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遺忘的民國大師:抗戰時從淪陷區搶出大量古籍,還撐起台北故宮

古代藏書閣

提及中國近代的學者大師,除了為人所熟知的胡适、傅斯年、陳寅恪等,還有許多同樣為大陸近代學術做出開創性貢獻的人,他們因種種原因被埋沒在曆史的塵埃之下,但他們的貢獻在今日依舊顯著。他們不應被遺忘,大陸圖書館學的開創者蔣複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重要學者。

一、與圖書館結緣

蔣複璁是典型的出身名門的精英。1898年,他出生于浙江海甯,蔣家在當地是富甲一方的名門望族,不但在商界如魚得水,還曾出現過數位考中功名并走向仕途的族人,耕讀傳家是蔣家的重要家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蔣複璁閱讀了大量的儒家經典,後被送到新式學堂接受新式教育。1919年,他順利考入北大哲學系,并獲得學位,自此開啟了他傳奇又偉大的一生。

蔣家是浙江當地大族

1920年,蔣複璁在堂叔蔣百裡的引薦下進入松柏圖書館做兼職,而令蔣複璁沒想到的是,他将為圖書館的發展奉獻一生。畢業後,蔣複璁将全身心投入到圖書館事業當中,他先是擔任北平圖書館總編纂,負責圖書館内浩如瀚海的中文圖書的編目工作,盡管十分辛苦,但蔣複璁深知這是建設現代圖書館的必備工作,要想真正實作中國圖書館事業從私人性或皇家“藏書閣”向公立性質的現代圖書館轉變,就必須做大量以往從未做過的工作。

蔣複璁

1929年,蔣複璁根據多年工作經驗,撰成《中文圖書分類之商榷》一文,這是大陸學人對現代圖書館圖書分類事業做出的最早探索。随後,他趕赴德國柏林大學哲學系留學,并趁機于德國普魯士邦立圖書館實習。跟中國剛剛起步的規模較小的圖書館不同,普魯士邦立圖書館相當于德國國家圖書館,無論是藏書量之豐富,還是管理運作體制之先進,都遠非中國能比,數年的留學經曆使蔣複璁在能力與見識方面都突飛猛進,也奠定了他作為大陸圖書館學第一人的基礎。

柏林大學

二、中國圖書館學第一人

1932年,蔣複璁學成歸國,此時國民政府正打算在南京重建國立中央圖書館,蔣複璁也随即成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主任,總攬圖書館的一切建設工作。此時的中國圖書館建設可以說沒有任何的基礎與經驗,一切都要從零開始,要想建成西方式的現代圖書館,必須要曆經十分困難的建設時期。蔣複璁根據他留學德國時學到的、看到的知識與見識,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國立中央圖書館

現代圖書館與傳統藏書閣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其“公共性”。蔣複璁上任伊始,即宣布中央圖書館建成後向群眾開放,并建設相應的閱覽室,以吸納更多的讀者。但這僅是建設現代圖書館的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不隻是為讀者提供閱讀的場所,其本身還應該是知識的整理者,更是知識的生産者。蔣複璁先接管了南京的國學書局,并将其改造為中央圖書館籌備處印刷所,以此為出版印刷機構,随後整理出版了《四庫全書》等。就《四庫全書》來講,蔣複璁決定與商務印書館合作,從中選出1000多本精品書籍進行印刷,并将以最高規格出版,作為展現中國文化的代表與象征。

《四庫全書》

蔣複璁還以中央圖書館為平台,編輯出版多份學術刊物,如《圖書月刊》、《學林季刊》、《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等。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之後,蔣複璁還以中央圖書館的名義編纂發行了大量宣傳抗戰的書籍,并在大後方建立大量地方性圖書館,希望将文化傳播到大後方的每一處角落,用文明對抗暴行。為拯救大量留存在上海、南京等地的書籍,蔣複璁在全面開戰後,多次往返于重慶與南京、上海之間,收購大量散落在民間的珍貴書籍。戰争結束後,他更是多次前往海外收購中國珍本書籍,為中國古籍珍本的保護出版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蘇州公園圖書館,1937年後被日寇毀為廢墟

三、台北故宮的開創者

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台灣,蔣複璁也随之趕往台北。他在中央圖書館工作數十年,為其付出了一生的心血,是以在搬遷台灣的同時,也帶走了大量的珍貴書籍,并以此為基礎在台北重建了“中央圖書館”。

此外,由于大量故宮文物跟随國民政府前往台灣,如何處置這一批文物也成為當時讨論的重點問題。

台灣“中央圖書館”

1965年,以北京故宮為藍本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落成,而蔣複璁則成為第一任博物院院長,直至1982年因病退休。擔任院長之前,蔣複璁無論在南京還是在重慶、台北,已經做了數十年的“中央圖書館”館長,盡管他沒有做過博物院之類的工作,但他深知無論是圖書館還是博物館,有一點是絕對不能丢的,那就是“學術研究”。為此蔣複璁在上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即推動台北“故宮”成為一個學術型博物館,不僅要展覽文物,更要研究發掘文物。

台北“故宮博物院”

為此他先在台北“故宮”成立圖書文獻處,極力推動故宮内所藏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随後他繼承在圖書館工作的經驗,創辦台北“故宮”獨立發行的學術期刊,以故宮為核心展開對曆史、文物與博物館建設的研究。蔣複璁還積極承辦大量國際性學術會議,吸引國外學者前往台北讨論學術問題,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進而推動學術發展。在蔣複璁主持博物院的十多年間,台北“故宮”的學術發展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直至他1990年去世之前,都一直關注着台北“故宮”的發展。

台北“故宮”裡的珍貴文物

文史君說

在今人眼中,民國衆多大師中,蔣複璁的存在感幾乎為零,這不是因為蔣複璁不夠優秀。相反他在大陸現代圖書館建設與博物館建設方面,都做出了開創性貢獻。曆史是不公平的,因為它會遮蔽掉許多真相;但它又是公平的,因為真正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是不可能被遺忘的,他的功績是永恒的。

參考文獻

李在中:《蔣複璁與台北博物館》,《紫禁城》2015年第3期。

羅德運:《蔣複璁:一個不應被忘卻的名字》,《湖北師範學院學報》1998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台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曆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衆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