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波民營劇團越劇演員直播唱戲,收入翻3倍一場掙1萬

甯波民營劇團越劇演員直播唱戲,收入翻3倍一場掙1萬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表了一組資料,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其中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較2020年增加近3倍。消息一出,引發大量關注和讨論。視訊制作、小說寫手、美妝部落客……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欣欣向榮,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就業方式。人們開始逐漸摒棄對靈活就業的偏見,認為選擇靈活就業是一種全新的就業模式,并不等于找不到工作,也不是打零工。

浙江甯波的越劇演員陳譽,對此深有體會。她本是當地一家民營越劇團的演員,疫情發生之後,線下演出大量取消,正常時期,她一年能演200場,現在驟降至20場。拿不了演出費,一度,她入不敷出,經濟壓力特别大。2021年4月,抱着試一試的想法,在朋友的建議下,陳譽開始直播唱越劇,有人打賞就能掙錢。“當時沒有多大期待,反正直播一下成本不高,不行就算了。”陳譽回憶。

甯波民營劇團越劇演員直播唱戲,收入翻3倍一場掙1萬

陳譽釋出的短視訊作品,她扮演小生。

開直播前,她留意看了直播平台上曲藝類的直播,有人彈古筝,有人唱黃梅戲,效果都很好。她學着别人直播間的樣子,買來燈光,聲霸卡,電腦,話筒,先從便宜的入手,不過單件也要一兩千元。她在家裡收拾出一個小房間,作為專門的直播工作室,早上9點和晚上7點,各播一場,每場唱3個小時。

第一次,看直播的人寥寥無幾,她收到了幾十塊元的打賞,堅持一個月以後,最多的一次直播間線上人數達到了近五千人。現在,她每個月收入和之前在民營劇團相比翻了3倍,最多時一場直播收入上萬元。

陳譽在直播間成功實作了再就業。這樣靈活就業的形式給她提供了“單飛”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興趣,創作出優質的成果,給自己搭建展現能力的平台。起初,直播間裡也有質疑的聲音和不好的評論。“有人說我這麼拼,開直播就是為了賺錢;還有人說好好的戲曲演員,不在舞台上唱戲,這個行業看來要涼。”陳譽承認,她開播就是為了掙錢。另外,她認為,在全民直播的時代,網絡大平台上看不到戲曲演員的身影,這個行業才真是過時了。

甯波民營劇團越劇演員直播唱戲,收入翻3倍一場掙1萬

陳譽(右)和同僚一起直播唱越劇。

業内同行對她在直播間唱戲都很支援,好幾個同僚特地跑來跟她請教如何開直播。這幾年,不少傳統戲曲劇團人才流失嚴重,生存困難。像她曾經供職的民營劇團,全靠輾轉四地,拿演出費掙錢。她曾因出差太頻繁,照顧不了家庭,嘗試做了一段時間幼稚園老師,不過最終還是因為熱愛,又回到劇團。疫情發生之後,陳譽很多劇團的同僚都轉行了,有的去了工廠,有的做起了小生意……陳譽把越劇帶進直播間,獲得不錯的打賞收益,讓仍留在這個行業的演員們被大衆看到,也讓一些同行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最近,關注陳譽直播間的人越來越多,很多粉絲通過她了解到越劇,喜歡上越劇,“這麼看來,好像是對越劇的繼承發揚起到了一點作用。”陳譽笑着說。粉絲的熱情也給了她信心,現在她對待直播唱戲,早已不是玩一玩的态度,每天開播前,她花一個多小時化妝,硬體裝置也都換成了上萬元的高檔貨,“把直播當做一份事業去發展,正是大有前途的時候。”陳譽說。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确提出,鼓勵個人利用社交軟體、知識分享、音視訊網站等新型平台就業創業,促進靈活就業、副業創新。像陳譽這樣,不拘泥于就業形式,自己多方尋找機會,把靈活就業發展為個人事業的越來越多。比如,視訊“UP主”(上傳者)何同學早在大學期間,就憑借測試5G網速、制作可以給手機充電的桌子等視訊出圈,甚至和蘋果公司CEO庫克對話,去年,他大學畢業,在杭州開辦自己的工作室;本職工作是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的羅翔,因為在視訊網站上,講解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以接地氣的方式為人熟知……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靈活就業,給求職者提供了更多嘗試空間和選擇機會,也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幹勁。不過,對于靈活就業人群的保障制度及相關措施還待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