶片制造業”,才會衍生出為之配套和服務的IT網際網路産業,并最終引發了第三次工業革命。

同樣,歐美正是有了先進的制造業(航空航天、汽車、發動機、頂尖材料等),才會誕生出為之服務的各種工業軟體,如圖紙設計CAD、晶片電路設計EDA、3D渲染設計3DS Max等等。

隻要向高端制造業更新成功,一個國家的就業崗位,非但不會随着制造業比重降低而減少,就業崗位的平均工資反而會攀升。

整個國民收入會持續增長,國民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但如果向高端制造更新失敗,那麼一個國家的就業崗位,就會随着制造業比重的降低,而極速減少。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勞工數量不變,而就業崗位驟降;這自然會引發勞動力市場的供過于求,企業也必然會降低薪資招人。

反正,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嘛。

這樣,整個國民經濟就會陷入“工資停滞或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惡性循環。

這個循環,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學名,叫:中等收入陷阱。

是以,為了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個國家必須與“制造業比重不斷下降的囧況”,争分奪秒,在臨界點前更新成功。

是以,2021年,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10年來首次上升的消息,才讓人振奮。

3

而2021年,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10年來首次上升的原因,大緻有三個:

一,2021年歐美陷入疫情不可自拔,本土的制造業恢複能力有限。

這種狀況,不但延遲了歐美跨國企業,準備将部分中低端産線轉移出中國的計劃,還刺激了中國出口制造業(特别是中低端制造)的瘋狂增長:

2021年,中國貨物出口21.73萬億元,同比暴漲了21.2%。

二,2021年中國服務業(第三産業),因為疫情和監管的原因,增長放緩。

文旅、餐飲等行業,因為人流和交通限制,營收還沒有恢複到疫情前的水準;而金融、網際網路、教培等行業,因為受到監管,結束了瘋狂擴張史。

第三産業增速放緩,反向增加了制造業在整個GDP中的比重。

盡管如此,2021年,中國服務業增加值依然達到了60.97萬億元,同比增長8.2%;2020-2021兩年平均增長5%。

在文化旅遊受限、金融網際網路受管的大背景下,中國服務業還能夠實作增長,最大的功臣,當屬于“高科技服務業”的爆發式增長。

比如:2021年,中國晶片設計行業實作銷售額4150億元人民币,同比2020年暴漲36%。

再如:2021年,為各種制造業服務的中國工業軟體行業,實作營收2414億元,同比2020年猛漲24.8%。

也就是說,雖然2021年,中國第三産業整體上增速放緩,但品質上卻有很大的提高。

是以,我們眼睛不能隻盯着文娛、餐飲、教培和金融網際網路,覺得這些才是服務業。

事實上,晶片設計、工業軟體、人工智能研發、自動駕駛和工業4.0,這些也是服務業,而這些服務業的強勁增長,才是我們服務業發展的核心方向。

正如去年主流輿論所說的那樣:不要隻盯着老百姓那幾捆白菜,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才更讓人心潮澎湃。

一個好消息: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10年來首升

4

第三個原因:正如我們前文所說,強大的高科技服務業,一定是為高端制造業服務的。既然我們注意到了,2021年中國高科技爆炸式增長的事實,那就意味着:中國高端制造在2021年,也實作了爆炸式增長。

事實也是如此。

2021年:中國先進制造業(包括5G通信裝置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醫療裝置制造業等)增加值實作了18.2%的高速增長,遠高于8.1%的GDP平均增速,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增速(9.6%)。

同樣在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翻了1番,至200萬輛,成為全球第五大汽車出口國,僅次于德日美韓;汽車制造業,特别是電動汽車制造業崛起勢頭明顯。

同時,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産量增加了45%;晶片産能增長了33%......

一切的一切,都顯示中國在産業更新方面,小有成就;中國高端制造的産值,正在迅猛上升,成為高端制造強國,不是夢想。

5

而通過以上三個因素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的“疫情危機”,對我們而言,是有‘危’有‘機’。

‘危’是:疫情打擊了我們的文旅、餐飲等行業,導緻國民經濟增速放緩。

‘機’則是:疫情也讓歐美跨國企業,暫時延遲了将中國的部分中低端産線,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的計劃;給我們轉型高端制造,進行制造更新,争取了寶貴的時間。

這個寶貴的時間,現在已持續兩年,可能還将會持續1-3年,希望我們可以趁着這個寶貴的契機,不要再搞價格戰,全力向效率、技術和品質型的中高端制造更新。

屬于中國高端制造的時代,可能真要在5-10年後,到來了。

加油,中國制造。

一個好消息:中國制造業占GDP比重,10年來首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