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村教師的寒假日記|張豔曉:隻要好好學習,可以靠自己改變人生

編者按:“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絕大多數小規模鄉村學校的真實寫照。過去的2021年裡,記者從沂南走到郓城,再從沾化奔赴沂源蹲點,見證了很多有情懷的教育者紮根農村,他們正努力用微光彌補差距,幫助農村孩子更好的成長。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這是春節團聚的理想狀态。而在山東多地的小規模鄉村學校,數不盡的鄉村校長和老師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遠農村的學生家裡,他們想利用寶貴的寒假時間,走到孩子家裡,走進孩子心裡。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欄目将陸續推出“鄉村校長/教師的寒假日記”,聚焦鄉村教師家訪的所見、所聞、所感,為農村孩子點亮夢想,為鄉村振興注入力量。
鄉村教師的寒假日記|張豔曉:隻要好好學習,可以靠自己改變人生
以下是沂南辛集國小教師張豔曉的寒假日記:

2022年2月6日 晴

小雅是一個命運坎坷的孩子,母親在她幼年時因病去世,她和父親、哥哥相依為命。剛接這個班級時,我就關注到了這個特殊的學生,相比其他孩子的活潑調皮,小雅給人的感覺總是心事重重。

課堂上,小雅是個沉默但認真的學生,能認真聽講,但從不舉手發言,字寫得很漂亮,作業也能認真完成。通過幾次測驗,我發現小雅的拼音掌握的極差,每次測驗看拼音寫詞語幾乎全錯。

課餘時間,我經常把小雅叫到辦公室,輔導她的拼音,和她聊一聊最近的學習和生活感受。作為一個性格内向的孩子,小雅每次進辦公室都很拘謹,老師一問一答,不知道怎樣回答的問題還很緊張,如何打開她的心扉,和她拉近心理上的距離呢?我決定利用寒假進行一次家訪。

小雅家所在的村子離學校并不遠,但是村子裡的路特别難走。趕到他家時,提前接到電話的小雅父親已經從自家的蔬菜大棚裡趕回來等着了。小雅的家相比村子裡其他的農村家庭來說太簡陋了,院牆是泥土夯成的,院子裡沒有水泥地面,屋子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和電器。小雅的父親整天在蔬菜大棚裡忙碌,沒有女主人的操持,整個家裡亂糟糟的。

再看小雅的房間,是在團縣委的“希望小屋”工程的幫助下,從堂屋裡面隔出來的一小間屋子,裡面粉刷的很漂亮,潔白的地闆磚,粉色的公主床,白色的衣櫃,無不顯示着“希望小屋”工程的用心。我一邊和小雅的父親交流小雅在學校的情況,一邊順手幫小雅收拾房間。家訪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小雅也從開始的拘謹變得話多了起來。

小雅的父親告訴我,因為家裡還有一個到了适婚年齡的兒子,是以他整天在蔬菜大棚裡忙碌,希望能積攢一些積蓄。小雅放學後不但要學習,還要幫着家裡洗衣做飯,學習上全靠孩子自覺,是以他對孩子沒有過多要求,隻要孩子盡力就好。小雅的父親說,這些年多虧有政府的關懷,給小雅建了希望小屋,讓小雅有了自己學習的空間,逢年過節也總是給小雅送來禮物和關懷。

聊天中我告訴小雅,每個人生來的際遇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困難都是眼前的,隻要好好學習,我們可以靠自己來改變人生。

通過家訪,我了解了小雅的成長環境,拉近了我和她的距離。今後的學習中,我将給予她更多的關注和關心,在生活中,多和她交流談心,打開她的心扉,做能讓她傾訴内心的老師和朋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