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明起源 中國古代城市起源問題的再探索

文明起源 中國古代城市起源問題的再探索

漢池塘陶模型

大理州制藥廠東漢墓出土

灰陶。修複完整。高8厘米,口徑52厘米,底徑54厘米,壁厚1.3厘米。呈圓盤形,敞口,折沿,沿向内傾,圓唇,直壁,平底,底部邊緣作四個方突形短足,盆中央隔有一橋形堤,斷面呈“T”字形。堤埂中央留有一方形出水孔。孔一邊設“V”字形水閘。池塘被中央堤埂一分為二,一半代表池塘,一半代表田壩。池塘内捏塑有一朵荷花、兩片荷葉、兩個田螺和胡子魚、扁頭江鳅、水母、小魚各一。池塘模型是研究東漢時期洱海區域水利灌溉重要的實物标本。

《大陸史前都邑的形成及其特點》

丘菊賢,楊東晨《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第41~45頁

本文以大陸古籍記述和考古發現的材料,探讨了史前城市形成及其特征。提出:史前都邑的形成與奴隸制國家的發展形影相随,經曆了萌芽、發展和形成的過程,上溯炎黃時代聚落,下至禹啟之世王都,目前無具體年代可稽,大體推論超越千年。将考古發現與古文獻有關的記載互為佐證,史前都邑形成可分作如下程序:炎帝、太昊時代是萌芽和起步階段;黃帝、少昊時代是發展和初具規模階段;堯舜禹時代是完善和最後形成階段。從此作為國家統治的中心,都城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總樞,它被建築在交通友善、形勢險要、人口稠密、文化發達的地方,代表國家成為向下屬臣民發号施令的地方。其特征如下:第一,史前都邑一般選建在黃河中下遊。這些地區居天下之中,從軍事、政治着眼,地理因素在選都建邑上顯得特别重要。第二,史前都邑都是經常遷徙的。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戰争,其次是生活、政治、經濟等,第三,史前都邑受當時經濟發展水準和軍事、政治需要的制約,其規模都不大,但卻是人類社會進人文明社會的重要标志。

文明起源 中國古代城市起源問題的再探索

《中國古代城市起源問題的再探索》

雷從雲《華夏文明》(一)第257~267頁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作者從文獻出發,對神農時代、五帝時代、堯舜禹時代、夏商周時代築城的線索做了一番梳理。從考古看,仰韶時代的大型聚落為爾後城市的出現提供了初步基礎。龍山時代的城堡是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的先驅。有五個特點: 1. 城市形制作方形。2. 城郭的構築因地制宜,但主要是用泥土逐層夯築的“築城”。3. 城内已有一定的建築布局和設施。4.城内有宮殿、房舍、手工業作坊等建築和墓葬區,官殿建築居于要沖位置。5.城外和城市附近,布有許多聚落。平糧台古城等的發現說明,文獻中“鲧作城郭”、“禹作宮室”并非妄說。平梁台古城和王城崗古城,更多地表現出城堡性質,而二裡頭古城宮殿遺址的發掘表明,到夏代後期,都城和宮殿的營建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古城反映了先民的偉大創造,在建築技術方面,有小版堆築法、版築法和分層夯築技術,在平地起建之前先打基礎槽的作法和高台建築等;在建築設施方面,有高大的城牆、城門、門衛房、宮殿、廊庑、庭院、水井、室外散水、排水溝和排水管道的設定;在建築材料方面,有土坯的普遍運用等。這些古城是中國古代氏族制度瓦解、奴隸制度出現的标志。社會已經發生了階級分化,出現了一批具有特殊地位與特殊權力的人物和集團。

文明起源 中國古代城市起源問題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