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壓縮成本這方面,特斯拉永遠無人能敵。

近日,CNBC報道,根據兩名特斯拉員工透露以及美媒曝光的公司内部通信記錄顯示,為應對晶片短缺和實作第四季度傳遞目标,特斯拉将取消中國産Model 3和Model Y上的電子助力轉向系統中兩個電子控制單元的其中一個。
特斯拉表示,這種改變不會帶來安全問題,因為被移除的部件屬于“二級電子控制單元”,未來更新到L3級自動駕駛功能才需要用到,目前特斯拉仍使用L2級輔助駕駛功能,即Autopilot和FSD,而無需雙控轉向系統。
這次減配不僅涉及國産車型,還涉及出口澳洲、英國、德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數萬輛汽車。目前尚不清楚特斯拉是否會對美國生産或國内出口美國的産品采取同樣的減配措施。
雖然出于晶片短缺的問題臨時減配可以了解,但是減配後的車型價格是否會有所下降?後續更新到L3級自動駕駛的車輛改造費用又将由誰承擔?這些問題在曝光的通信記錄中特斯拉并未明确。
這早已不是特斯拉第一次減配。
去年5月,特斯拉在未告知使用者的情況下取消了Model 3和Model Y車型上的前排座椅腰部支撐。馬斯克當時回應稱,行車日志記錄顯示該功能幾乎沒有被使用,是以消費者沒必要購買;11月,特斯拉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取消了中控和後排的USB接口,隻預留了孔位,還取消了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在媒體曝光後才回應稱因為晶片、零部件缺貨,計劃從12月開始陸續補裝USB接口。
到了今年1月初,國内更是曝出特斯拉取消國産車型的膝部氣囊的消息。當時客服回應稱,氣囊作用不大,同時國内法規也沒有這一項要求,特斯拉此舉屬于入鄉随俗。
除了特斯拉,去年包括通用、寶馬等車企也因缺芯問題而砍掉部分功能,不過這些車企均對減配進行了告知,并提供了部分價格優惠以補償消費者。相較之下,特斯拉不僅沒有與消費者進行任何溝通,而且目前價格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比一年前上漲了一萬多。這一點着實讓消費者心寒。
尤其是國産車型膝部氣囊減配這一點,雖然國内法規門檻低未作出要求,但是相比海外車型的減配待遇,消費者終究意難平。
要知道,作為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場,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收入達138.44億美元,同比大增107.8%,占公司營收比例達25.7%。而特斯拉卻是如此回饋中國消費者……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布道者,特斯拉的成本壓縮的确為電動車的普及帶來了福音,但是比起粗暴的降成本,消費者更需要在心理層面上感受到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