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鴻鳴:“謎”樣元宵節

燈謎是大陸獨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和藝術性,因燈謎制作的基礎是漢字,也被譽為“最中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制謎達人葉鴻鳴,聽聽他與燈謎有着怎樣的不解之緣。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漢族民俗康樂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民間都要挂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是以響應的人衆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葉鴻鳴:“謎”樣元宵節

1944年三月,葉鴻鳴出生在高郵,在那時候,娛樂活動少得可憐,“破謎兒”便成了少年葉鴻鳴唯一的娛樂方式。直到1971年葉鴻鳴調到市人民劇場工作,他才算正式的迷上燈謎。

葉鴻鳴:“謎”樣元宵節

那時的葉鴻鳴會嘗試着參加猜燈謎,猜中了可獲得一份小禮物,這讓他感到很有成就感。與此同時,他也接觸到了一群猜燈謎和制燈謎的謎家,交流過程中,他被博大精深的燈謎深深地吸引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葉鴻鳴開始系統性學習燈謎理論知識,并逐漸嘗試燈謎創作并開始投稿。1984年,上海召開全國性的燈謎大賽,葉鴻鳴抱着試試看的心态投稿,卻沒想獲得了燈謎百佳獎,并在相關刊物上發表。

這次的獲獎經曆給了葉鴻鳴巨大的鼓舞,創作起來也更加有動力。1985年,葉鴻鳴發起成立高郵市燈謎協會,時任副會長,是以他也結識了更多的燈謎愛好者。四十多年來,葉鴻鳴博覽群書,熟悉百科全書、東周列國、三國”“水浒”“封神”等文學作品,然後将從中吸收的知識化用到燈謎創作中。

葉鴻鳴:“謎”樣元宵節

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源泉。在葉鴻鳴認為,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一山一水,一房一屋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

其實衆觀葉鴻鳴的作品。不難發現,他創作的很多作品都離不開家鄉,“高郵元素”比比皆是。

這些頗具高郵特色的燈謎,讓人眼前一亮,還帶着一股“文藝氣息”。葉鴻鳴所創作的燈謎,大多清新入耳,聽來懸疑,猜來多趣。

葉鴻鳴癡迷制燈謎,不管是幹着家務活,還是吃着飯,即使是半夜醒來,隻要有了靈感,他就趕緊記下來。他還喜歡把自己編的燈謎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都感受猜燈謎的快樂。不僅如此,他還熱衷于将同一個謎底創作出多條謎面。

葉鴻鳴:“謎”樣元宵節

在葉鴻鳴看來,猜謎語可以鍛煉大腦,寫謎語可以研究漢字,研究漢字的字形和寓意,品味漢字藝術魅力,還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其樂無窮。老人平時就把這些謎語裁切整齊,一針一線縫成冊子,再用鋼筆謄寫下來,細心的标注序列,把它們當成了自己的寶貝。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今,葉鴻鳴創作了燈謎三萬餘條,謎作獲國家和省市級獎項十八餘次,個人履歷和作品入編《中華當代謎家辭典》、《中國當代燈謎藝 》《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最近,彙集近他五十年創作成果的《依德堂謎草》正抓緊編撰中。

在葉鴻鳴看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燈謎的魅力不亞于詩詞和戲曲,他也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他也很樂于傳授自己的一生積累。

記者:李靜 時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