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作者:花家地考古文博文摘

1978 年,曾侯乙墓的发掘震惊学术界,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0 年,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成功入选“2019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是曾国考古近年来第四次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曾国考古发现是两周诸侯国考古工作中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可见,曾国考古的每一发现,都引人注目。

700 年曾国也被称“挖出来的诸侯国”,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曾国的诸侯级大墓不只曾侯乙墓,而曾国的历史更远超人们的想象。综合历次考古发现来看:西周早期的有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两周之际的有京山市苏家垄文化遗址曾国墓地,春秋早期的有襄阳郭家庙擂鼓墩曾侯墓地,春秋中期的有随州枣树林曾侯墓地,战国时期的有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还有随州文峰塔发现的春秋时期的曾国,可以认定的确有一个曾国一脉相承。

基于这些考古成果,湖北省博物馆常设“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览,该展位于博物馆南馆二层,揭示曾国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国遗址分布图

01 何以曾国?

在整理叶家山文物时,考古学家有了一个重大突破,在一个青铜簋上发现了“南公”的铭文,这个铭文意义重大!铭文为“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此处的南公,就是南公适(kuò),为姬姓,《封神演义》里面就有这个英雄人物,是西周早期的灭商功臣。专家解释称,曾侯犺称“南公”为“考”,“考”为对逝去父辈的称谓。曾侯犺就是被封于曾国的南宫适的后代。

另外,曾侯與编钟上还有段铭文:“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铭文的意思是,南宫适得到周王重用,辅佐周文王、武王,灭殷平定天下,周王即分封南宫适,到南方营建城址。

现在研究表明,曾国是周朝开国元勋南宫适之后,建立曾国属于西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江汉地区的有效控制。南宫适,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出自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上中仁人》师古曰:“大颠以下,文王之四友也。”据《史记》记载,南宫适是武王兴周灭纣时的贤臣。周武王灭商后,命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以赈济贫弱奴隶。

02 青铜要道上的曾国

在丝绸之路、茶叶之路之前,中国青铜时代就有一条“铜锡之路”。 古人把青铜当金,铜、锡是铸造青铜必需的物质,这条古老铜路也被称为“金道锡行”。考古证实, 在将铜料从南方运往中原王朝的“铜锡之路”上,曾国扮演了重要角色。

曾国在西周早期立国,属周王室同姓诸侯国,始封地位于古代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随枣走廊上,而随枣走廊正是“金道锡行”的主线路,即铜路的南方线路。 曾国大规模青铜冶炼遗存及青铜器出土的京山苏家垄遗址揭示了早期铜路之谜,表明曾国一度承担着控制、运输、管理南方铜锡资源的职责。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国所处的随枣走廊正是“金道锡行”的主线路

铜作为当时重要的战略物资,由国家掌控。国家对外赏赐的是独有资源,比如青铜礼器、玉器或是用优质陶土做的陶礼器。而接受纳贡,或用武力获得的,主要为原材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做青铜器的原料——铜和锡。伴随着“金道锡行”通往周王朝的都邑,大量的铜、锡资源运到中原,为创造辉煌的青铜文明奠定了基础。

03 “挖出来”的曾国世系

通过考古发掘与文献的互证,曾国铜器铭文中已经出现 9 位名号明确的曾侯,如加上没有曾侯铭文铜器出土、但墓葬规模相当于曾侯的墓主、以及具有谥号的曾侯,则超过 10 位。

这些曾侯从前至后可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以叶家山墓地为代表的西周早期的曾侯墓,通过 2011 年和 2013 年的发掘及对应青铜器铭文研究,发现了曾侯谏、曾侯白生、曾侯犺三位曾国诸侯及其夫人等墓葬。这一时期曾国的出土文物有着明显的周王朝印记。

时光流转,周王朝势力在春秋时期逐渐式微,曾国沦为“春秋五霸”之一位于长江流域的楚国的附庸。其青铜器形制的楚王国特征也越发明显,印证了曾国从“左右文武”向“左右楚王”的转向。具有代表意义的枣阳郭家庙和京山苏家垄墓地对应年代大致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郭家庙和苏家垄墓地分别至少出土涉及两位曾侯和一位曾侯的文物。

而后从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考古发掘离不开随州义地岗和擂鼓墩墓地,义地岗墓地又和季氏梁、东风油库和文峰塔墓地组成了义地岗墓群,其中出土器主要为曾侯戉、曾侯舆的青铜器,事实上,而这两位曾侯的不少铜器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曾侯乙墓中已经被发掘。曾侯乙墓的发掘也可归类于这一时期,该阶段出土的乐器排列有序,再现了“八音和鸣”的古代音乐场景。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世系编年

大致遵循上述理路,湖北省博的展览包括“始封江汉”、“汉东大国”、“曾随之谜”、“华章重现”四个部分,揭示曾国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复线讲述了曾国生动的过去、以及一层层地发现曾国的历程。

04 始封江汉

2010 年 12 月 28 日,在随州一个毫不起眼的叶家山岗地,当地农民进行农田改造时,意外发现了一些青铜器。此时此刻,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 33 年前曾经在这里的另一个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1978 年就在距随州叶家山不到 20 公里处的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出土震惊世界,它让在史料中从未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一个神秘的古曾国赫然出世。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1 年 5 月,叶家山墓地抢救性发掘正式开始。

叶家山墓地的发现大大填补了曾国在西周早期历史的空白,它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淅河镇蒋寨村漂水之畔的岗地上。岗地南北长约 400 米,东西宽约 100 米,面积约 4 万平方米。漂河流经墓地的东北部和墓地北部及西部注入涢水。

2011 和 2013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叶家山墓地进行了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 140 座、马坑 7 座,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漆器、玉器等文物,其中包括 3 座曾侯墓。丰富的考古材料证明曾国西周早期已经立国于今随州地区,是周王室分封到南方的重要诸侯国。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西周主要封国示意图

在叶家山墓地,规模最大的 65 号墓、28 号墓和 111 号墓是整个墓地的核心,都出土了众多带有“曾侯”铭文的青铜器。依据墓地的规模布局和考古材料,研究者们基本认为这三座大墓为国君级曾侯墓。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其中,65 号墓位于叶家山墓地中部,墓主为曾侯谏。墓口东西长 5.20 米,南北宽 3.50~3.62 米,墓深 5.94~6.00 米。葬具为一棺二梓。随葬品主要放置于墓内的二层台上。青铜礼器放置在西南角二层台上,青铜兵器放置在南部二层台上,青铜酒器和漆木器放置在东部二层台上,陶器和原始瓷器放置在东北角二层台上,铜、铜锡等兵器和车马器置于梓室内,玉佩饰置于内棺中。

叶家山墓地高等级大墓四周都有柱洞,便于架立辘铲下棺。考古发现,该墓葬两侧各分布 3 个柱洞,或为诸侯级别用以下棺的工具“丰碑”的痕迹。此外,27 号墓位于叶家山墓地中部偏东,是一座曾侯夫人墓。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叶家山墓地所见族徽

1 号墓是叶家山墓地最先发现的一座墓葬,地处整个墓地的东北部。墓口东西残长 3.6 米,南北宽 2.5 米,墓深 2.6 米。墓坑四边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 1 棺 1 樟。棺底中央腰坑殉狗 1 只。

1 号墓中出土了兽面纹大鼎 1 件、方鼎 4 件,说明墓主级别非常高。而1号墓又位于 111 号墓、28 号慕、65 号墓三座曾侯墓葬北侧,因此,有学者推测 1 号墓墓主也是国君一级的高级贵族。1 号墓无论从葬俗还是青铜器造型、纹饰上看都带有强烈的商人因素,可能是叶家山墓地中年代最早的墓葬之一。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谏铜鼎】西周早期 2011 年随州叶家山墓地 2 号墓出土

本件浅分裆、腹部饰三组兽面纹。器内壁铸有铭文“曾侯谏作宝彝”。兽面分裆鼎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成对出现。此类曾侯谏铜鼎在叶家山墓地 2 号墓、28 号墓各出土一对,大小、形制、铭文相同、应为同批铸造,被分置于不同的墓葬之中。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兽面纹铜罍】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叶家山墓地28号墓出土

器盖饰一周兽首、夔纹相间的纹饰带,此类纹饰布局在中原青铜器上较为少见。器身上腹饰大嘴卷尾夔纹,下腹为四组兽面纹,圈足为长尾夔纹。器底附有悬铃,这是晚商、西周时期不多见的地域文化特征,随枣走廊的鄂国、曾国青铜器均有带铃的习俗。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立鸟兽面纹铜罍】西周早期 2011 年随州叶家山墓地 27 号墓出土

盖上立有一只昂首凤鸟,展翅欲飞。盖顶至圈足,均设四道扉棱。盖面饰兽面纹,角尖旋卷高出盖面,兽面下饰有蛇纹。双耳侧立兽首,颈部伸出全雕兽首,兽首均有象鼻。腹部饰兽面纹,圈足饰龙纹。器底附有悬铃。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谏铜盘】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叶家山墓地 28 号墓出土

铜盘为浅腹高圈足,承袭晚商时期的形制。口沿下两耳间饰浮雕兽首及牛形纹。相似的牛形纹也见于四川彭县竹瓦街出土青铜器上。圈足饰一周浮雕蝉纹。浮雕纹饰立体感较强,云雷地饰细密规整,体现了较高的装饰工艺水准。盘沿上及内壁有清晰的人字形席纹痕。盘内壁中央铸有铭文“曾侯谏作宝彝”。

虽然曾侯谏盉与盘在墓中并未相伴出土,但通过铭文和纹饰推测为配套使用。盉盘是西周时期新出现的水器组合。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半环形龙纹铜钺】半环形龙纹铜钺 叶家山墓地 111 号墓出土

111 号墓出土了三件半环形钺,形制基本相同。本件器身饰半环形龙纹,椭圆形銎作龙首。叶家山墓地 65 号墓、甘肃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地也出土有形制相同的半环形钺。这类青铜钺从形制而言大致可分为斧形制、风形制和半环形钺三类。不同于一般的斧形钺,半环形钺很少见,它应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器型,往往为一般国君一级的贵族所用。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麻于铜尊】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叶家山墓地 126 号墓出土

此尊外壁有四道纵向长扉。纹饰从上至下分三段,上段颈部饰蝉纹和鸟纹,中段腹部和下段圈足饰兽面纹。器内底铸有铭文:“麻于肇畜马、谷,赉,用作父戊宝彝。庚册”。尊和卣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常见的酒器组合。麻于尊、卣通体纹饰精美繁缛,是这一时期的青铜器精品。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麻于铜卣】西周早期 2013 年随州叶家山墓地 126 号墓出土

此卣全器满花,以云雷纹为地。提梁饰蝉纹,提梁两端圆雕兽头作牛兽。盖顶有菌状钮,盖面饰兽面纹。盖及器身有四条纵向扉棱。颈部饰龙纹带一周。腹部饰兽面纹,兽尾下两侧各饰一凤鸟纹。圈足饰蛇纹带。

本件盖、器对铭,各铸有铭文:“麻于肇畜马、谷,赉,用作父戊宝彝。庚册”。铭文大意是说麻于因为养马而受到赏赐,因此制作了用来祭祀父戊的铜器。“庚册”是表示麻于族氏的铭文。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叶家山 111 号墓是首次出土完整象牙的西周墓葬

叶家山墓地的位置表明,该曾国位于沟通西周王畿与周朝南土地区的关键位置,居随枣走廊要冲。随枣走廊北连南阳盆地,南通江汉腹地,是当时主要的南北交通要道,江汉地区的物资由此北输,周王朝南征蛮夷也由此进兵。

北宋时期在安州出土的“中甗”和现藏日本出光美术馆的“静方鼎”铜器铭文记载了昭王南征伐楚的史事。其中有周王“在曾、鄂师”的记录,说明曾国及其邻国鄂国是周王朝在南方的重要军事据点。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随枣走廊

作为周王朝在汉东地区的姬姓诸侯国,曾国在西周早期,其文化内涵依然属于周文化体系,其墓地的布局、随葬器物组合和形制特征很多都具备周文化的特点,比如,叶家山墓地布局与周王朝中心区及很多诸侯国的“公族墓”形制的墓地布局相同。

05 汉东大国

除了西周中期的曾国文化依然有待填补之外,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历史遗存在湖北境内的枣阳郭家庙墓地等地得以揭示。这批墓葬进一步掀开了这个一度成为“汉东大国”的国度的神秘面纱。

湖北境内的枣阳郭家庙和熊集段营、京山苏家垄、均川熊家老湾、何店何家台、安居桃花坡、万店周家岗等地点都发现了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遗存。从遗存分布地点来看,这一时期的曾国占有汉东、汉北直至南阳盆地一带的广袤区域。

其中,郭家庙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赵湖村,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 120 万平方米以上。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枣阳郭家庙

2002 年至 2003 年、2014 年至 2016 年,襄阳市文物考古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两次对郭家庙墓地进行了发掘,一共清理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国墓葬 134 座、车马坑 3 座、车坑 3 座、马坑 3 座,证明这里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国的重要政治中心。郭家庙墓地高等级墓葬及车马坑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此时的曾国是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的大国,与汉水、淮河流域诸侯国来往密切。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国家庙墓地高级贵族墓葬

郭家庙墓地以东 1 公里的周台、忠义寨遗址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城址。周台遗址出土了颇具规模的建筑设施,其时代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春秋中期为楚人占据;忠义寨遗址是一个四周有环壕的台地,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

周台、忠义寨遗址与郭家庙墓地构成一处布局完整的遗址区。整个遗址区地势北高南低,南部临水,墓地处于城址北面,符合“葬于北首”的丧葬礼仪。这些特征与同时期的晋国等诸侯国城址、墓地布局规律基本相同。

曾国考古遗存的分布证明,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曾国疆域广大。枣阳郭家庙墓地和周边城址的出土文物反映出曾国有着强大的国力和发达的文化,其文化面貌和中原基本一致。这一时期的曾国恰与《左传》中“汉东之国随为大”的记载相符。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子伯旁晨铜壶】春秋早期 2015 年枣阳郭家庙墓地郭家庙墓区 86 号墓出土

两件铜壶形制、大小、纹饰均相同。盖器饰环带纹和窃曲纹。器身有三周纹饰带,依次为环带纹、窃曲纹、龙纹。圈足饰垂鳞纹。盖顶铸有铭文:“曾子伯旁晨自作行器,其永祜福”。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虎食人铜车軎】春秋早期 2015 年枣阳郭家庙墓地曹门湾墓区 55 号墓出土

本件下饰一周虎纹。上部作圆筒形,成一圆雕虎首。虎凸且高鼻,双耳阔大。虎口张开街一人首。虎齿和人面浮雕于顶面。虎食人是商周青铜器中常见的母题,著名的后母戊鼎、阜阳龙虎尊都有这种题材的纹饰。三门峡虢国墓地也出土了与本件纹饰十分接近的车軎。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曹门湾墓区 1 号车】

军事实力代表了国家的国力。郭家庙墓地出土的大量兵器、车马器证实早期的曾国是军事强盛的大国。尤其是位于曹门湾 1 号墓西南面的 1 号车坑是目前同时期所见最大的车坑,长 32.7 米、宽 4 米,葬车 28 辆,出土各种车具 122 件(组)。

此外,曹门湾墓区 1 号墓为长方形竖穴岩坑墓,历史上多次被盗扰。墓室长 11、宽 8.5、深 8米,墓道长 10 米。一棹重棺,棹室内无分室,北面摆放礼乐器,南面放置兵器,东面的青铜礼器及漆木器被盗,西北角和东南角为车马器。该墓出土了极为丰富的音乐遗物,推测可能为曾侯鲜(yang)伯墓。

这一时期,曾国的文化内涵依然遵循周文化的形制,包括但不限于典型的立耳蹄足鼎、直条形扉棱鬲、瓦纹簋、深腹盘,以及周文化中常见的重环纹、瓦纹、窃曲纹、环带纹等。

叶家山曾国墓地的考古发现说明曾国立国于西周早期,是周王朝分封到南方的诸侯国,其始祖南公是王室重臣。众多考古证据证明曾国和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重要力量,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那么曾国被周王室分封到江汉地区的任务是什么?曾国为什么从周王室的辅佐力量转变为楚国的盟国?曾国和随国是一个国家吗?

06 曾随之谜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春秋晚期与战国中期的曾国考古发掘一方面揭示了这一时段的曾国文化遗存,另一方面也使曾随之谜逐渐水落石出。

1977 年 9 月,武汉军区空军雷达修理所在驻地随县擂鼓墩东团坡扩建厂房时,发现了土层的异样。当时监管施工的王家贵、郑国贤等都是文物爱好者,他们决定立即停止施工,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

1978 年 3 月 19 日,时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文物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率考古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历时三天探明了墓葬的基本情况。同年 5 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曾侯乙基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展。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乙墓

曾候乙墓的墓坑是在红色砂岩上挖竖穴构成的,总面积 220 平方米。樟室为木樟,由 171 根长条方木垒成。其材质经鉴定全部为梓木(Catal-pa SP.)。樟室被棹墙分为中、东、西、北四室四个部分,樟墙板缝隙中钉有一些木钉用于悬挂帷幔或香囊,樟墙底均有一小门洞彼此相通。四室具备不同的功能,象征了曾侯乙宫廷的不同部分。

曾候乙墓之西有五个南北成列的陪葬坑,随葬大量生活用品。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器 467 件,其中绝大多数是帷帐构件。经复原可知,曾侯乙帷帐是大陆考古所见先泰时期体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帷帐。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铭文所见的曾国国君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乙竹简所见的官职

《左传》(桓公六年)曾记载:“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侯惧而脩政,楚不敢伐。”曾侯乙墓的发现证明至少在春秋晚期,随州地区存在着一个文化发达、实力强大的曾国,它与楚国关系密切。那么曾国和《左传》中的随国是一个国家吗?

1978 年 10 月,李学勤先生在《光明日报》提出了铜器铭文中的曾国就是文献记载的随国这一论点。事实上,关于曾随之谜的争论在这时已经出现了近 40 年,也有包括张昌平先生在内的学者坚持存在不同于另一个诸侯国——随国的可能性。

随着 1981 年又在附近发现了墓主可能为曾侯乙夫人的擂鼓墩 2 号墓,这一不见于史书记载的曾国在地理位置上与文献中的随国吻合,曾国和随国的关系问题逐渐发酵,成为困扰世人的谜题。

同时期,楚国是战国时期南方最重要的诸侯国。《史记》记载,西周早期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爵。楚国经过数百年不断扩张,到曾侯乙所处的战国早期,已成为地方五千里、战车千乘、甲兵百万的南方强国。楚惠王为曾侯乙铸造了编钟,曾国将其中一件镇钟随葬于曾侯乙墓,说明这一时期曾楚两国关系十分亲密。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乙时代的曾和楚关系十分密切

曾随之谜的破解离不开文峰塔墓地的考古发掘。文峰塔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东北部,属于义地岗墓群。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这里不断发现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期的曾国青铜器和墓葬。2009 年以来,考古学家在此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为重构曾国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特别是曾侯與墓出土甬钟上的铭文,成为破解曾国之谜的关键。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随州文峰塔位置

2009 年以来在此发现了曾侯與墓等曾国墓葬。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1 月,考古工作者又在此发掘了东周墓葬 54 座、车马坑 2 座和马坑 1 座,清理出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文物 1000 余件套,其中部分铜器有“曾”“曾子”“曾孙”等铭文。

曾侯與甬钟上的长篇铭文,与文献互证,揭开了曾国之谜。钟铭记载曾侯與的祖先为周人始祖后稷,因此曾国与周王室同为姬姓。文献记载,随国为姬姓。两国族姓相同。

钟铭记载在吴楚战争中,曾国为楚国的盟国,协助楚王复国。文献记载,随国作为楚国的盟国,在此次战争中庇护了楚昭王。两国史实相同。再结合叶家山、郭家庙等考古发现,曾国与随国在存续时间又在地理位置上重合,因此曾国即随国。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與甬钟破解曾国之谜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侯與甬钟】春秋晚期 2009 年随州文峰塔墓地 1 号墓出土

曾侯與编钟现存八件,本件为 2 号,铭文与1号甬钟基本相似,行款略有不同,可据 1 号甬钟补足。根据铭文记载,曾国始祖为南宫适,被分封到江汉地区以镇抚淮夷。《左传》记载的“吴师入郢”“昭王奔随”(公元前 506 年,吴、唐、蔡三国联军击败强大的楚军,直捣京城。楚昭王狼狈地逃到随国。在随国的保护下,昭王免遭一劫。随、楚关系从此有了新的转机)也可以与铭文的“吴恃有众庶,行乱”“复定楚王”等内容对照。

此后,通过考古发掘所见晚于曾侯乙墓的曾国国君级别墓葬仅有擂鼓墩2号墓和文峰塔 18 号墓(曾侯丙墓)。这两座墓葬的存在表明曾侯乙之后的曾国仍维持了近百年。

1981 年 7 月发掘的擂鼓墩 2 号墓西距曾侯乙墓 102 米,系建在红砂岩上的竖穴木棹墓。墓口长 7.3 米,宽 6.9 米。墓内遗有一具双重主棺和一陪葬棺的痕迹。随葬有青铜乐器、礼器、杂器、车马器及陶器、玉石器等类,计 2770 余件。其中有体现墓主身份的九鼎八篡、三十六件编钟和一件“盛君萦之御”铭文铜篱,未见兵器。墓主可能是曾侯乙夫人。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文峰塔 18 号墓的墓主为曾侯丙,其年代略晚于曾侯乙墓。墓坑平面呈亚字形,墓坑南部有一长方形阶梯墓道,残长 6.6 米,共有 15 级阶梯。墓口南北长 16.6 米、东西宽 15.6 米,墓口至墓底深 9 米,墓坑四周设有三级台阶。葬具为木质 1 樟 3 棺,惊室呈“中”字形,分东、南、西、北、中五室,仅东室未被盗掘,出土有 70 余件铜器。在墓坑的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 2x2 米的方形附坑,这一墓葬形制为过去所不见。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蟠螭纹铜簠】战国中期 2012 年随州文峰塔墓地 18 号墓出土,器壁饰蟠螭纹。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错金云纹铜鉴缶】战国中期 2012 年随州文峰塔墓地 18 号墓出土

本件是组合器,由鉴、缶两件器物组成,缶放置于鉴内正中,有冰酒、温酒的双重作用。器身满饰错金三角勾连云纹,并镶嵌绿松石,装饰风格繁缛。此组合器装饰精美、扣合严密,体现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俯视图,缶放置于鉴内正中

随着周王朝的衰微,周平王西迁,也逐渐失去对诸侯国的控制,诸侯争霸割据之势愈演愈烈,曾国的命运也裹挟进这一时代浪潮之中。随着楚国逐渐发展成为长江中游的大国,曾国失去汉东大国之位的同时也成为依附于此的小国,而其政治文化也越发受到楚文化的影响,比如其随葬的青铜礼器组合已有鼎、簋转变为楚国典型的鼎、簠组合。

07 谜题是如何破解的?

2013 年湖北省博物馆入藏的随仲半加鼎,铭文为“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楚王腾随仲芈加食繁。其眉寿无期,子孙永宝用之”。其中“随”为夫家国名,“芈”是父家楚国族姓,“仲”是排行,“加”为其名,说明它是楚王为嫁入随国的女子芈加制作的嫁妆,也是罕见的“随”字铭文铜器,但由于它并非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对铭文中的“随”与“曾”是否为同一国家,学界仍有争议。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随仲半加鼎及拓片

2015 年以来,京山苏家垄遗址、随州汉东东路墓地、枣树林墓地等曾国考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曾国历史、曾侯世系日渐清晰,曾随之谜得到彻底破解。

苏家垄遗址群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坪坝镇西侧,坐落于漳水北岸。遗址可分为苏家垄遗址、苏家垄墓地两部分。1966 年修建水渠时,苏家垄墓地发现包括九鼎七篇在内的 97 件青铜器,鼎、壶等青铜器上有“曾侯仲子父”“曾仲萨父”等铭文,这是湖北考古首次发现文献记载的九件列鼎,时代属于两周之际,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

从 2014 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系统勘探与发掘,确认这是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遗址时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2015 年至 2017 年,考古工作者对苏家垄基地南部岗地进行了系统的科学考古发掘,清理了慕葬 101 座、车马坑 2 座。通过出土的相关随葬品判断基地的具体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这批墓葬保存较好,几乎没有被盗,均为竖穴土坑墓。葬具保存状况不佳,主要为一梓一棺。随葬品多放置在棺樟之间,以青铜器为主,目前已发现青铜礼器 500 余件。青铜礼器放置有序,组合关系明确。

2019 年发掘的枣树林墓地 169 号墓出土青铜器铭文证明其墓主正是随仲芈加,而其丈夫则是 168 号墓墓主曾国君曾侯宝,这是曾、随一国的确证。结合叶家山“南公”铜簋、曾侯與甬钟铭文等出土文献,困扰学界 40 年的曾随之谜彻底划上了句号。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黾乎铜簋】春秋早期 1966 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两件铜簋器形、纹饰相同。器底内与盖内均有铭文:“唯正二月既死霸壬戌,黾乎作宝簋,用听夙夜,用享孝皇祖文考,用匄眉寿永命,乎其万年永用。”“黾乎”为人名,可能是商人的后裔。1966 年苏家垄出土的七件铜簋与九件铜鼎原属不同的礼器组合,被拼凑作为墓主人曾仲斿父的随葬品。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窃曲纹铜匜】春秋早期 1966 年京山苏家垄出土,上腹部饰窃曲纹,下腹部饰瓦纹,后腹接龙首鋬。三足作兽首形。盘、匜是水器组合,用于沃盥之礼,匜用来浇水,盘用来盛弃水。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仲斿父铜壶】春秋早期 1966 年京山苏家垄出土

曾仲斿父铜壶出土两件,另一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此壶器形厚重,呈椭方形。壶盖饰一周镂空环带纹,壶身饰三周环带纹。壶罐及颈内壁铸有铭文:“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环带纹装饰虽也为春秋早期所流行,但一般施加在圆壶上,作为方壶装饰较为罕见。

除此之外,熊家老湾墓地与周家岗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上世纪 70 年代都曾发现曾国青铜器,有力补充了春秋早期曾国的物质文化遗存。熊家老湾位于均川镇均水之北的山地与坡地之间,1970 年、1972 年两次出土青铜器,其上有“曾伯文”“黄季”等铭文。

周家岗位于万店镇,坐落于漂水左岸。1976 年,农民在此地发现 16 件青铜器,应为同一墓葬所出,年代属于春秋早期。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黄季嬴铜鼎】春秋早期 1972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湾出土

本件内壁铸有铭文:“黄季作季嬴宝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黄国为嬴姓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潢川县附近。春秋时期,曾国与黄国关系密切,曾国墓地常出土黄国青铜器,本件可能是黄国女子嫁到曾国的陪嫁品。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从青铜器铭文看诸侯国的联姻关系,可以看到出嫁者、出嫁国、娶入国。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汉淮诸侯国通过联姻等关系结盟对抗楚国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江淮地区诸侯国示意图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伯文铜簋】春秋早期 1970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湾出土

本件器盖、器身以瓦纹、重环纹为饰,捉手内饰双身共首鸟纹。盖内、器内铸有铭文:“唯曾伯文自作宝簋,用赐眉兽黄耇,其万年子子孙孙用宝用享”。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春秋早期 1972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湾出土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垂鳞纹铜方卣】春秋早期 1970 年随州均川熊家老湾出土

器、盖皆方,盖呈四面坡屋顶形。颈两侧有环耳,造型类似方彝,但从环耳推测,本件可能原有提梁,应该是青铜方卣最晚的样式。

08 更多文物介绍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曾公求车坑出土神人驭龙双通车构件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破解谜题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