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種閱讀,叫“任務型閱讀”,也就是帶着任務去閱讀,比如每讀完名著一章節,要寫概括,作思維導圖,讀完一本書之後還要寫讀後感甚至辦手抄報等等,而中考是要考這些名著的,是以“任務型閱讀”越來越重要。
但的确有些學生并不喜歡所有的名著,是以,這種任務型閱讀會讓一些孩子非常痛苦。昨天下午在小區跟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就說自己的孩子讀《水浒傳》原著的都讀得相當吃力,自己不喜歡,哭了,還有好多任務沒有完成。
其實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真正的閱讀是沉浸在書中,沉浸在書的情節中,達到忘我的境界,沒有任務的壓力,才能真正感覺到閱讀的快樂。
比如說上次給七八十年代,四大名著當中。巜水浒傳》我讀了n次,裡面100單八将的綽号我基本都能叫出來,對每一個故事情節到現在都很難忘記。《西遊記》我讀過n次,《三國演義》讀的次數更多。但《紅樓夢》,小說的巅峰之作,慚愧的很,我直到現在也沒有完整讀完一遍,因為的确不是很喜歡這種類型的小說。
而我們讀書那個年代是沒有名著的任務型閱讀的,甚至如果我們花很多時間去看水浒傳紅樓夢西遊記等,會被認為耽誤學習,還會被父母罵一頓,但當時班上閱讀名著之風盛行。
時代不同了,我們那個年代,讀書就是最大的娛樂。在手機網絡遊戲時代,這些對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更大,如果沒有任務的壓力,我想自願去讀名著的孩子并不多。
這就是時代的變化,也是正常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