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作者:花家地考古文博文摘

1978 年,曾侯乙墓的發掘震驚學術界,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0 年,湖北随州棗樹林春秋曾國墓地成功入選“2019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項目是曾國考古近年來第四次成功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曾國考古發現是兩周諸侯國考古工作中唯一連續獲此殊榮的。可見,曾國考古的每一發現,都引人注目。

700 年曾國也被稱“挖出來的諸侯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表明,曾國的諸侯級大墓不隻曾侯乙墓,而曾國的曆史更遠超人們的想象。綜合曆次考古發現來看:西周早期的有随州葉家山西周墓地,兩周之際的有京山市蘇家壟文化遺址曾國墓地,春秋早期的有襄陽郭家廟擂鼓墩曾侯墓地,春秋中期的有随州棗樹林曾侯墓地,戰國時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還有随州文峰塔發現的春秋時期的曾國,可以認定的确有一個曾國一脈相承。

基于這些考古成果,湖北省博物館常設“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展覽,該展位于博物館南館二層,揭示曾國從在江漢地區獨領風騷到滋養楚國、最後融入楚文化的發展曆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國遺址分布圖

01 何以曾國?

在整理葉家山文物時,考古學家有了一個重大突破,在一個青銅簋上發現了“南公”的銘文,這個銘文意義重大!銘文為“犺作烈考南公寶尊彜”,此處的南公,就是南公适(kuò),為姬姓,《封神演義》裡面就有這個英雄人物,是西周早期的滅商功臣。專家解釋稱,曾侯犺稱“南公”為“考”,“考”為對逝去父輩的稱謂。曾侯犺就是被封于曾國的南宮适的後代。

另外,曾侯與編鐘上還有段銘文:“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撻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庀淮夷,臨有江夏。”銘文的意思是,南宮适得到周王重用,輔佐周文王、武王,滅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宮适,到南方營建城址。

現在研究表明,曾國是周朝開國元勳南宮适之後,建立曾國屬于西周王朝經營南方大政策的重要部分,實作了周王朝對江漢地區的有效控制。南宮适,又稱南宮子,西周著名賢者、重臣。所謂“文王四友南宮子”,出自顔師古注釋的《漢書·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師古曰:“大颠以下,文王之四友也。”據《史記》記載,南宮适是武王興周滅纣時的賢臣。周武王滅商後,命南宮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開纣王的糧倉,以赈濟貧弱奴隸。

02 青銅要道上的曾國

在絲綢之路、茶葉之路之前,中國青銅時代就有一條“銅錫之路”。 古人把青銅當金,銅、錫是鑄造青銅必需的物質,這條古老銅路也被稱為“金道錫行”。考古證明, 在将銅料從南方運往中原王朝的“銅錫之路”上,曾國扮演了重要角色。

曾國在西周早期立國,屬周王室同姓諸侯國,始封地位于古代一條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棗走廊上,而随棗走廊正是“金道錫行”的主線路,即銅路的南方線路。 曾國大規模青銅冶煉遺存及青銅器出土的京山蘇家壟遺址揭示了早期銅路之謎,表明曾國一度承擔着控制、運輸、管理南方銅錫資源的職責。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國所處的随棗走廊正是“金道錫行”的主線路

銅作為當時重要的戰略物資,由國家掌控。國家對外賞賜的是獨有資源,比如青銅禮器、玉器或是用優質陶土做的陶禮器。而接受納貢,或用武力獲得的,主要為原材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做青銅器的原料——銅和錫。伴随着“金道錫行”通往周王朝的都邑,大量的銅、錫資源運到中原,為創造輝煌的青銅文明奠定了基礎。

03 “挖出來”的曾國世系

通過考古發掘與文獻的互證,曾國銅器銘文中已經出現 9 位名号明确的曾侯,如加上沒有曾侯銘文銅器出土、但墓葬規模相當于曾侯的墓主、以及具有谥号的曾侯,則超過 10 位。

這些曾侯從前至後可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以葉家山墓地為代表的西周早期的曾侯墓,通過 2011 年和 2013 年的發掘及對應青銅器銘文研究,發現了曾侯谏、曾侯白生、曾侯犺三位曾國諸侯及其夫人等墓葬。這一時期曾國的出土文物有着明顯的周王朝印記。

時光流轉,周王朝勢力在春秋時期逐漸式微,曾國淪為“春秋五霸”之一位于長江流域的楚國的附庸。其青銅器形制的楚王國特征也越發明顯,印證了曾國從“左右文武”向“左右楚王”的轉向。具有代表意義的棗陽郭家廟和京山蘇家壟墓地對應年代大緻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郭家廟和蘇家壟墓地分别至少出土涉及兩位曾侯和一位曾侯的文物。

而後從春秋中期至戰國中期的考古發掘離不開随州義地崗和擂鼓墩墓地,義地崗墓地又和季氏梁、東風油庫和文峰塔墓地組成了義地崗墓群,其中出土器主要為曾侯戉、曾侯輿的青銅器,事實上,而這兩位曾侯的不少銅器早在上世紀 70 年代曾侯乙墓中已經被發掘。曾侯乙墓的發掘也可歸類于這一時期,該階段出土的樂器排列有序,再現了“八音和鳴”的古代音樂場景。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世系編年

大緻遵循上述理路,湖北省博的展覽包括“始封江漢”、“漢東大國”、“曾随之謎”、“華章重制”四個部分,揭示曾國從在江漢地區獨領風騷到滋養楚國、最後融入楚文化的發展曆程,同時複線講述了曾國生動的過去、以及一層層地發現曾國的曆程。

04 始封江漢

2010 年 12 月 28 日,在随州一個毫不起眼的葉家山崗地,當地農民進行農田改造時,意外發現了一些青銅器。此時此刻,所有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 33 年前曾經在這裡的另一個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1978 年就在距随州葉家山不到 20 公裡處的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土震驚世界,它讓在史料中從未出現,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一個神秘的古曾國赫然出世。經國家文物局準許,2011 年 5 月,葉家山墓地搶救性發掘正式開始。

葉家山墓地的發現大大填補了曾國在西周早期曆史的空白,它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鎮蔣寨村漂水之畔的崗地上。崗地南北長約 400 米,東西寬約 100 米,面積約 4 萬平方米。漂河流經墓地的東北部和墓地北部及西部注入涢水。

2011 和 2013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葉家山墓地進行了兩次發掘,共清理墓葬 140 座、馬坑 7 座,出土了數以千計的青銅器、漆器、玉器等文物,其中包括 3 座曾侯墓。豐富的考古材料證明曾國西周早期已經立國于今随州地區,是周王室分封到南方的重要諸侯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西周主要封國示意圖

在葉家山墓地,規模最大的 65 号墓、28 号墓和 111 号墓是整個墓地的核心,都出土了衆多帶有“曾侯”銘文的青銅器。依據墓地的規模布局和考古材料,研究者們基本認為這三座大墓為國君級曾侯墓。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其中,65 号墓位于葉家山墓地中部,墓主為曾侯谏。墓口東西長 5.20 米,南北寬 3.50~3.62 米,墓深 5.94~6.00 米。葬具為一棺二梓。随葬品主要放置于墓内的二層台上。青銅禮器放置在西南角二層台上,青銅兵器放置在南部二層台上,青銅酒器和漆木器放置在東部二層台上,陶器和原始瓷器放置在東北角二層台上,銅、銅錫等兵器和車馬器置于梓室内,玉佩飾置于内棺中。

葉家山墓地高等級大墓四周都有柱洞,便于架立辘鏟下棺。考古發現,該墓葬兩側各分布 3 個柱洞,或為諸侯級别用以下棺的工具“豐碑”的痕迹。此外,27 号墓位于葉家山墓地中部偏東,是一座曾侯夫人墓。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葉家山墓地所見族徽

1 号墓是葉家山墓地最先發現的一座墓葬,地處整個墓地的東北部。墓口東西殘長 3.6 米,南北寬 2.5 米,墓深 2.6 米。墓坑四邊有熟土二層台,葬具為 1 棺 1 樟。棺底中央腰坑殉狗 1 隻。

1 号墓中出土了獸面紋大鼎 1 件、方鼎 4 件,說明墓主級别非常高。而1号墓又位于 111 号墓、28 号慕、65 号墓三座曾侯墓葬北側,是以,有學者推測 1 号墓墓主也是國君一級的進階貴族。1 号墓無論從葬俗還是青銅器造型、紋飾上看都帶有強烈的商人因素,可能是葉家山墓地中年代最早的墓葬之一。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谏銅鼎】西周早期 2011 年随州葉家山墓地 2 号墓出土

本件淺分裆、腹部飾三組獸面紋。器内壁鑄有銘文“曾侯谏作寶彜”。獸面分裆鼎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成對出現。此類曾侯谏銅鼎在葉家山墓地 2 号墓、28 号墓各出土一對,大小、形制、銘文相同、應為同批鑄造,被分置于不同的墓葬之中。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獸面紋銅罍】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葉家山墓地28号墓出土

器蓋飾一周獸首、夔紋相間的紋飾帶,此類紋飾布局在中原青銅器上較為少見。器身上腹飾大嘴卷尾夔紋,下腹為四組獸面紋,圈足為長尾夔紋。器底附有懸鈴,這是晚商、西周時期不多見的地域文化特征,随棗走廊的鄂國、曾國青銅器均有帶鈴的習俗。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立鳥獸面紋銅罍】西周早期 2011 年随州葉家山墓地 27 号墓出土

蓋上立有一隻昂首鳳鳥,展翅欲飛。蓋頂至圈足,均設四道扉棱。蓋面飾獸面紋,角尖旋卷高出蓋面,獸面下飾有蛇紋。雙耳側立獸首,頸部伸出全雕獸首,獸首均有象鼻。腹部飾獸面紋,圈足飾龍紋。器底附有懸鈴。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谏銅盤】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葉家山墓地 28 号墓出土

銅盤為淺腹高圈足,承襲晚商時期的形制。口沿下兩耳間飾浮雕獸首及牛形紋。相似的牛形紋也見于四川彭縣竹瓦街出土青銅器上。圈足飾一周浮雕蟬紋。浮雕紋飾立體感較強,雲雷地飾細密規整,展現了較高的裝飾工藝水準。盤沿上及内壁有清晰的人字形席紋痕。盤内壁中央鑄有銘文“曾侯谏作寶彜”。

雖然曾侯谏盉與盤在墓中并未相伴出土,但通過銘文和紋飾推測為配套使用。盉盤是西周時期新出現的水器組合。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半環形龍紋銅钺】半環形龍紋銅钺 葉家山墓地 111 号墓出土

111 号墓出土了三件半環形钺,形制基本相同。本件器身飾半環形龍紋,橢圓形銎作龍首。葉家山墓地 65 号墓、甘肅靈台縣白草坡西周墓地也出土有形制相同的半環形钺。這類青銅钺從形制而言大緻可分為斧形制、風形制和半環形钺三類。不同于一般的斧形钺,半環形钺很少見,它應是西周早期新出現的器型,往往為一般國君一級的貴族所用。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麻于銅尊】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葉家山墓地 126 号墓出土

此尊外壁有四道縱向長扉。紋飾從上至下分三段,上段頸部飾蟬紋和鳥紋,中段腹部和下段圈足飾獸面紋。器内底鑄有銘文:“麻于肇畜馬、谷,赉,用作父戊寶彜。庚冊”。尊和卣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見的酒器組合。麻于尊、卣通體紋飾精美繁缛,是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精品。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麻于銅卣】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葉家山墓地 126 号墓出土

此卣全器滿花,以雲雷紋為地。提梁飾蟬紋,提梁兩端圓雕獸頭作牛獸。蓋頂有菌狀鈕,蓋面飾獸面紋。蓋及器身有四條縱向扉棱。頸部飾龍紋帶一周。腹部飾獸面紋,獸尾下兩側各飾一鳳鳥紋。圈足飾蛇紋帶。

本件蓋、器對銘,各鑄有銘文:“麻于肇畜馬、谷,赉,用作父戊寶彜。庚冊”。銘文大意是說麻于因為養馬而受到賞賜,是以制作了用來祭祀父戊的銅器。“庚冊”是表示麻于族氏的銘文。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葉家山 111 号墓是首次出土完整象牙的西周墓葬

葉家山墓地的位置表明,該曾國位于溝通西周王畿與周朝南土地區的關鍵位置,居随棗走廊要沖。随棗走廊北連南陽盆地,南通江漢腹地,是當時主要的南北交通要道,江漢地區的物資由此北輸,周王朝南征蠻夷也由此進兵。

北宋時期在安州出土的“中甗”和現藏日本出光美術館的“靜方鼎”銅器銘文記載了昭王南征伐楚的史事。其中有周王“在曾、鄂師”的記錄,說明曾國及其鄰國鄂國是周王朝在南方的重要軍事據點。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随棗走廊

作為周王朝在漢東地區的姬姓諸侯國,曾國在西周早期,其文化内涵依然屬于周文化體系,其墓地的布局、随葬器物組合和形制特征很多都具備周文化的特點,比如,葉家山墓地布局與周王朝中心區及很多諸侯國的“公族墓”形制的墓地布局相同。

05 漢東大國

除了西周中期的曾國文化依然有待填補之外,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曆史遺存在湖北境内的棗陽郭家廟墓地等地得以揭示。這批墓葬進一步掀開了這個一度成為“漢東大國”的國度的神秘面紗。

湖北境内的棗陽郭家廟和熊集段營、京山蘇家壟、均川熊家老灣、何店何家台、安居桃花坡、萬店周家崗等地點都發現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遺存。從遺存分布地點來看,這一時期的曾國占有漢東、漢北直至南陽盆地一帶的廣袤區域。

其中,郭家廟墓地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趙湖村,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北崗為郭家廟墓區,南崗為曹門灣墓區,總面積達 120 萬平方米以上。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棗陽郭家廟

2002 年至 2003 年、2014 年至 2016 年,襄陽市文物考古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兩次對郭家廟墓地進行了發掘,一共清理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國墓葬 134 座、車馬坑 3 座、車坑 3 座、馬坑 3 座,證明這裡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國的重要政治中心。郭家廟墓地高等級墓葬及車馬坑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證明此時的曾國是國力強盛、文化發達的大國,與漢水、淮河流域諸侯國來往密切。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國家廟墓地進階貴族墓葬

郭家廟墓地以東 1 公裡的周台、忠義寨遺址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國城址。周台遺址出土了頗具規模的建築設施,其時代從西周晚期延續至戰國中期,春秋中期為楚人占據;忠義寨遺址是一個四周有環壕的台地,時代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

周台、忠義寨遺址與郭家廟墓地構成一處布局完整的遺址區。整個遺址區地勢北高南低,南部臨水,墓地處于城址北面,符合“葬于北首”的喪葬禮儀。這些特征與同時期的晉國等諸侯國城址、墓地布局規律基本相同。

曾國考古遺存的分布證明,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國疆域廣大。棗陽郭家廟墓地和周邊城址的出土文物反映出曾國有着強大的國力和發達的文化,其文化面貌和中原基本一緻。這一時期的曾國恰與《左傳》中“漢東之國随為大”的記載相符。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子伯旁晨銅壺】春秋早期 2015 年棗陽郭家廟墓地郭家廟墓區 86 号墓出土

兩件銅壺形制、大小、紋飾均相同。蓋器飾環帶紋和竊曲紋。器身有三周紋飾帶,依次為環帶紋、竊曲紋、龍紋。圈足飾垂鱗紋。蓋頂鑄有銘文:“曾子伯旁晨自作行器,其永祜福”。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虎食人銅車軎】春秋早期 2015 年棗陽郭家廟墓地曹門灣墓區 55 号墓出土

本件下飾一周虎紋。上部作圓筒形,成一圓雕虎首。虎凸且高鼻,雙耳闊大。虎口張開街一人首。虎齒和人面浮雕于頂面。虎食人是商周青銅器中常見的母題,著名的後母戊鼎、阜陽龍虎尊都有這種題材的紋飾。三門峽虢國墓地也出土了與本件紋飾十分接近的車軎。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曹門灣墓區 1 号車】

軍事實力代表了國家的國力。郭家廟墓地出土的大量兵器、車馬器證明早期的曾國是軍事強盛的大國。尤其是位于曹門灣 1 号墓西南面的 1 号車坑是目前同時期所見最大的車坑,長 32.7 米、寬 4 米,葬車 28 輛,出土各種車具 122 件(組)。

此外,曹門灣墓區 1 号墓為長方形豎穴岩坑墓,曆史上多次被盜擾。墓室長 11、寬 8.5、深 8米,墓道長 10 米。一棹重棺,棹室内無分室,北面擺放禮樂器,南面放置兵器,東面的青銅禮器及漆木器被盜,西北角和東南角為車馬器。該墓出土了極為豐富的音樂遺物,推測可能為曾侯鮮(yang)伯墓。

這一時期,曾國的文化内涵依然遵循周文化的形制,包括但不限于典型的立耳蹄足鼎、直條形扉棱鬲、瓦紋簋、深腹盤,以及周文化中常見的重環紋、瓦紋、竊曲紋、環帶紋等。

葉家山曾國墓地的考古發現說明曾國立國于西周早期,是周王朝分封到南方的諸侯國,其始祖南公是王室重臣。衆多考古證據證明曾國和周王室有着密切的關系,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重要力量,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起着關鍵作用。那麼曾國被周王室分封到江漢地區的任務是什麼?曾國為什麼從周王室的輔佐力量轉變為楚國的盟國?曾國和随國是一個國家嗎?

06 曾随之謎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春秋晚期與戰國中期的曾國考古發掘一方面揭示了這一時段的曾國文化遺存,另一方面也使曾随之謎逐漸水落石出。

1977 年 9 月,武漢軍區空軍雷達修理所在駐地随縣擂鼓墩東團坡擴建廠房時,發現了土層的異樣。當時監管施工的王家貴、鄭國賢等都是文物愛好者,他們決定立即停止施工,向上級文物部門彙報。

1978 年 3 月 19 日,時任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兼文物考古隊隊長的譚維四率考古技術人員趕到現場,曆時三天探明了墓葬的基本情況。同年 5 月,經報國家文物局準許後,曾侯乙基的發掘工作正式開展。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乙墓

曾候乙墓的墓坑是在紅色砂岩上挖豎穴構成的,總面積 220 平方米。樟室為木樟,由 171 根長條方木壘成。其材質經鑒定全部為梓木(Catal-pa SP.)。樟室被棹牆分為中、東、西、北四室四個部分,樟牆闆縫隙中釘有一些木釘用于懸挂帷幔或香囊,樟牆底均有一小門洞彼此相通。四室具備不同的功能,象征了曾侯乙宮廷的不同部分。

曾候乙墓之西有五個南北成列的陪葬坑,随葬大量生活用品。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銅器 467 件,其中絕大多數是帷帳構件。經複原可知,曾侯乙帷帳是大陸考古所見先泰時期體量最大、結構最為複雜的帷帳。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銘文所見的曾國國君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乙竹簡所見的官職

《左傳》(桓公六年)曾記載:“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軍于瑕以待之……随侯懼而脩政,楚不敢伐。”曾侯乙墓的發現證明至少在春秋晚期,随州地區存在着一個文化發達、實力強大的曾國,它與楚國關系密切。那麼曾國和《左傳》中的随國是一個國家嗎?

1978 年 10 月,李學勤先生在《光明日報》提出了銅器銘文中的曾國就是文獻記載的随國這一論點。事實上,關于曾随之謎的争論在這時已經出現了近 40 年,也有包括張昌平先生在内的學者堅持存在不同于另一個諸侯國——随國的可能性。

随着 1981 年又在附近發現了墓主可能為曾侯乙夫人的擂鼓墩 2 号墓,這一不見于史書記載的曾國在地理位置上與文獻中的随國吻合,曾國和随國的關系問題逐漸發酵,成為困擾世人的謎題。

同時期,楚國是戰國時期南方最重要的諸侯國。《史記》記載,西周早期周成王封熊繹為子爵。楚國經過數百年不斷擴張,到曾侯乙所處的戰國早期,已成為地方五千裡、戰車千乘、甲兵百萬的南方強國。楚惠王為曾侯乙鑄造了編鐘,曾國将其中一件鎮鐘随葬于曾侯乙墓,說明這一時期曾楚兩國關系十分親密。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乙時代的曾和楚關系十分密切

曾随之謎的破解離不開文峰塔墓地的考古發掘。文峰塔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區東北部,屬于義地崗墓群。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這裡不斷發現春秋中晚期至戰國中期的曾國青銅器和墓葬。2009 年以來,考古學家在此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為重構曾國曆史提供了新的線索。特别是曾侯與墓出土甬鐘上的銘文,成為破解曾國之謎的關鍵。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随州文峰塔位置

2009 年以來在此發現了曾侯與墓等曾國墓葬。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1 月,考古工作者又在此發掘了東周墓葬 54 座、車馬坑 2 座和馬坑 1 座,清理出土春秋中晚期至戰國中晚期文物 1000 餘件套,其中部分銅器有“曾”“曾子”“曾孫”等銘文。

曾侯與甬鐘上的長篇銘文,與文獻互證,揭開了曾國之謎。鐘銘記載曾侯與的祖先為周人始祖後稷,是以曾國與周王室同為姬姓。文獻記載,随國為姬姓。兩國族姓相同。

鐘銘記載在吳楚戰争中,曾國為楚國的盟國,協助楚王複國。文獻記載,随國作為楚國的盟國,在此次戰争中庇護了楚昭王。兩國史實相同。再結合葉家山、郭家廟等考古發現,曾國與随國在存續時間又在地理位置上重合,是以曾國即随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與甬鐘破解曾國之謎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侯與甬鐘】春秋晚期 2009 年随州文峰塔墓地 1 号墓出土

曾侯與編鐘現存八件,本件為 2 号,銘文與1号甬鐘基本相似,行款略有不同,可據 1 号甬鐘補足。根據銘文記載,曾國始祖為南宮适,被分封到江漢地區以鎮撫淮夷。《左傳》記載的“吳師入郢”“昭王奔随”(公元前 506 年,吳、唐、蔡三國聯軍擊敗強大的楚軍,直搗京城。楚昭王狼狽地逃到随國。在随國的保護下,昭王免遭一劫。随、楚關系從此有了新的轉機)也可以與銘文的“吳恃有衆庶,行亂”“複定楚王”等内容對照。

此後,通過考古發掘所見晚于曾侯乙墓的曾國國君級别墓葬僅有擂鼓墩2号墓和文峰塔 18 号墓(曾侯丙墓)。這兩座墓葬的存在表明曾侯乙之後的曾國仍維持了近百年。

1981 年 7 月發掘的擂鼓墩 2 号墓西距曾侯乙墓 102 米,系建在紅砂岩上的豎穴木棹墓。墓口長 7.3 米,寬 6.9 米。墓内遺有一具雙重主棺和一陪葬棺的痕迹。随葬有青銅樂器、禮器、雜器、車馬器及陶器、玉石器等類,計 2770 餘件。其中有展現墓主身份的九鼎八篡、三十六件編鐘和一件“盛君萦之禦”銘文銅籬,未見兵器。墓主可能是曾侯乙夫人。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文峰塔 18 号墓的墓主為曾侯丙,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墓坑平面呈亞字形,墓坑南部有一長方形階梯墓道,殘長 6.6 米,共有 15 級階梯。墓口南北長 16.6 米、東西寬 15.6 米,墓口至墓底深 9 米,墓坑四周設有三級台階。葬具為木質 1 樟 3 棺,驚室呈“中”字形,分東、南、西、北、中五室,僅東室未被盜掘,出土有 70 餘件銅器。在墓坑的東西北三面各有一個 2x2 米的方形附坑,這一墓葬形制為過去所不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蟠螭紋銅簠】戰國中期 2012 年随州文峰塔墓地 18 号墓出土,器壁飾蟠螭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錯金雲紋銅鑒缶】戰國中期 2012 年随州文峰塔墓地 18 号墓出土

本件是組合器,由鑒、缶兩件器物組成,缶放置于鑒内正中,有冰酒、溫酒的雙重作用。器身滿飾錯金三角勾連雲紋,并鑲嵌綠松石,裝飾風格繁缛。此組合器裝飾精美、扣合嚴密,展現了戰國時期的工藝水準。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俯視圖,缶放置于鑒内正中

随着周王朝的衰微,周平王西遷,也逐漸失去對諸侯國的控制,諸侯争霸割據之勢愈演愈烈,曾國的命運也裹挾進這一時代浪潮之中。随着楚國逐漸發展成為長江中遊的大國,曾國失去漢東大國之位的同時也成為依附于此的小國,而其政治文化也越發受到楚文化的影響,比如其随葬的青銅禮器組合已有鼎、簋轉變為楚國典型的鼎、簠組合。

07 謎題是如何破解的?

2013 年湖北省博物館入藏的随仲半加鼎,銘文為“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騰随仲芈加食繁。其眉壽無期,子孫永寶用之”。其中“随”為夫家國名,“芈”是父家楚國族姓,“仲”是排行,“加”為其名,說明它是楚王為嫁入随國的女子芈加制作的嫁妝,也是罕見的“随”字銘文銅器,但由于它并非科學考古發掘出土,對銘文中的“随”與“曾”是否為同一國家,學界仍有争議。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随仲半加鼎及拓片

2015 年以來,京山蘇家壟遺址、随州漢東東路墓地、棗樹林墓地等曾國考古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曾國曆史、曾侯世系日漸清晰,曾随之謎得到徹底破解。

蘇家壟遺址群位于湖北省荊門市京山市坪壩鎮西側,坐落于漳水北岸。遺址可分為蘇家壟遺址、蘇家壟墓地兩部分。1966 年修建水渠時,蘇家壟墓地發現包括九鼎七篇在内的 97 件青銅器,鼎、壺等青銅器上有“曾侯仲子父”“曾仲薩父”等銘文,這是湖北考古首次發現文獻記載的九件列鼎,時代屬于兩周之際,引起了學術界高度關注。

從 2014 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這裡進行了系統勘探與發掘,确認這是一處包括墓地、居址、冶煉作坊的曾國大型城邑,遺址時期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2015 年至 2017 年,考古工作者對蘇家壟基地南部崗地進行了系統的科學考古發掘,清理了慕葬 101 座、車馬坑 2 座。通過出土的相關随葬品判斷基地的具體年代為兩周之際至春秋早中期之際。這批墓葬儲存較好,幾乎沒有被盜,均為豎穴土坑墓。葬具儲存狀況不佳,主要為一梓一棺。随葬品多放置在棺樟之間,以青銅器為主,目前已發現青銅禮器 500 餘件。青銅禮器放置有序,組合關系明确。

2019 年發掘的棗樹林墓地 169 号墓出土青銅器銘文證明其墓主正是随仲芈加,而其丈夫則是 168 号墓墓主曾國君曾侯寶,這是曾、随一國的确證。結合葉家山“南公”銅簋、曾侯與甬鐘銘文等出土文獻,困擾學界 40 年的曾随之謎徹底劃上了句号。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黾乎銅簋】春秋早期 1966 年京山蘇家壟出土

兩件銅簋器形、紋飾相同。器底内與蓋内均有銘文:“唯正二月既死霸壬戌,黾乎作寶簋,用聽夙夜,用享孝皇祖文考,用匄眉壽永命,乎其萬年永用。”“黾乎”為人名,可能是商人的後裔。1966 年蘇家壟出土的七件銅簋與九件銅鼎原屬不同的禮器組合,被拼湊作為墓主人曾仲斿父的随葬品。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竊曲紋銅匜】春秋早期 1966 年京山蘇家壟出土,上腹部飾竊曲紋,下腹部飾瓦紋,後腹接龍首鋬。三足作獸首形。盤、匜是水器組合,用于沃盥之禮,匜用來澆水,盤用來盛棄水。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仲斿父銅壺】春秋早期 1966 年京山蘇家壟出土

曾仲斿父銅壺出土兩件,另一件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此壺器形厚重,呈橢方形。壺蓋飾一周镂空環帶紋,壺身飾三周環帶紋。壺罐及頸内壁鑄有銘文:“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寶尊壺”。環帶紋裝飾雖也為春秋早期所流行,但一般施加在圓壺上,作為方壺裝飾較為罕見。

除此之外,熊家老灣墓地與周家崗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上世紀 70 年代都曾發現曾國青銅器,有力補充了春秋早期曾國的物質文化遺存。熊家老灣位于均川鎮均水之北的山地與坡地之間,1970 年、1972 年兩次出土青銅器,其上有“曾伯文”“黃季”等銘文。

周家崗位于萬店鎮,坐落于漂水左岸。1976 年,農民在此地發現 16 件青銅器,應為同一墓葬所出,年代屬于春秋早期。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黃季嬴銅鼎】春秋早期 1972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灣出土

本件内壁鑄有銘文:“黃季作季嬴寶鼎,其萬年子孫永寶用享”。黃國為嬴姓諸侯國,位于今河南省潢川縣附近。春秋時期,曾國與黃國關系密切,曾國墓地常出土黃國青銅器,本件可能是黃國女子嫁到曾國的陪嫁品。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從青銅器銘文看諸侯國的聯姻關系,可以看到出嫁者、出嫁國、娶入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漢淮諸侯國通過聯姻等關系結盟對抗楚國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江淮地區諸侯國示意圖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伯文銅簋】春秋早期 1970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灣出土

本件器蓋、器身以瓦紋、重環紋為飾,捉手内飾雙身共首鳥紋。蓋内、器内鑄有銘文:“唯曾伯文自作寶簋,用賜眉獸黃耇,其萬年子子孫孫用寶用享”。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春秋早期 1972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灣出土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垂鱗紋銅方卣】春秋早期 1970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灣出土

器、蓋皆方,蓋呈四面坡屋頂形。頸兩側有環耳,造型類似方彜,但從環耳推測,本件可能原有提梁,應該是青銅方卣最晚的樣式。

08 更多文物介紹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曾公求車坑出土神人馭龍雙通車構件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挖出來的曾國:考古學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謎題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