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傳承人拉花:把石頭變成精美藝術品 願培養更多“接班人”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春走基層)非遺傳承人拉花:把石頭變成精美藝術品 願培養更多“接班人”

中新網阿壩2月8日電 題:非遺傳承人拉花:把石頭變成精美藝術品 願培養更多“接班人”

作者 單鵬 安源

“叮當”“叮當”……清早,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宗科鄉拉花創新工作室裡傳出清脆敲擊聲。石闆上,一幅藏傳佛教黃财神石刻像清晰呈現。非遺傳承人拉花俯着身子,正在進行局部精刻:左手一把細長的刻刀斜抵住石闆上早已勾勒好的線條,右手扁平的鐵錘,有節奏地敲擊着刻刀尾部。

“春節期間,信仰藏傳佛教的人會把黃财神石刻像請回家,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談起正在雕刻的作品,拉花表示,藏族石刻不僅是藏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藏文化的縮影。

非遺傳承人拉花:把石頭變成精美藝術品 願培養更多“接班人”

拉花(右)指導徒弟創作。安源 攝

拉花從事石刻已有20多年,目前是阿壩州壤塘縣宗科文化傳習所所長、阿壩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石刻的代表性傳承人。12歲起,拉花就跟随爺爺學習唐卡繪畫,後來又學習石刻。近年來,拉花創作的石刻作品遠銷香港、澳門、廣東、浙江等地。

走進拉花的工作室,如同進入一間小型的石刻展覽館:陳列櫃上的石刻作品,有手掌大小的十二生肖,也有寓意健康長壽的壽星與仙鶴;神龍與鳳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黃财神怒目圓睜、莊嚴肅穆。拉花的石刻作品講求立體與層次,圖案似乎“脫離”石闆呈現在人們眼前。

非遺傳承人拉花:把石頭變成精美藝術品 願培養更多“接班人”

拉花(左一)師徒三人春節期間創作石刻作品。安源 攝

“正是利用镂空技術,石闆上的圖案能‘立’起來。”拉花說。據了解,藏族石刻形式以浮雕為主。在壤塘地區,大部分經文和造像采用淺浮雕形式,而圖案花紋明顯凸出底面的高浮雕形式則相對較少。近10年,經過不斷的鑽研與打磨,拉花的石刻作品在高浮雕形式基礎上更進一步,層次分明、線條細膩,産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感。

當記者來到拉花創新工作室時,拉花的兩名徒弟也在分别打磨各自作品,用錘子和錾子錾出石刻的大形。按當地傳統,石刻技藝是一門不能外傳的家傳手藝,但拉花卻有意打破這種傳統。由于擔心技術失傳,拉花近年來廣招學生,前後帶出300多名徒弟,其中絕大部分是“放牛娃”出身。

非遺傳承人拉花:把石頭變成精美藝術品 願培養更多“接班人”

拉花專心創作。安源 攝

如今,非遺成為部分藏族年輕人命運的轉折點。“你們想來學,一分錢學費都不用交,我還給你們工資。等學成後,你們想去其他地方繪畫、雕刻,我也支援。”當初,拉花樸實的話打動了不少“放牛娃”,藏族青年仁青紮巴是其中之一。8年前,仁青紮巴決心跟随拉花學習石刻技藝,從零基礎的“放牛娃”一步一步成長為技藝精湛的工匠。通過出售石刻作品,仁青紮巴收入有了明顯提升,一年下來,少則有8萬元左右收入,多則有10多萬元,“如果不是學習石刻,我可能還在放牛。”仁青紮巴說。

“新的一年,我希望培養更多年輕人加入這項非遺傳承。”拉花說,與此同時,自己将在内容上嘗試突破,在石頭上雕刻出更多反映藏族人文與自然風光的作品,向世人展示獨特的藏文化魅力。(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