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今天《光明日報》2版頭題刊登

守正創新 活力湧流

——大連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展新貌

講述了我市文藝工作改革發展創新之路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這段時間,因疫情原因,大連話劇團演出暫停,但團黨支部書記、總監于偉和同僚們一點也沒閑着。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理順營運機制、細化績效考核……于偉的記錄本上一條一條,密密麻麻。作為曾經的團長、《雷雨》裡的“四鳳”,于偉如今多了不少新角色——管家、會計、經紀人。

與剛接手時相比,于偉的情緒明顯沒那麼焦慮了。

于偉說:

2021年是收獲之年,原創劇目拿了大獎,公司賬面也有了盈餘,是改革帶來了生機。

從“事轉企”到2018年并入大連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經受了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的兩次洗禮,大連話劇團、大連雜技團、大連歌舞團三家市屬國有文藝院團紛紛交出亮眼的成績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守正氣

提升藝術生産力

在開始“接盤”三家院團時,大連文化産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延生直犯愁——人心迷茫,營運混亂……各種難題一籮筐。

無論怎麼改,導向不能變,陣地不能丢。

這是大連市委、市政府反複強調的,也為王延生撥開了迷霧,理出了頭緒。隻有堅持将國有文藝院團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藝創作生産體制機制,多出精品,才能最終立得住。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更新改造大連人民文化俱樂部,提供演出場地;打通“團場合作”,協助上報材料、拍攝演出照、制作海報……一個又一個為文藝院團提供的專業“保姆式服務”,讓各院團上下心無旁骛地潛心創作,把提高品質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帶來的直接效應是,一部又一部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叫好又叫座的藝術精品不斷上新,并屢獲大獎。

2019年,雜技節目《流星》摘下法國明日世界雜技節金獎;

原創話劇《大碼頭》榮獲遼甯省“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21年,原創話劇《無風地帶》獲遼甯省文華獎,榮登國家大劇院舞台,同時也是遼甯省唯一一部同時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部”工程和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話劇《把一切獻給黨》、情景歌舞劇《搖籃》、雜技主題晚會《旗幟》等6部原創劇目,參加遼甯省建黨百年優秀舞台劇展演。大連成為遼甯省入選作品最多,新創作品最多的城市。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創排不僅僅為了評獎,搬上舞台後不能束之高閣。以演出為中心環節的思維轉變,也是改革的重要成果。《流星》至今還在外巡演,《無風地帶》多地轉場,曾一票難求。

回憶起《無風地帶》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高光”時刻,于偉至今還激動萬分地說:

票都賣光了,但還有不少觀衆有需求,最後不得不開了一些原本不公開售賣的票,樂池裡的座位都打開了。

在北京的這兩場演出,都實作了疫情防控要求下的“滿場”上座率,當于偉走進劇場,看到上上下下滿滿的人,她的眼淚瞬間奪眶而出。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鼓勇氣

激活市場創新力

要完成慶祝建黨百年創排、演出任務,有兩部“大戲”要求無縫銜接,還要穿插跑山西、江西、浙江等地演出“小戲”……于偉把自己活成了“糙人兒”,能和演員讨論劇本到天亮,也能為了談成一個演出項目,随時随地出發,常常是直接把行李拖到劇場,演出完來不及卸妝就要直奔機場,劇目合成那幾天,舞台就是床。

“不能‘等、靠、要’,要學會‘自我造血’,這是改革的關鍵!”

于偉和她的團隊深耕戲劇市場,探索、創新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場需求的作品。

現代都市情感戲劇《過客》淺吟低唱,深受年輕觀衆喜愛;

兒童音樂劇《星·王子》演出30餘場,給許多孩子帶去歡樂時光;

家風家教題材情景劇《風從家園來》與時代貼近,被多地邀請,已演出百餘場;

再現吳運铎事迹的慶祝建黨百年創排劇目《把一切獻給黨》得到陝西有關方面高度認可,赴西安演出被寫進了2022年計劃。

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從虧損狀态到僅用一年就歸還集團借款,再到去年實作赢利,大連話劇團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與此同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理順内部管理制度、發揮薪酬激勵作用、探索企業年金制度……展現文化企業特點、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經營管理模式被打開。多演多得、多勞多得,完成規定動作後,還可以有自選動作,有保底卻上不封頂。青年演員李尚霖的月基本工資從800元提升到4000元,加上績效、補貼,年收入也有10萬元左右。70後演員孫旭明跑市場、拉項目,還做起舞台總監,他告訴記者:“員工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我們搞專業的,有了自信,也有了尊嚴。”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提士氣

發揮政策引領力

隻有将政策紅利轉化為改革發展的紅利,才能為院團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大連市委、市政府上司連續深入院團調研,現場辦公,督辦推進,徹底解決多項制約院團發展的曆史遺留問題。

創新出台《大連市文藝精品扶持獎勵暫行辦法》,财政資金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于扶持和獎勵;營運經費提高40%;大型劇目創作資助由160萬元/台提高至260萬元/台;公益演出由年補貼150場、每場1.7萬元提高至年補貼190場、每場2.5萬元……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突破改革困境,并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基礎。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慶祝建黨百年創排劇目、雜技主題晚會《旗幟》中,有這樣一個場面:演員們于高空中再現紅軍飛奪泸定橋的情景。這是整個晚會的最大亮點,關乎整台節目的成敗。

大連雜技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監楊劍勝感慨:

原來的排練廳棚頂早已老化,我們不敢安裝大重量的高空垂吊鋼架。多虧了市政府對排練廳修繕,消除安全隐患,確定了排練順利進行。

大連藝術劇場的“收回”工作,也是在市上司督辦推進中完成的。“收回”後,有關方面不僅将周邊違建拆除,還将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把劇場的維修改造納入全市整體規劃中。

說到這個,大連話劇團老演員張曉軍有些動容地說:

那是一個特别專業的戲劇廳,表演不需要話筒。一個劇團沒有自己的劇場就像沒有家一樣,現在,話劇團就要有專屬劇場啦,我們就要有家啦!

制度創新、政策保障,帶來的變化遠不止是員工待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滋養出山清水秀的文藝生态,“以老帶新”的優秀傳承、創作氛圍的日漸濃厚,讓年輕人更加熱愛藝術。

已和大連話劇團有過4次合作的著名導演王曉鷹說:

年輕人愛琢磨戲,大連鮮活的創作氛圍很棒。

在話劇《把一切獻給黨》裡有這樣一場戲:吳運铎的扮演者張曉軍深情朗誦“曆史是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作為群衆演員的年輕人們配合他背對觀衆走位。觀衆看不到他們的臉,卻被老藝術家的表演打動,沉浸在戲劇的情境之中。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疫情期間,話劇團裡的年輕人每天都要開線上會議、交流想法。他們用自己的專業文藝戰疫,創作出100多部詩朗誦作品和2部廣播劇,還獲得了12項大獎。

負責宣傳工作的90後姑娘王曉宇也參與了創作,她說:

我們年輕人對話劇專業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創作勁頭越來越足。

央媒重磅關注:大連交出亮眼成績單

遼甯省委副書記、大連市委書記胡玉亭表示:

未來,大連将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以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為樣本,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作用,使創新創造活力充分湧流,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本條微信由大觀新聞編輯制作

轉載請注明:來源大觀新聞(微信号:Daliandaily)

文字:光明日報記者吳琳、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彭杭

來源:光明日報

圖檔:受訪機關提供

編輯:小雨、李金秋

美編:張強

校對:魏紅

責編:李元臣

繼續閱讀