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文 | 月半悅讀

《人世間》原著裡,父親周志剛去世後,大哥周秉義羞愧地抱着弟弟周秉昆痛哭流淚。

原因無他,他們三個兒女中,最出息大兒子的周秉義,簡直就成了半個倒插門女婿,第二出息的女兒周蓉,也讓爹媽為她操碎了心,結果反而是周秉昆這個“最沒出息的老疙瘩”,才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實,現實中這樣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在父母年老需要照顧時,往往是周秉昆這樣的笨孩子,才最能指望得上!

01、老疙瘩。

可以說,周家的老疙瘩周秉昆,打小就是最不受重視的那個。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其實,哪有父母不愛老疙瘩兒子的?

實際上,秉昆作為周家最小的孩子,不僅父母父母對他的疼愛多一些,就連哥哥姐姐也是處處讓着他,關照他。

是以,秉昆的這種不受重視,絕對不是父母有意偏心造成的,而是在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哥哥姐姐的對襯下,他身上實在沒有值得父母另眼相待的地方。

不同于聰明懂事的哥哥和自信美麗的姐姐,平凡普通到極點的秉昆,才更像是光字片這個鬼地方土生土長的孩子。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從小,他就表現出了頭腦簡單的一面:

“長到五歲多了,還經常會穿錯鞋;上國小了,還經常把2、3、5、7、9反着寫,分不清“倒數第二”是不是值得高興的好成績。”

他“開智”太晚,哥哥姐姐都能讨論一種思想到底是進步還是落後了,他卻連思想是什麼都還搞不清楚……

對于秉昆這樣的“笨孩子”,沒有大問題,可也毫無長處,一家人都能夠關愛包容,可唯獨缺少表揚之詞。

畢竟,他的優點實在乏善可陳,即使是親生父母,都難以違心誇獎他。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好在,三個孩子裡将來能出息兩個,已經是能讓他們知足的最大安慰了,多少也能平息一些由缺心眼兒的老疙瘩造成的憂慮。

而這種成長環境,也造成了秉昆的自卑孤獨和一根筋,年紀輕輕就形成了“老蔫兒”的性格。

他在家裡,常常被邊緣化為長不大的孩子,凡大小事,都沒人征求他的意見,就是他發表了幾句看法,也沒人會認真對待。

漸漸地,秉昆在為人處世上就更加欠缺了。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而這種被邊緣化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了哥哥姐姐們去插隊當知青,家裡隻剩下秉昆和母親兩人了,這才正式宣告結束。

他的建築工父親,常年在外工作,趕上了國家困難時期,要好幾年才有一次探親家,更像是家裡的一個過客。

作為家裡唯一一個“留城”的孩子,秉昆哪怕“立事”再晚,也不得不開始學着長大,并迅速成熟!

02、三兒女。

三個兒女中,最讓父母操心的不是秉義、秉昆兄弟倆,反而是自小就一條道走到黑的周蓉。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大哥周秉義,本身就是那種優秀到無論放到什麼環境都能很快适應并出人頭地的人,又遺傳了母親那種無師自通的處世經驗,為人靈活圓融從不認死理。

可以說,秉義從小到大,無論學業還是婚姻,都沒讓父親操過什麼心。

而且,他這種溫良恭儉讓的男人,總能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

這讓他即使在“文革”時期,竟也算過得順風順水,遇到坎坷和陷入低谷時,還總有貴人暗中庇護、相助。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同時,他又是信仰堅定的政治信徒,定性極強又很有“舍得”的勇氣。

這也讓他的戀愛、結婚、上大學、甚至後來成為從政為民的好黨員、好幹部,都順順當當的沒有任何懸念。

然而,弟弟秉昆則和哥哥恰好相反。

他身上遺傳自父親的性格特點多一些,不僅特别愛認死理,為人處世還常常一根筋,“靈活”這個詞天生與他絕緣。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好在,他的适應能力也很強,即使一再遭遇打擊和困厄時,也沒放棄争取去努力活出個人樣子來,對鄭娟的有情有義令父親都要對他刮目相看。

誠然,秉昆絕非世人眼裡的出息人。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也不過是做過曲藝雜志的編輯,雖說後來順應時勢成立了個公司,靠趕場子掙了點錢,可身份卻不尴不尬得還不如當時的勞工。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但是,他卻已經提前實作了父親對他的期望。

他這一輩子,做過最離譜的事兒,也隻不過是娶了鄭娟這個寡婦,可到了最後,卻也正是他這個有點二的老婆,成為了赢得父親的尊重的周家功臣。

而他這個最沒出息的兒子,才實打實地為父母養老送終,報答了他們的養育之恩!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至于周蓉這個獨女,則是從骨子裡就天生叛逆。

正如秉昆那句玩笑話,“十個美人九個性格古怪”,周蓉絕對是最古怪的那個。

從小,她就表現出來超強的自主選擇能力,在别的孩子還隻知一味聽從老師建議和父母意願考試、升學時,她已經有了自己經過長遠考慮的見解。

後來,她又從書籍中感染了“不自由毋甯死”的思想後,對自由的向往,更是如同蜜蜂和蝴蝶天生要尋找花蜜和花粉一般。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原著裡面是這樣寫周蓉的:

“如果一個時代讓她感到壓抑,她的表現絕不會是逐漸适應。短時間的順從她能做到,時間一長,她就要開始顯示強烈的叛逆性格。如果遭受的壓制和打擊冷酷無情,那麼,她将會堅忍地抗争到底。”

周蓉這樣的女人,是那種有别于一般女性的特殊的女性,從她毅然決然選擇為愛情遠走高飛,就做好了坦然面對一切人生考驗的心理準備!

她過于堅定的心性,在很多境況中能讓自己免于受傷害,卻很容易傷到愛她的人。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年,她逃亡般地遠走高飛,留下難以接受的母親和弟弟為她擔憂不已;後來,她和馮化成雙雙卷入了政治事件,母親在巨大刺激下變成植物人留下後遺症;好不容易安穩下來,她又悄無聲息地離婚,并不征求任何一位親人的意見閃電般再婚……

是以,三個兒女中,也隻有最受父親寵愛的她,讓父親操心最多,流淚最多。

可直到父親去世,她甚至都沒有對他表示過感恩,等明白過來自己的錯誤,卻為時已晚!

03、活出人樣子。

當了一輩子建築勞工的周志剛,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給老婆孩子一個像樣的家。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然而,他走南闖北參加了那麼多工程建設,卻直到退休、去世,都沒能搬出全市最差的“髒街組合”光字片。

要知道,周家的兒女可都趕上好時代了!

在那個普遍認為讀書沒用的年代,就連秉昆都拿下了個大專文憑,在勞工下崗浪潮中,才有機會捧上事業機關的飯碗。

周志剛六十六歲生日的時候,畢業于名校的長子,早已擔任了上司職務,同樣出色的女兒,也成為了本市重點大學的哲學系副教授。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個兒女中出息了兩個,也算是得償所願了。

可是,老兩口的生活條件卻始終沒有什麼改善,仍然住在全市髒亂差的街區,看不到什麼改善希望地死守着兩間洞穴般的土坯屋。

周秉義有苦難言,雖然不是很情願,卻還是跟着妻子搬進了嶽母的小樓。

最後,他隻能“比較情願”地放棄了機關分房,也就意味着沒有了把父母接到身邊共同生活來盡孝的可能,哪怕嶽母的小樓裡長期空着一間房。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然,他的嶽母也始終沒有屈尊光臨過周家。

高幹親家從沒禮節性地拜訪過一次,成了周志剛這位愛認死理的親家公的一個心結,哪怕對兒媳有十分滿意,也讓他覺得在街坊四鄰跟前很沒面子。

至于周蓉,雖然有學校分得一間房,可父母用尿盆起夜的生活習慣,注定他們無法在一間房子裡共同生活。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弟弟秉昆更倒黴。

他花重金“兌”來的俄式老房,沒住多久就被房管局收走物歸原主了,一家四口隻能寄身文化館的地下室,暫時也沒條件接父母到身邊一起生活。

不過,相比于事業繁忙的兄、姐,秉昆兩口子還是承擔了父母大部分的養老負擔,還生了一個兒子周聰,足以慰藉老父親對周家下一代的期盼。

然而,周志剛還是死在了自己脫坯砌的火炕上。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父親去世後,秉義夫妻和周蓉,每天都要按時上班,而周蓉又陷入巨大的悲傷中難以自拔,也根本沒鄭娟那樣的耐心去供養和哄老母親開心。

于是,又是秉昆一家搬回了光字片老房,去照顧即使癡呆了都不願離開那裡的母親。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内,他們兩口子都沒有讓母親給兄姐造成什麼後顧之憂,哪怕秉昆入獄的十二年間,鄭娟也始終不離不棄地給周母養老送終。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是以,即使周家有兩個出息的兒女珠玉在前,光字片的人卻還是會說:

“誰家的兒子如果能像周秉昆那樣,才算沒白生白養。兒女好不好,最終要看父母沾光沒沾光……”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秉義和周蓉這樣的“出息”兒女毫無可取之處,沒有他們的接濟,秉昆可能生活都成問題,更别說對父母盡孝了。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遠的不說,肖國慶一家的悲劇,就是一個前車之鑒。

從其他角度來看,周家孩子其實都是好兒女,無論是否出人頭地了,至少達到了周志剛的期望:走出家門,男人有個男人樣,女人有個女人樣!

而且,我們中的大多數兒女,都是秉昆那樣的庸常之輩,也都在為了達到父母的期盼,而努力地想要活出個人樣子。

再讀《人世間》原著,三個兒女,隻有秉昆最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或許,我們永遠不會有“大出息”。

可是,這并不阻礙我們磕磕絆絆地學着做父母以及民間所認可的那種好人、好兒子、好父親、好妻子、好母親和好兒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