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築,而說到中國的标志性建築,想必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吧。

時至今日,不論是大陸本國的人民還是國外旅客,凡是初次前往北京旅遊者,故宮都是他們打卡地點的首選。

但是你知道嗎,這座見證了數百年曆史,被國内外人們視為世界上最偉大建築之一的著名曆史建築曾遭受過拆遷、改建的危機,幸得一人電報化解,我們才得以見到今天的故宮,否則故宮恐怕也隻能像無數被毀的曆史名迹一樣在書中被大家了解了。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因荒唐理由遭遇劫難,幸有一人相助得以渡劫成功

到底是何原因導緻了故宮遭此大劫呢?說起理由其實有些令人無語,民國時期的政府因為覺得開會時的場所不夠開闊而且顯得老舊落後,為了擴大會議室面積,便想要拆除故宮中的古建築,然後空出地方來修建更加時尚的現代化建築。

不過雖說今天的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是或許在當時許多人看來,故宮象征的是老舊的封建主義,新的現代化建築象征着新思想,以新代舊則是新思想取代封建思想的表現。這樣一想,似乎那時人們會有此舉也不甚奇怪了。

不過,就算能了解那時候部分人的想法,但相信大家依舊不會贊同這種意圖破壞故宮建築的行為。畢竟故宮作為大陸最具代表性且儲存完好的古代建築之一,不論是對中國本身的曆史還是對世界曆史來說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好在當時還是有人想法與我們現在一緻的,故宮最終沒有在這次危機中被拆除也多虧了某人的一份電報,這個發電報的人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軍閥吳佩孚。

也幸好這份電報是吳佩孚發出的,電報才能因為其發出者的重要地位而被直接被發送到了當時政府的上司人手上。同時,吳佩孚的這份電報還被各媒體争相報道,成功引起了政府和群眾的廣泛關注。

吳佩孚認為,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有一座标志性建築,但是其它國家的那些建築都比不過咱們的故宮。故宮不論是在曆史價值還是建築風格都處于世界頂尖水準,是其它建築難以比拟的,如果貿然損壞故宮,那麼不僅會造成國家乃至世界曆史文化的損失,還極有可能損傷中國自己的顔面。

就算不顧國家的顔面,那也不允許有人用這種蹩腳的理由去破壞這座曆史建築。另外,吳佩孚還指出有人想要借此機會将故宮中的文物和财産占為己有。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吳佩孚的話獲得了很多贊同的聲音,連蘇聯都聽說了這件事并表示了對吳佩孚觀點的支援,還公開對故宮表示欣賞和贊揚。民國政府在斟酌許久後,最終也決定留下故宮,還加以保護,這場拆故宮的鬧劇到此才得以結束。

故宮再次遭遇危機,以一奇葩理由得以儲存

其實清朝衰亡以後,故宮不僅遭遇過這一次劫難,新中國成立之後,故宮還遇到過一次大危機。這次危機在無數建築學者、曆史學者以及群眾的反對下都險些沒能阻止,最後有人在無奈之下用一奇葩理由才讓故宮勉強儲存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人面對封建時期的建築都懷有一定的抵制情緒,許多珍貴的古建築都慘遭毒手,其中也包括了故宮。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1952年8月,著名建築家梁思成夫婦帶病跪在城牆面前哀求和痛罵也沒能阻止拆遷隊的工作進度,天安門東西兩側的長安左門與長安右門很快便被拆除了。後來上司人又提出想要将北京、開封等地的舊建築改建成新房子,于是有的人便抓住機會迅速展開了改造故宮的計劃。

當然,此舉很快引起了學者們的不滿和批評,他們認為故宮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意義非同一般,拆除故宮不僅會對學術界造成巨大損失,還會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此時拆除了故宮,那麼未來再想研究故宮便隻能追悔莫及了。

此事還驚動了國外學術界,許多外國學者也都就拆除故宮一事發表了反對觀點。但是上司人們一直沒有改變拆除故宮的想法和規劃,直到有人在無奈之下提出,故宮就是要代表封建落後,留下封建落後的故宮可以對群眾起到教育作用,算是古為今用。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聽到這個理由,上司才覺得有道理,并停止了改造故宮的計劃,實在令人有些哭笑不得。不過也幸虧人們想出了這個理由,否則中國後來可真要像當時許多學者所說的那樣:哪怕再建一座北京也彌補不了。

曆史遺産價值不可估量,理應慎重保護

在過去許多年間,我們曾因對曆史文化的認知不夠清晰而沒有對曆史遺産做好保護措施,導緻國家痛失了許多價值無法估量的文化财産,之前兩度故宮拆改危機歸根究底也都是因為觀念上的落後所導緻的。

如今随着科技的發展、人們觀念的更新,大家都意識到了曆史文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的重要性,開始不斷增強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并努力收回曾經因戰争等原因流落在國外的那些文物。

清朝滅亡後,故宮面臨了兩次拆除危機,梁思成夫婦跪在城牆下哀求

另外,我們還不斷研究如何修複、重組許多已被損毀的曆史建築,但是都難以真正恢複其原貌,可想而知,若是當初故宮沒能保住,恐怕我們現在還真在研究怎樣重建一個故宮。

故宮是古時候人們智慧的結晶,代表着古人超乎我們想象的力量,也代表着中國文化藝術的偉大成就。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故宮是經過了數代人的保護、修複才成功流傳至今,并有現在這樣比較完好的面貌的。

未來,故宮以及其他曆史文化遺産還需要我們持續的精心呵護才能一直保留、傳承下去。這是我們的曆史底蘊,需要我們的重視和保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