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新發射的40多顆衛星,還未到達預定軌道就被太陽風暴摧毀,這是什麼遭遇?馬斯克的午飯又不香了!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2月3日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49顆網際網路衛星中,第二天竟有40顆遭到太陽風暴襲擊,衛星正脫離近地軌道墜入或已經墜入地球大氣層!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太陽風暴發生時,馬斯克的星鍊衛星正處在近地軌道的“臨界位置”。為了不影響其他衛星運作;同時便于廢棄物墜入大氣層,SpaceX特意将數千顆衛星發射至異常低的軌道。當然,這樣發射難度、成本會大幅減少。

為挽救這批衛星,SpaceX地面工作組曾嘗試各種方法減少衛星飛行阻力,進而進入更高、更穩定的軌道,其中包括讓衛星進入休眠狀态!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但太陽風暴産生的阻力實在太大,40顆衛星先後墜入地球大氣層,隻剩下9顆衛星僥幸逃脫,現在仍是苟延殘喘。據了解單顆星鍊衛星制造、發射成本約50萬美元,意味着2000萬美元一夜間打了水漂!而這還不包括通信、時間等隐藏成本。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事故發生後,SpaceX表示每顆衛星總重量不足260公斤,不管是在軌飛行,還是墜入大氣層都不會構成任何危險。對于SpaceX這一說法,其他國家專家并不贊同,要知道一枚10公分的太空碎片足以摧毀一個航天器!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馬斯克的編号1095衛星和2305衛星分别在2021年7月份和10月份靠近大陸“天宮号”空間站,迫使空間站實施主動避碰。按原設計2305衛星先發射到330公裡軌道,再擡升至550公裡軌道,卻為何偏偏跑到位于390公裡的中國空間站附近晃悠?其心可誅!

更詭異的是,事故之前美國大氣管理局已在SpaceX發射當天釋出了太陽活動異常預警,稱2月4日大機率出現太陽風暴,SpaceX不可能不知道。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但不知什麼原因,SpaceX仍堅持按時發射“獵鷹9”号火箭,先将49顆衛星送至210公裡近地軌道,然後再啟動霍爾推進器将衛星最終送達540公裡的軌道。

然而,當衛星進入近地軌道後太陽風暴如約而至,大氣層外部收入碰撞導緻高層大氣密度增加。星鍊衛星受到的阻力比平時增加了50%,一部分直接墜入大氣層,一部分掙紮幾次後也墜入大氣層焚燒了。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星鍊衛星的隐患

世界多個國家對馬斯克的星鍊計劃耿耿于懷。一旦星鍊計劃全部實施,馬斯克一人就擁有全球超過一半的活躍衛星,勢必将擠占了更多的優越軌道位置,把其他國家的衛星逼到犄角旮旯!

俄羅斯科學家則表示,大量星鍊衛星将嚴重影響天文觀測,尤其是黃昏時分進行的觀測。據統計2020年大約有6%的黃昏觀測圖受到星鍊衛星影響,但到了2021年底該數字已攀升到了18%。

是以馬斯克的星鍊不僅會受到來自外太空的威脅,也會受到來自其他國家的壓力。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威力巨大的太陽風暴

造成40顆衛星集體報廢的罪魁禍首無疑是太陽風暴了,事實上它曾引發了多起航天災難。

太陽風暴是太陽爆發劇烈活動時引發的一系列強烈擾動,釋放的能量主要通過高能帶電粒子流、等離子體雲和電磁輻射三種形式呈現,并産生耀斑和日冕現象。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2000年突如其來的巴士底太陽風暴導緻了數十顆衛星故障,其中一顆永久失效。在此次太陽風暴中,美國GOES-10衛星中大于2兆電子伏的電子傳感器失靈,該衛星是監測環境業務的,硬是兩天沒有資料傳輸。美國太陽與日球層觀測衛星的太陽闆電池輸出效率衰減嚴重,且使用壽命縮短一年。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太陽風暴不隻是影響衛星、空間站等航天器,等達到卡林頓級别地面上的電氣裝置、電網都受到損壞。1859年9月1日英國天文愛好者卡林頓無意間發現了太陽黑子,第二天地磁觀測站檢測了異常強烈的地磁擾動。專家表示慶幸當年電力不發達,也沒有衛星,如果是現在恐怕全部要癱瘓、報廢!

不顧預警、執意發射!馬斯克的40顆衛星報廢,2000萬美元打了水漂

1989年3月13日一場太陽風暴席卷加拿大魁北克地區,強大的帶電粒子與地球磁場交織在一起,部分變壓器線圈過熱燒毀,多條主電路損壞,斷電持續9個小時。專家表示,這場太陽風暴實際發生在3月9日,經過2-3天的長途跋涉才達到地球。

原創:博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