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一切都結束了,美企談判失敗,華為想看到的局面出現!
在2020年,美企英偉達宣布将展開談判,計劃以400億美元的天價對英國晶片架構巨頭ARM發起收購。ARM是全球最大晶片架構設計巨頭之一,包括蘋果、華為、高通在内的著名晶片企業,都是ARM的客戶。
可想而知,若是讓英偉達成功收購ARM,那華為、高通等晶片公司,将間接成為英偉達的下線,保不齊得看英偉達的臉色。基于這點考量,在英偉達就收購ARM一事展開談判的消息傳出後,蘋果、高通等晶片公司都相繼提出反對意見。
而華為,因為在收購案出來之前,就被美國列入針對名單,自然也是對英偉達收購ARM一事持反對意見。這倒不是華為故意針對,而是若是真的讓英偉達順利收購ARM,那以美國當局的尿性,真的是有可能限制華為使用ARM設計的晶片架構的。
無論怎麼看,英偉達若是順利收購ARM,對華為後續的發展都是百害無一利的。是以,在英偉達就收購案展開談判之際,華為就連同國内多家企業向我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建議,要求否決這筆交易,要麼就附加條件,不能讓ARM被美企英偉達收購後,成為威脅中國晶片企業的一張王牌。
事實上,除了華為以及蘋果、高通等晶片企業對英偉達收購ARM一事旗幟鮮明的提出反對意見外,就連ARM的本家英國,也對這筆交易十分抵觸,認為這會削弱英國的科技實力。可以說,英偉達對ARM展開收購一事,除了收購與被收購方希望交易達成外,外界基本都持反對意見。
出現這種局面并不讓人意外,如果英偉達最終收購了ARM,那不光華為等中企會受影響,其他國家的晶片企業也會受影響。畢竟在曆史上,美國可不止一次利用科技霸權來打壓其他國家的企業。更重要的是,美國在半導體領域本身就具備極大的話語權,若是ARM也被美國收編,那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話語權将進一步擴大,其他國家就更難有出頭之日了。
一切都結束了,美企談判失敗
在反對聲如此之多的前提下,外界對于英偉達收購案普遍都不看好,認為其最終的結果是談判失敗。而從媒體2月8日報道的消息來看,在一片反對聲中,美企談判失敗,英偉達收購案最終走向破産。
據悉,軟銀将晶片業務ARM出售給英偉達的交易已經破産,而雖然交易沒有達成,但賣方軟銀公司卻不虧,因為根據談判協定,即便最終收購失敗,英偉達也将支付給其12.5億美元的分手費,從這點來看的話,軟銀相當于是空手套白狼。
一切都結束了,美企談判失敗,華為想看到的局面出現!對華為來說,ARM沒有被英偉達收購是最好的結果,也是華為最想看到的局面,如若不然,華為不會組織國内企業向我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否決英偉達收購案的建議。看得出來,對于ARM晶片架構,華為還是比較依賴的。當然了,這隻是暫時的,據知情人士爆料,華為正在抓緊研究屬于自己的晶片架構,以備不時之需。
總的來說,美企英偉達談判失敗,這是目前最好的結果,也是多國願意看到的結果,美國除外。如上文所說的,要是英偉達順利收購ARM,那美國的晶片實力将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能更好的教訓不聽話的别國企業,隻是可惜,如今一切的美夢都泡湯了。
最後,編者想說,晶片是一國科技的心髒,中國科技産業要想成功崛起,必然是要解決“心髒”問題的,若是我們連“心髒”都遲遲無法實作國産,那被卡脖子将會是常态,壓根不可能有崛起的希望。
是以,我們應當警醒,要摒棄過去的買辦思維,争取早日實作晶片獨立,這樣中國科技才能真正做到在世界屹立,大陸也才能更加從容的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與挑戰。
科技自媒體撰稿人,隻聊科技,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