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妍冰‖《山河血脈》:厚重生動的曆史畫卷(書聲/評論)

作者:文棚

深邃厚重而又生動鮮明的曆史畫卷——讀鄭萬裡先生的《山河血脈》有感

1月29午後,我戀戀不舍地放下了《山河血脈》,終于讀完了這部深邃厚重的長篇紀實文學。然而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左步村是我母親的家鄉,歐氏大宗祠記載了媽媽的族人——歐氏家族的興衰繁衍。那裡每一寸土地都留着媽媽族人的印記。多少次徜徉在左步村,撫摸着那裡每一塊磚石,每一棵樹木,每一株花草,品嘗着左步村誘人的美食,自豪和幸福溢滿身心,也令我不時深陷左步村的曆史人文之中,不能自拔。

妍冰‖《山河血脈》:厚重生動的曆史畫卷(書聲/評論)

鄭萬裡長篇報告文學《山河血脈》近日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一、古村左步先賢彙聚,歐氏家族淵遠流長

左步村于明永樂年間建村,有600多年曆史,歐、孫、阮三大姓村民聚居,是孫中山的祖居地,曆史文化資源豐富。

在左步村西面,聚集一群歐姓族人,數百年來他們繼承“敦詩說禮、阖族團結”的祖訓能人輩出。從村委會往前走不到50米,是植有三棵大榕樹的廣場,廣場一頭即是歐氏大宗祠,在綠意盎然的枝葉掩映下,歐氏大宗祠顯得古色古香,淡雅肅穆。

《山河血脈》呈現了左步村很多先賢名人,除了孫中山祖籍在此之外,還有中國民族工業先驅方舉贊、孫錦芳、孫疊芳;粵路公司總理歐赓祥;中國抗日時期珠江縱隊第一支隊長歐初;中共四大代表阮章。關于阮章,現存的各種關于左步的人文資料都難以查到他,他是左步村先賢中很早參與革命的,1921年他參與發起建立唐山勞工圖書館,發行《勞工周刊》宣傳馬列主義,開展勞工運動,他利用夜校講解勞工的生活現狀,教勞工唱《國際歌》啟發勞工覺悟。1922年組織南廠、開灤、啟新、華新等廠礦的勞工成立唐山勞動立法大同盟,上司南廠勞工大罷工并取得勝利。1925年任東北錦州機務段副稽查,以此為掩護進行革命工作。

歐庚祥帶領鄉鄰投身大陸鐵路事業,挑起粵漢鐵路建設大梁;歐初積極參加珠江縱隊,英勇打擊侵略者,成為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廣東省革命力量之一,他們都為推翻帝制、建設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他們是歐氏族人中的傑出代表。還有影星阮玲玉;漫畫家方成等等,不勝枚舉。

除此之外,在祖國、家鄉遭受危難之際,左步村還有很多兒女大義凜然,挺身而出,他們是林帝興、歐陽玉、歐祥發、歐陽錦儀、歐曼寬、孫烈、孫信謙、阮日生等衆多救國救民的革命戰士。

在《山河血脈》第三章“粵漢鐵路築精英”裡面具體介紹歐氏族人歐赓祥,他是我媽媽的爺爺同輩族親。這一節詳細再現了歐赓祥肩挑粵漢鐵路建設大梁的故事。

作為粵路公司第二任總理,歐赓祥受孫中山“故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又為交通之母”的影響,帶動親朋戚友投身中國的鐵路事業。當時歐赓祥派人回鄉招聘村民修鐵路,左步村的歐氏、孫氏族人及崖口陸氏、譚氏族人參與最多,帶動了附近各村的親朋戚友陸續投身中國的鐵路事業。大緻教育訓練階段為:最先離開家鄉聚集在廣州鐵路南站——黃沙,1917年轉至唐山,在唐山經過兩年教育訓練後,于1919年前往武漢,揭開了粵漢鐵路建設的序幕。

在《山河血脈》的第四章“五桂贊歌”第一節中,專門寫到骁勇帥氣的遊擊隊長歐初,他也是我媽媽的族親,抗日戰争時期歐初已經是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長,他的傳奇在中山乃至廣東幾乎盡人皆知。

歐氏大宗祠曾是中山一個重要紅色革命據點,歐初當年就在這裡從事過革命活動。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歐初輾轉回到故鄉左步村教書,不久後便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轉戰珠江三角洲敵後戰場,參加并指揮了大小戰鬥140多次,部隊威震中山乃至珠三角、澳門一帶,中山遊擊隊員穿戴的竹帽和膠鞋,亦成為當時群衆的流行時尚,稱之為“歐初帽”、“歐初鞋”。

在《山河血脈》的第四章第二節“戰地玫瑰紅”裡面,介紹了我小姨歐八(歐寶霞)的事迹,裡面提及到了我媽媽家族過往,令我心潮激蕩。

我媽媽的爺爺歐開祥,與粵漢鐵路公司總理歐赓祥是同輩族親,早年在美國讀大學,攻讀機械設計及兵器工程專業,回國後受聘于廣州石門兵工廠籌建處,後來,輾轉到了漢陽兵工廠,成為漢陽兵工廠技術總監。那是媽媽他們一家九口在漢陽比較殷實的生活記錄。直到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媽媽一家随同她的爺爺歐開祥一家九口傳回故裡——中山左步。結果在歸途中遭遇戰火阻隔加之土匪搶劫,家破人亡。

回到左步,隻剩下外婆和四姨歐寶霞二人了。解放後才相繼找回我的大姨、媽媽和三姨,一個富庶的大家庭隻剩下外婆和她四個女兒。

那時四姨才14歲,她經常随着外婆去崖口親戚家小住,并常常幫助她大姨看藥店及送一些藥品之類的紙盒。久而久之,四姨知道了她大姨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并由大姨介紹加入了珠江縱隊天文台組織。

天文台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中山獨立團下設的一個部門,主要承擔中山獨立團的宣傳編印任務,兼做駐地周圍的群衆工作。名為天文台,一是作為縣委宣傳喉舌,經常刻寫油印釋出我黨的消息,讓人民了解全國的革命形勢。是以肩負重要使命。四姨的年紀在天文台排第八,是以她的名字就由歐寶霞改為歐八,直到如今。

四姨說中山解放前夕,他們在天文台先後編印了《戰鬥簡訊》《衆報》《告中山縣人民書》《告國民黨官兵書》《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等。就連戰士們佩戴的臂章、胸章、征收軍糧通知書、部隊内部使用的紙币票證等,也是他們負責印刷的。

天文台除了刻印編寫宣傳材料,隊員們也常常出沒于五桂山和石岐之間傳遞情報,有時還是一個人完成任務。

“有一次夜晚天下着大雨,四姨一個人完成任務從石岐趕回五桂山天文台。因為雨大天黑,又冷又累,她實在走不動了,就跳到路邊一個坑裡休息等待天明。不知不覺睡着了。醒來一看,雨早停了,天已經大亮,四姨趕緊從土坑裡爬出來,下意識向下一看,這一看不要緊,她頭皮都麻了。原來躲了一夜的地方是一個塌陷的墳墓。土坑裡是腐爛的棺木,還有屍骨。四姨趕緊離開,向五桂山駐地跑去……”

如今說起,還令人毛骨悚然!

在距離中山解放的前幾天,中山縣委指令天文台制作一面五星紅旗,迎接解放大軍入城。

于是,天文台就在山洞裡開始制作五星紅旗。

國旗的紅色上面點綴五顆黃色的星,象征中國革命各民族大團結。四姨的任務就是将五角星縫在紅旗上。四姨細心地一針一線将五角星縫制在紅旗上,她心裡特别激動!這個任務太光榮了。黃雲台長看四姨一針一線縫得細緻認真,表揚說:“老八,針腳縫得細密,好樣的!”

1949年10月30日,石岐宣告解放,城内萬人空巷。四姨和她的戰友潘十四(潘彥)走在遊行隊伍最前面,在國旗兩側護衛着他們親手制作的國旗,沒想到這個鏡頭還被當時的新聞記者拍了下來,雖然是黑白照片,但這是曆史的瞬間,非常珍貴。

《山河血脈》第五章提到了歐仁普,他早年在加拿大結識孫中山并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勝利後歐仁普回國回到左步村,帶頭圍海造田。他們在左步村外的“雞頭山”圍海打造“七頃圍”,曆經三年,大圍終于合堰,歐仁普決定賣掉“七頃圍”,繼續圍海。于是700畝的“七頃圍”良田就賣給了圍海大股東歐開文(宏)。

歐開宏是前任左步村黨支部書記歐結善的太公。就是他糾正了上面的誤差。

我太外公和歐結善的太公都是“開”字輩:我太外公歐開祥,他太公歐開宏;我外公和他爺爺都是“慶”字輩:歐慶詩、歐慶明。我們是關系很近同族親人。

我想起曾在一位歐家長輩那裡看到一部歐氏族譜,原來歐姓,區姓,歐陽姓,同是一個祖上。

後來歐姓分支:歐姓望族居住在平陽(今天的臨汾西南);歐姓另一分支位于湖南省甯遠縣的新車村,據家譜記載是于600多年前遷至廣東中山。是以歐氏大宗祠寫着宗開領海,派衍平陽。牆壁上赫然寫着“海洲瓜嶺脈同流,宗派宏開左步頭,肯構肯堂錦世系,光前裕後享春秋”等紀念詩句,楹聯上印有祖訓:派衍平陽溯本尋源懷舊德,地依仁裡敦詩說禮振文風。仿佛時刻提醒着後人勿忘根本,阖族團結。

如今,歐氏宗祠的門前赫然印有“宗開嶺海,派衍平陽”幾個大字,也是宗族裡公認的左步歐氏宗族的來曆,“嶺 ”指土瓜嶺,“海”指古鎮海洲,左步村歐氏宗族實際上是由土瓜嶺區氏與古鎮海洲歐氏先後遷徙而來。開村先祖為歐官清,是清代一名陶瓷商人,也是他出資召集鄉鄰建造了歐氏大宗祠。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二開間二進建築布局,為硬山式脊、磚木台梁混合建築架構。裡頭的青磚牆、硬山頂、博古脊,門廊處的石檐柱、花鳥木雕、山水詩詞壁畫,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特色。

歐氏大宗祠是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和抗日戰争中宣揚革命的場所,也是歐初率領的五桂山遊擊隊組織宣傳抗日救國活動的基地。于1999年重修,2004年11月被中山市人民政府确定為不可移動文物機關。

二、在曆史和現實之間流連,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左步村曆史文化厚重,物質文化資源也非常豐富,村裡還保留着碉樓住宅、祠堂、村廟、曆史街巷等特色建築,是中山乃至珠三角地區廣府風格曆史建築的典型代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鄭萬裡先生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作家,他沒有把自己關在書房,而是不時走進左步村,用腳步丈量着古村每一寸土地,用目光搜尋着古村的一草一木,見到村民就上去唠幾句,不經意間就擷取了珍貴資料。同時還馬不停蹄奔走于上海、唐山、武漢之間,得到了相當多第一手資料,使《山河血脈》更加豐滿厚重。

而當我正深陷在古村幾百年曆史畫卷的時候,會不時被作家幾筆拉回現實。

從2020年末開始到2011年,作家的足迹遍布上海、唐山、武漢和中山左步,這一年鄭萬裡先生書寫、奔走、采訪、收集,日程何等緊張,生活多麼充實。而《山河血脈》于2011年10月就正式出版。一部二十多萬字的著作,鄭萬裡先生僅僅用了八個月完成,如果不是他到處采訪收集第一手資料,胸中有丘壑,又怎麼能夠如此迅速?

想起自己每次去左步村,都會在唯一的那一座碉樓下久久逗留。

看了《山河血脈》終于知道這座碉樓的主人,原來是歐仁照。早年他離開左步村去了夏威夷。已經回國的哥哥歐仁普常常寫信讓弟弟捐款救助鄉親,歐仁照每次都慷慨捐贈。後來歐仁照委托哥哥在左步幫他建一座四層高的碉樓,碉樓造好了,1941年12月正當歐仁照收拾行囊準備回國,不巧太平洋戰争爆發,歐仁照在戰亂中被炸身亡,唯樓下碉樓百年哀歎。

在曆史和現實之間流連,帶給我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三、後浪推前浪

《山河血脈》第七章為我們叙述了左步村年輕一代的典型代表馮建偉。

作家在這章開宗明義:馮建偉是左步村第一個回村的大學生,并稱他為“大學生耕家”。聽說過科學家、藝術家、歌唱家、書法家、畫家、作家等等,第一次聽說“耕家”,作家這裡滿含贊譽,可見,左步村不僅僅曆史上有那麼多先賢名家;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絕也絕不遜色,正如馮建偉、孫桂滿等。

我欣喜地看到左步這片美麗純樸的土地上,像馮建偉這樣年輕的原鄉人懷揣着一份熱愛,踏着父親的腳印,承接前輩的傳統,融入新農業知識,使用先進機械裝置,耕耘呵護這片土地。

孫桂滿是左步村年輕一代又一個典型,他在外漂泊多年,回左步後,搭建草棚,開起了“滿記”美食餐廳。經營得紅紅火火,不料一場台風,草棚被連根拔起。孫桂滿不氣餒,他說草棚沒了,在蓋鐵棚。經營幾年,鐵棚滿記顧客雲集。可是左步村臨近伶仃洋,又一場更大的台風過後,鐵皮棚也變成了廢墟。這一次孫桂滿更痛快:起别墅,一勞永逸。于是,“滿記酒席店”傲然矗立在左步村裡,彰顯着孫桂滿堅強的意志和不服輸的勁頭,像極了左步曆史上的先賢名士,令人感歎。

現在南朗已經将孫桂滿的餐館定點作為長者飯堂了。他的“滿記”客流不斷。他說做餐館做的不是餐,是信譽。再次被左步村年輕一代的出色所感動。

在第七章第三節中,我再次讀到一份驚喜。

左步村東南角有一座5100平米的私人莊園,主人是左步村年輕一代,名叫黃小雯。這名字沒有引起我注意,但是令我驚異的是,黃小雯竟然是珠海海邊那座頂着珍珠的漁女雕像的原型。

這也是左步村的一種驕傲。

現在黃小雯随着丈夫移民澳洲,她的私人莊園如今已經成為幾個退休“高知”抱團養老的地方。

這座三層小樓安靜、閑适,四周有他們抱團養老的人自己種着的十多種蔬菜,長勢很好。

作家在書中寫道:抱團養老往往又是文化養老的一種形式,他們在一起除了娛樂,還有思想交流,讀書學習,旅遊散步,享受美食等等,這些健康有益的活動,豐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營造了達觀快樂的态度,提升了老人的幸福感。

無疑,這裡成為左步村又一道亮麗風景。

在左步村外,稻田便靜立着一座綠色架構搭建的玻璃書屋。所有去過左步的人無不被綠色書屋所打動,那裡如今已然成為中山市著名的網紅打卡點,吸引了國内各地遊客穿梭而來,一睹左步書屋的風采。

《山河血脈》令我獲得有一份驚喜。原來這書屋的主人是徐家傑——左步村又一位有志青年。徐家傑頗費周折,于2019年10月正是稻谷飄香時節,他的左步書屋正式開業了。如今左步書屋越來越紅火,2021年春節那幾天,書屋裡面擠滿前來讀書的人。

無疑,左步書屋不僅是左步一道亮麗風景,而且成了左步村一個文化招牌。

四、引經據典不乏生動優美的語言

《山河血脈》叙事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一部非虛構文學作品,主要以叙述方式進行書寫,在左步村百年曆史的挖掘與梳理上,作家基本是寫實叙事。正如作家在代後記中說道:書寫是思想的言說,而做好的言說方式是樸實叙事。著名作家李春雷先生在《山河血脈》的序言中所說:“《山河血脈》,明顯帶有寫實主義的痕迹,在靈與肉的處理上渾然一體,大都一氣呵成而不露鑿痕,顯示出一個成熟作家的高拔素質。”

而我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不僅沒有感到叙述的平淡,反而不時被作家深厚的理論素養所吸引,《山河血脈》随處可見作者引經據典,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随手拈來,增加了文章的深邃厚重感和可讀性,令人心悅誠服。

另外,《山河血脈》語言生動優美,對左步村自然風格的描寫,像一首首散文詩,像一幅幅風景畫,随着你的閱讀,徐徐展現在我們面前:夕陽下的伶仃洋畔,金星島如龍珠般拱起于浩瀚的水面之上,龍珠兩側被風吹皺的潮水拍打着堤岸,形成浪花簇擁的龍體狀,遠處看去,恰似二龍戲珠。這一自然景觀,在左步村形成一個偉大的隐喻。

我們前往樂居鎮那天,突然下起了暴雨,我們沿着公路進入沙加緬度三角洲地帶,與沙加緬度河相向而行,眼前的遠山近水鋪青疊翠,碧波萬頃,雨中的梨園、葡萄園、麥田交相映入眼簾,一片富饒景象。

文友泥冠說:《山河血脈》是一幅中山左步村的曆史長卷啊!向我們展示了左步村這片神奇土地上的神秘故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曆史人物故事給了我多少人生的感悟和事業的激勵!我的感想又何嘗不是如此!

作家鄭萬裡先生說:“村莊穩,國家就穩;村莊富,國家就富。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沒水大河幹。村莊與國家命運與共,國家與村莊天道相契,誰也離不開誰。”這也許就是作家寫《山河血脈》的初心吧。

如今,我母親的故鄉左步村,仿若一幅田園畫卷,已經成為大灣區又名的曆史文化名村,是中山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張亮麗名片,俨然南朗鎮一座活靈活現的鄉土博物館,吸引着衆多海外中山人和外地遊客的到來。

看到左步村,就像看到美麗中國的—個縮影。

(注:本欄目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報。)

◆中山日報社媒介拓展中心

◆圖+1/徐向東

◆編輯:徐向東

◆二審:向才志

◆三審:黃廉捷

◆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